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抓發展機遇譜寫嶄新篇章——關於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的若幹思考

  南陽市社科聯課題組2023-11-10

  河南省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和南陽市第七次黨(dang) 代會(hui) 分別提出“支持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和“奮力打造全省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戰略部署,麵臨(lin) 新的形勢、趨勢、大勢,南陽如何融入新一輪大發展快發展的滾滾潮流,實現伏牛奮進臥龍騰飛,建設名副其實的省副中心城市,成為(wei) 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一道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一、千呼萬(wan) 喚始出來: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重大曆史機遇彌足珍貴,值得倍加珍視

  (一)建設省副中心城市,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南陽視察調研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的政治擔當

  2021年5月12日至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南陽視察調研,主持召開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對“南水北調”這一重大戰略民生工程、糧食生產(chan)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等“國之大者”充滿了深邃思考,對庫區移民群眾(zhong) 犧牲奉獻的偉(wei) 大精神給予了高度讚揚,對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關(guan) 注關(guan) 切,對月季、艾草等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悉心指導,這一切都充分體(ti) 現了總書(shu) 記對南陽工作的高度重視,對南陽人民的深情厚愛,對南陽發展的殷切期望。因此,支持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是感恩回報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南陽視察調研關(guan) 心關(guan) 愛的具體(ti) 行動,將推動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創造性地落實落地。

  (二)建設省副中心城市,是實現“兩(liang) 個(ge) 確保”目標、優(you) 化省域發展格局、完善中原城市體(ti) 係的重要舉(ju) 措

  目前,“一主兩(liang) (多)副”是發達省份快速增強綜合競爭(zheng) 力的成功發展模式。反觀河南,城鎮體(ti) 係布局是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為(wei) 引領,洛陽為(wei) 副中心城市,與(yu) 區域中心城市相呼應的發展格局。從(cong) 中心城市帶動效應看,鄭州、洛陽“一主一副”帶狀布局,且兩(liang) 地相距較近,處於(yu) 省域的偏西北部,對全省尤其是豫南區域的輻射帶動勢必存在隨距離遞減的問題。為(wei) 此,支持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可以更好吸引周邊生產(chan) 要素向南陽聚集,有效提高區域競爭(zheng) 能級,優(you) 化省域發展格局,完善中原城市體(ti) 係,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提供強力支撐。

  (三)建設省副中心城市,是南陽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乘勢而上、加快南陽高質量跨越發展的迫切要求

  新一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調研南陽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密集推出了“萬(wan) 人助萬(wan) 企”、“六心”服務企業(ye) 、弘揚“六皮”招商精神、開展“三講一爭(zheng) ”活動和落實“13710”製度、大抓落實快抓落實等一係列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快南陽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組合拳。在新一任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帶領下,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再次向古老而青春的城市張開雙臂,南陽迎來了現代化建設的“起風期”,南陽發展到了可以大有作為(wei) 的關(guan) 鍵階段,副中心城市花落南陽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二、橫看成嶺側(ce) 成峰: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優(you) 勢與(yu) 短板並存,必須辯證審視

  (一)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的優(you) 勢

  建設副中心城市,南陽自身有獨特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南陽視察調研重要講話和殷殷重托,為(wei) 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帶來充足動力;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等多重國家戰略交匯,為(wei) 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帶來新契機;承東(dong) 啟西、連接南北的獨特地理位置,為(wei) 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帶來交通區位優(you) 勢;千萬(wan) 級的人口基數和龐大的內(nei) 需市場,為(wei) 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帶來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以中醫藥、月季、艾草等為(wei) 代表的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帶來堅實產(chan) 業(ye) 基礎;核心水源地的優(you) 美自然生態、“五聖”故裏的厚重曆史人文,為(wei) 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帶來顏值自信、文化自信。

  (二)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的挑戰

  在肯定優(you) 勢、堅定自信的同時,我們(men) 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南陽自身發展還存在短板與(yu) 差距,在與(yu) 各省副中心城市競相發展中壓力較大。一是綜合實力不強,經濟總量與(yu) 南陽的人口、國土麵積在全省所占的分量不相稱,人均指標全省靠後,城鎮化率為(wei) 506%,低於(yu) 全省平均水平。二是中心城區內(nei) 核量級不足,綜合承載和輻射帶動力弱,市轄區麵積、人口、GDP占全市比重偏低。三是幹部的思想觀念、精神狀態、作風能力與(yu) 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盆地意識、等靠思想、安逸心態嚴(yan) 重,拚搶意識不強。

