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把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作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鑄魂工程,持續推進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著力強化鄉(xiang) 村德治教化,深入挖掘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特色,有力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生動力和活力,提升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品質。
一、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內(nei) 容和項目
焦作市鄉(xiang) 村文化建設,在用好用活農(nong) 村現有文化資源的基礎上,不斷豐(feng) 富內(nei) 容形式,提升質量水平,鄉(xiang) 村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斷增強。
一是著力加強鄉(xiang) 村文化陣地建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wei) 引領,積極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百姓文化超市等鄉(xiang) 村文化陣地建設。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有文化館12個(ge) ,鄉(xiang) 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07個(ge)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969個(ge) ,行政村實現全覆蓋;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均衡發展,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08個(ge)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042個(ge) ;“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覆蓋全市2078個(ge) 基層服務點、320個(ge) 公共文化場館,這些基層文化陣地已成為(wei) 焦作市農(nong) 村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教育陣地、輿論宣傳(chuan) 陣地、科技普及陣地和文化娛樂(le) 陣地。
二是著力開展鄉(xiang) 村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積極引導全市公共文化資源向鄉(xiang) 村傾(qing) 斜,繁榮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創作,豐(feng) 富文化產(chan) 品服務供給,增強農(nong) 村群眾(zhong) 的文化獲得感。貼近城鄉(xiang) 群眾(zhong) 需求,每年開展“舞台藝術送基層”“戲曲進鄉(xiang) 村”“文化誌願服務鄉(xiang) 村行——尋找村寶”“千幅作品送千戶”及“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等群眾(zhong) 文化活動12萬(wan) 餘(yu) 場,2020年放映農(nong) 村公益電影13213場,探索建設村級“百姓文化大舞台”,組建420餘(yu) 支“紅色文藝輕騎兵”開展鄉(xiang) 村行活動,受到基層群眾(zhong) 歡迎;“百姓文化超市”年處理各類訂單需求36萬(wan) 個(ge) ,惠及城鄉(xiang) 群眾(zhong) 500多萬(wan) 人次;舉(ju) 辦“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豐(feng) 富農(nong) 村群眾(zhong) 文化生活,活躍農(nong) 村文化氣氛。
三是著力推進鄉(xiang) 村德治工程。不斷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農(nong) 村的宣傳(chuan) 普及和實踐。紮實開展農(nong) 村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全市50個(ge) 鄉(xiang) 鎮被評為(wei) 縣級以上文明鄉(xiang) 鎮,1235個(ge) 村被評為(wei) 縣級以上文明村;認真開展各級“鄉(xiang) 村光榮榜”典型人物選樹活動,評選表彰“好婆婆”100人、“好媳婦”115人、“最美家庭”133戶、星級文明戶9824戶;加強村史文化建設,實施“千村村誌村史編纂”行動,建成村史文化牆330個(ge) ,村史館274個(ge) ,武陟縣北小莊村等3個(ge) 村史館被推選為(wei) 省級村史館示範點;積極開展移風易俗活動,1826個(ge) 行政村健全了“一約四會(hui) ”,製定了村規民約,常態長效整治農(nong) 村的大操大辦、盲目攀比、高額彩禮、厚葬薄養(yang) 等不良習(xi) 俗,鄉(xiang) 風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四是著力推動優(you) 秀農(nong) 耕文化合理利用。立足地方特色資源,通過開展“民間藝術之鄉(xiang) ”“傳(chuan) 統特色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等評選命名活動,大力發展傳(chuan) 統特色文化,形成“一節一魂”“一村一品”地方特色,如沁陽的懷梆、黑陶,孟州的澄泥硯、麥草畫,溫縣的太極拳、懷藥,博愛的龍鳳燈舞等都各具特色。依托傳(chuan) 統民俗文化資源,相繼舉(ju) 辦紅葉節、鐵棍山藥節、櫻桃節、賞秋活動等鄉(xiang) 村旅遊宣傳(chuan) 營銷活動。雲(yun) 台山岸上小鎮入圍首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韓莊村入選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金嶺坡太行藝術小鎮、莫溝、萬(wan) 花村等鄉(xiang) 村旅遊點成功創建國家A級旅遊景區,雲(yun) 上院子、龍翔山居民宿產(chan) 業(ye) 異軍(jun) 突起,既傳(chuan) 承了優(you) 秀地方文化,又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21年,焦作市湧現出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84項、傳(chuan) 統村落62個(ge) 、民間藝術之鄉(xiang) 18個(ge) 、文化產(chan) 業(ye) 特色鄉(xiang) 村2個(ge) 、鄉(xiang) 村旅遊示範園區30家。
二、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成果和效應
一是促進了鄉(xiang) 風文明。充分發揮農(nong) 村宣傳(chuan) 文化陣地的作用,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開展弘揚時代新風和移風易俗行動,開展崇尚科學文明、抵製邪教、遠離“黃賭毒”等主題教育,抵製腐朽落後的文化侵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農(nong) 民,農(nong) 村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持續加強,促進了鄉(xiang) 風文明。
二是推動了農(nong) 村發展。焦作市的鄉(xiang) 村文化建設,以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重中之重,依托底蘊深厚的鄉(xiang) 村文化,加大傳(chuan) 統村落的紅色、古民居、懷商、民俗等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培育,突出抓好農(nong) 業(ye) 觀光、餐飲民宿、休閑度假、文化集會(hui) 、非遺展示等文化旅遊業(ye) 態,提升了農(nong) 民的發展意識、市場意識,推動了農(nong) 村經濟發展。
