偉大建黨精神:從精神之源到動力之源

  朱金瑞2023-11-07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認為(wei) ,精神是人類情感、意誌、心理、意識等活動的綜合呈現,不僅(jin) 以現實物質為(wei) 基礎,而且具有自覺性、能動性和實踐性等鮮明特質和強大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深刻指出:“我們(men) 黨(dang) 之所以曆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麽(me) 一股革命加拚命的強大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七一”重要講話首次闡述了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鮮明地指出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精神之源,這是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曆史鑄就的一座座精神豐(feng) 碑的溯源和禮讚,更是汲取賡續前進的動力。因此,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既是精神之源,也是動力之源。

  一、“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繼承發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原色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理想信念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hui) “缺鈣”,就會(hui) 得“軟骨病”。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yi) 真。視死如歸、大義(yi) 凜然的誓言生動表達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的堅貞。一百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頑強拚搏、不懈奮鬥,構築起了對真理、對理想信念執著追求的精神譜係。毛澤東(dong) 同誌曾指出,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yi) 是對曆史的正確解釋以後,就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沒有動搖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也曾強調,理想信念的確立,是一種理性的選擇,而不是一時的衝(chong) 動。共產(chan) 黨(dang) 人之所以都把共產(chan) 主義(yi) 作為(wei) 奮鬥目標和堅定信念,是因為(wei) 他們(men) 堅信馬克思主義(yi) 是科學的、先進的理論,堅信資本主義(yi) 必然滅亡、社會(hui) 主義(yi) 必然勝利。科學理論做支撐的理想信念,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譜係的靈魂。在黨(dang) 百年曆史新起點上,繼承發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原色,需要我們(men) 更加增強對馬克思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的信仰,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念,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信心。堅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善於(yu) 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偉(wei) 大曆程中汲取深厚的養(yang) 分和力量,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不斷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二、“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繼承發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本色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經誕生,就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確立為(wei) 自己的初心使命。從(cong) 理論維度上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初心和使命的理論原點在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人類求解放的遠大目標。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的無產(chan) 階級政黨(dang) ,馬克思主義(yi) 是我們(men) 立黨(dang) 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理想信念的核心和靈魂,是我們(men) 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yi) 寫(xie) 在自己的旗幟上,把實現共產(chan) 主義(yi) 作為(wei) 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yi) 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使命,把黨(dang)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民族國家曆史使命與(yu) 共產(chan) 主義(yi) 的世界曆史遠大使命有機統一起來。從(cong) 曆史維度上看,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以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台,但都以失敗而告終”。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成立,才“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從(cong) 實踐維度上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生曆史性變革,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開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孜孜以求、踐行初心使命的嶄新篇章。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我們(men) 黨(dang) 曆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的,初心不會(hui) 自然保質保鮮,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塵褪色,久不滋養(yang) 就會(hui) 幹涸枯萎,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忘記了為(wei) 什麽(me) 要出發、要到哪裏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丟(diu) 了。因此,在新的時代征程上,繼承發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中“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本色,才能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砥礪奮進,堅毅前行。

  三、“不怕犧牲、英勇鬥爭(zheng) ”,繼承發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特色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於(yu) 國家內(nei) 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出生就銘刻著鬥爭(zheng) 的烙印,一路走來就是在鬥爭(zheng) 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百年來,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men) 黨(dang) 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yu) 鬥爭(zheng) 、勇於(yu) 勝利的風骨和品質。這是我們(men) 黨(dang) 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越是接近民族複興(xing) 越不會(hui) 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必須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越是偉(wei) 大的事業(ye) ,越是充滿挑戰,越需要知重負重。對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英雄氣概,保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昂揚鬥誌,埋頭苦幹、攻堅克難。

  在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新征程上,必須深刻認識中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繼承發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中“不怕犧牲、英勇鬥爭(zheng) ”的特色品質,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不懼犧牲、殞身不恤,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於(yu) 戰勝一切風險挑戰。

  四、“對黨(dang) 忠誠、不負人民”,繼承發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的底色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根本政治立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dang) 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邏輯遵循和價(jia) 值追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對黨(dang) 忠誠,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首要的政治品質。忠於(yu) 黨(dang) 與(yu) 忠於(yu) 人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我們(men) 黨(dang) 一路走來,經曆了無數艱險和磨難,但任何困難都沒有壓垮我們(men) ,任何敵人都沒能打倒我們(men) ,靠的就是萬(wan) 萬(wan) 黨(dang) 員的忠誠。

  人民的幸福,既是黨(dang) 的初心,也是國之根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人民血肉相連、患難與(yu) 共,堅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正是依靠著人民的支持和擁護走過萬(wan) 水千山、戰勝艱難險阻,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偉(wei) 大成就,創造了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yu) 人民休戚與(yu) 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cong) 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ti) 、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在新征程上,繼承發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必須一心一意、一以貫之,必須表裏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誌、不毀其節”,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砥礪對黨(dang) 的赤誠忠心,以勇於(yu) 擔苦、擔難、擔重、擔險來踐行“對黨(dang) 忠誠、不負人民”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的底色。

  恩格斯有句名言:“一個(ge) 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樣達到這個(ge) 目的的政黨(dang) ,一個(ge) 真正想達到這個(ge) 目的並且具有達到這個(ge) 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頑強精神的政黨(dang) ——這樣的政黨(dang) 將是不可戰勝的。”原色、本色、特色和底色四者相互聯係,相互支撐,相互內(nei) 在,共同構成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精神之源。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是新中國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密碼,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永葆先進性和革命性,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動力之源。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要堅持黨(dang) 對教育事業(ye) 的全麵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為(wei) 教育的重要使命,把黨(dang) 的紅色文化融入教育的各個(ge) 環節中,繼續弘揚光榮傳(chuan) 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