  三、吹盡狂沙始到金:南陽建設省副中心城市任重道遠,更需砥礪奮進

  一是以思想大解放凝聚發展新共識。各級黨(dang) 員幹部要搶抓機遇,用好機遇,始終牢記“崗位就是使命,責任就是命令”,打破盆地意識和盆地思維,敢為(wei) 人先、敢闖敢試,逢一必爭(zheng) 、逢冠必奪,躬身入局、真抓實幹,切實在省副中心城市建設中擔當重任。

  二是以營商環境大改善吸引要素大聚集。要以審批最少、流程最優(you) 、體(ti) 製最順、機製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六最”為(wei) 目標,著力打造“辦事不求人”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穩定持續最優(you) 的政策環境、規範誠信的市場環境、包容大氣的開放環境、尊企愛企的社會(hui) 環境,進而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源源不斷地流入南陽。

  三是以規劃大手筆引領發展高質量。在學習(xi) 借鑒洛陽、大同、襄陽、蕪湖等省副中心城市經驗做法的基礎上,以前瞻30年的視野,在全國城市群發展、中原城市群建設大格局中,來定位、來審視、來謀劃,以高水平規劃有機銜接引領省副中心城市建設。

  四是以產(chan) 業(ye) 大升級點燃發展“新引擎”。對於(yu) 裝備製造、綠色食品、電子信息、生物產(chan) 業(ye) 、文旅康養(yang) 等基礎較好的產(chan) 業(ye) 來說,要全力推行產(chan) 業(ye) 鏈鏈長和產(chan) 業(ye) 聯盟會(hui) 長“雙長製”,以固鏈、補鏈、延鏈、強鏈為(wei) 突破口,暢通產(chan) 業(ye) 循環,更加高效地配置資源、加快運轉,形成優(you) 質產(chan) 業(ye) 生態,從(cong) 而吸引關(guan) 聯企業(ye) 和項目主動前來發展。

  五是以“龍頭”大突破隆起發展新“高地”。要把中心城區建設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統籌起來,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區位、交通、人口、功能配套、文化旅遊等優(you) 勢,大力發展高端製造業(ye) 、大健康產(chan) 業(ye) 等,加快形成以產(chan) 興(xing) 城、以城促產(chan) 、產(chan) 城互動、共同發展的良性循環。

  六是以科技創新大作為(wei) 積蓄發展新勢能。注重打造以光電信息、防爆裝備製造、中醫藥等南陽市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主體(ti) 的創新創業(ye) 平台,加快建設一批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突破一批“卡脖子”和關(guan) 鍵核心技術,提升區域整體(ti) 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抓好南陽科技大市場、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南陽分中心等平台載體(ti) 建設,打造中部地區重要的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基地,推動科技成果就地高效轉化。

  七是以基礎建設大提質夯實城市“筋骨”。加快“空水鐵公”一體(ti) 發展,搶抓機遇推動南陽鐵路樞紐總圖對上入規、南陽機場遷建、白河航道複航等一係列工程,推動交通由通達向快捷轉變,帶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技術流等先進生產(chan) 要素的交匯集聚,把南陽打造成為(wei)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聯係京津冀、西安都市圈聯係長三角的重要樞紐和戰略支點。

  八是以生態優(you) 勢大提升擦亮城市“顏值”。作為(wei)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地,要以守護生命線的政治高度加強水源保護和環境整治,堅決(jue) 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質安全、供水安全。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為(wei) 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wei) 關(guan) 鍵,謀劃一批有利於(yu) 推動經濟、產(chan) 業(ye) 、能源等低碳轉型發展的示範工程,爭(zheng) 取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以及建設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上率先作出示範。

  九萬(wan) 裏風鵬正舉(ju) 、副中心前景可期。當前的南陽,正處於(yu) 蓄勢待發之際、展翅騰飛之時,隻要我們(men) 提振精氣神,跑出加速度,就一定能夠迎來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精彩蝶變”。

  (課題組主持人:武安林 課題組成員:盧忠哲 葉偉(wei) 傑 景瀅頤 和坤林 曹紅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