三是凝聚了民心民意。鄉(xiang) 村文化建設的加強,促進了農(nong) 民綜合素質的提高,加強了農(nong) 民對黨(dang) 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而基層組織通過農(nong) 村宣傳(chuan) 文化陣地為(wei) 群眾(zhong) 辦好事、辦實事,加強廣大農(nong) 民的溝通和交流,密切了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贏得了群眾(zhong) 的信任和擁護。
三、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思考和建議
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緊緊圍繞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從(cong) 滿足村民求富、求美、求樂(le) 、求新的願望和需求入手,常抓不懈,久久為(wei) 功,才能見實效,出成果。
一是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要順應群眾(zhong) “求富”的心願。當前,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目標已經實現,但農(nong) 民對全麵小康的心理預期和現實生活感受還存在落差,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求富”仍然是廣大農(nong) 民的主要訴求。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靠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要有特色,焦作市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指出,著力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打造共同富裕新標杆,打好全域牌、民宿牌,爭(zheng) 創全國、全省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我們(men) 要緊緊抓住新一輪鄉(xiang) 村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文化+”功能,通過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培育鄉(xiang) 村文化市場,豐(feng) 富農(nong) 耕文化產(chan) 品供給,加快形成全域多元、業(ye) 態豐(feng) 富、產(chan) 品多樣的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格局,培育鄉(xiang) 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同時,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農(nong) 村宣傳(chuan) 思想文化陣地功能,通過專(zhuan) 家學者講座、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農(nong) 業(ye) 實用技術和農(nong) 科知識推廣,傳(chuan) 授先進的種植養(yang) 殖技術、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知識、務工技能和營銷管理能力,幫助農(nong) 民拓寬致富門路。
二是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要順應群眾(zhong) “求樂(le) ”的心願。享有豐(feng) 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殷切期盼,改變農(nong) 村文化生活單調、落後的狀況,滿足農(nong) 民求樂(le) 的心願,要抓好以下工作:第一,做好文化輸血。發揮黨(dang) 委、政府的主導作用,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引領作用,通過知識、資金、人才下鄉(xiang) 等,將先進、健康、有益的文化輸送到農(nong) 村,持續開展“舞台藝術送農(nong) 民”“舞台藝術送基層”“戲曲進鄉(xiang) 村”“教你一招”等文化惠民活動,實現從(cong) “送文化”到“種文化”“創文化”的轉變。第二,真正讓農(nong) 村群眾(zhong) “唱主角”。把散布在廣大農(nong) 村的“民間藝術家”“文藝能人”挖掘培養(yang) 起來,廣泛組建“鄉(xiang) 村文化合作社”,利用傳(chuan) 統節日和農(nong) 閑時節開展農(nong) 民運動會(hui) 、廣場舞比賽、戲曲大賽等活動,讓群眾(zhong) 成為(wei) 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參與(yu) 者、受益者,激活鄉(xiang) 村文化建設的內(nei) 生動力,在鄉(xiang) 村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文化隊伍。
三是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要順應群眾(zhong) “求美”的心願。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農(nong) 民對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的“四美鄉(xiang) 村”充滿了期待,追求美的意願非常強烈。順應民意,焦作市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明確提出了建設“四美鄉(xiang) 村”目標,可謂民心工程。“四美鄉(xiang) 村”建設,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是重點也是難點,“室內(nei) 現代化、室外髒亂(luan) 差”現象亟待解決(jue) 。從(cong) 文化的角度來看,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不是簡單地把農(nong) 村變成城市的縮影,更重要的是要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的美麗(li) 鄉(xiang) 村,讓農(nong) 民因“鄉(xiang) 土美”“鄉(xiang) 愁美”而安居樂(le) 業(ye) 。從(cong) 村民的生活習(xi) 慣來看,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要按照實用、經濟、安全、美觀的原則,統籌推進“五改兩(liang) 化”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動,全麵提升村容村貌、街容街貌、戶容戶貌,既滿足生產(chan) 需要,又提高生活品質。
四是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要順應群眾(zhong) “求新”的心願。當前看,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深入推進,鄉(xiang) 村麵貌為(wei) 之一新、百姓生活為(wei) 之一變,但與(yu) 之相反的是,一些農(nong) 村陳規陋習(xi) 卻屢禁不止,帶來諸多的問題,如大操大辦表麵上看風風光光,實際背後卻欠下難以還清的人情債(zhai) ,導致惡性循環。陳規陋習(xi) 不僅(jin) 助長了奢侈浪費之風,而且增加了村民的負擔,切實改善農(nong) 村社會(hui) 風氣、革除陳規陋習(xi) ,必須大力倡導文明新風。要發揮農(nong) 村“一約四會(hui) ”群眾(zhong) 自治組織作用,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文明規範、誠信建設、婚事新辦、喪(sang) 事簡辦、孝老愛親(qin) 等內(nei) 容納入村規民約,通過教育規勸、獎懲激勵等措施,引導村民自覺遵守。大力推廣星級文明戶“認領製”做法,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發揮新鄉(xiang) 賢群體(ti) 的示範引領作用,積極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涵育社會(hui) 文明新風。
(課題組主持人:閆春喜 課題組成員:苗國富 任軍(jun) 田春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