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鶴壁市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的思考與建議

  鶴壁市社科聯課題組2023-11-10

  當前,鶴壁市麵臨(lin)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兩(liang) 大國家戰略機遇。市委、市政府主動擔當、積極作為(wei) ,將黃河文化與(yu) 大運河文化有機融合、統籌推進,提出了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的戰略目標。

  一、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的獨特優(you) 勢

  (一)鶴壁市高度重視和上級部門鼎力支持

  鶴壁市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建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這一發展定位是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積極融入重大國家戰略的主動擔當。2020年,鶴壁市成立了市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和工作專(zhuan) 班。截至目前,共謀劃實施生態環境治理、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等8大類工程、812個(ge) 項目,不斷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堅持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2019年9月,省政府出台了《關(guan) 於(yu) 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2020年9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對鶴壁市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的成效和做法給予充分肯定,並要求再接再厲、拉高標杆,在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中彰顯更大作為(wei) 。截至目前,省直和中央駐豫單位出台支持文件或簽訂協議100多個(ge) ,為(wei) 鶴壁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提供了基礎條件和有力保障。

  (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鶴壁市把創建全國全域生態環保示範區作為(wei) 重要抓手,堅持生態保護、生態建設、生態治理“三管齊下”,著力探索以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為(wei) 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空氣質量主要指標實現“三降一增”,城市可持續發展度全省排名第五,其中環境質量排名居首。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森林覆蓋率、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33%、38%、44%,在全省率先出台《鶴壁市地下水保護條例》,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ti) 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全域清潔河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汙染治理四大攻堅戰役,提升了市域水環境質量。淇河水質穩居全省60條城市河流首位。積極探索五種“鶴壁模式”,建設“富美鶴城”的經驗與(yu) 做法在全省引發強烈反響,也為(wei) 全市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來,鶴壁市緊抓省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指導意見》的曆史機遇,著力創建全國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全國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示範區、全國全域生態環保示範區、全省高質量發展體(ti) 製機製示範區、全省營商環境示範區。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加快轉換、空間得到拓展、底色更加鮮亮、活力得到激發、優(you) 勢持續厚植。全市明確了9大重點產(chan) 業(ye) ,出台支持工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和5個(ge)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計劃,著力走出一條結構更優(you) 、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的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之路。京東(dong) 、華為(wei) 、阿裏巴巴等新經濟龍頭紮堆聚集,仕佳光子成為(wei) 全省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ye) 。

  (四)鶴壁曆史文化底蘊深厚

  鶴壁作為(wei) 大運河永濟渠重要節點城市,擁有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淇河文化、殷商文化、民俗文化、軍(jun) 事文化、詩歌文化等多種文化源遠流長,辛村遺址、劉莊遺址、大賚店遺址等曆史遺址星羅棋布。大運河浚縣段、黎陽倉(cang) 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目前,在國家規劃綱要中,浚縣被列為(wei) 大運河文化帶核心區,鶴壁被列為(wei) 拓展區,浚縣古城、衛國故城、黎陽故城、黎陽倉(cang) 等被列入專(zhuan) 項專(zhuan) 欄。作為(wei) 黃河以北、大運河永濟渠沿線規模最大的國家官署糧倉(cang) ,黎陽倉(cang) 代表了隋唐時期最先進的糧食儲(chu) 存技術水平,見證了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的興(xing) 盛和繁榮。近年來,鶴壁把黃河文化與(yu) 大運河文化有機融合、統籌推進,按照“山水城”三位一體(ti) 、“點線麵”三維結合、“文興(xing) 業(ye) ”三態合一思路,推進浚縣古城保護開發,這些都為(wei) 鶴壁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與(yu) 不足

  雖然鶴壁市在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有很大優(you) 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與(yu) 不足,具體(ti) 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發展質量整體(ti) 不高

  全市經濟發展依賴工業(ye) ,2020年三次產(chan) 業(ye) 結構為(wei) 8.0∶56.4∶35.6,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中,重工業(ye) 比上年增長11.9%,其中,電力、熱力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增長115.9%;主要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中,水泥比上年增長15.4%。能源原材料工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占全口徑工業(ye) 比重較大,研發投入強度較低,創新發展能力有待提升。很多企業(ye) 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中低端,缺少核心競爭(zheng) 力和拳頭產(chan) 品,產(chan) 品利潤薄,市場競爭(zheng) 力弱。2020年,全市服務業(ye) 在三次產(chan) 業(ye) 結構中占比為(wei) 35.6%,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18.9個(ge) 百分點,發展滯後。文化體(ti) 育娛樂(le)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差。其中規模以上企業(ye) 隻有兩(liang) 家電影院,由於(yu) 受疫情影響,2020年該行業(ye) 營業(ye) 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59.45%,增加值下降29.2%。另外,缺乏能讓遊客停留2天以上的特色產(chan) 業(ye) 和娛樂(le) 活動,對住宿餐飲業(ye) 帶動作用不強,2020年住宿業(ye) 和餐飲業(ye) 營業(ye) 額分別比上年下降12.1%和6.9%,住宿業(ye) 和餐飲業(ye) 增加值分別下降7.2%和9.4%。

  (二)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

  一是大氣汙染治理形勢嚴(yan) 峻。鶴壁是京津冀大氣汙染傳(chuan) 輸通道城市(“2+26”城市)之一,107國道、342國道和京港澳高速穿城而過,距離主城區2個(ge) 大氣國控點不足2公裏。據統計,107國道日均車流量達5萬(wan) 多輛,京港澳高速日均車流量達6萬(wan) 多輛,機動車尾氣日均排放一氧化碳14噸、氮氧化物39噸,對空氣質量指數影響十分明顯。二是揚塵汙染嚴(yan) 重。各類施工工地還存在“六個(ge) 百分之百”落實不到位的現象,精細化管理程度不高,道路、河道等線性工地揚塵治理辦法少、效果差,國省幹道兩(liang) 側(ce) 、城鄉(xiang) 接合部和背街小巷“髒亂(luan) 差”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生態環境監管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強。環境監察、監測、科研能力需進一步提升,環保執法技術力量和裝備水平需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監控和預警預報網絡體(ti) 係不健全,自動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環境質量、重點汙染源監測沒有實現全覆蓋,各級各類監測數據沒有完全實現互聯共享,大氣汙染源解析、汙染源排放清單編製等工作跟不上決(jue) 策需要。環境監管隊伍薄弱,聯勤聯動執法機製還不完善,聯合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力度有待加強。

  (三)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不足

  全市文化旅遊存在“四多四少”現象,即“資源多收益少、景點多亮點少、說頭多看頭少、靜觀多互動少”,雖然擁有豐(feng) 富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但並沒有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旅遊景點遍布各縣區,但是檔次高、設施功能齊全、知名度高的景區少;說起來名氣大,但真正能抓住人心、引發回味、有看頭的少;靜觀展示的多,能與(yu) 遊客互動的項目少。在挖掘和豐(feng) 富旅遊文化資源方麵,還存在文化資源挖掘不深、旅遊項目創意策劃水平低、具有鶴壁特色的文化產(chan) 品少等問題。

  三、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yu) 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

  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yi) 和要求,搶抓機遇,積極融入,把鶴壁放在全省、全黃河流域、全國去謀劃發展,納入“大盤子”,積極爭(zheng) 取相關(guan) 政策、資金和項目,研究製定相關(guan) 措施,紮實推進各項工作任務落實。

  (二)高標準編製專(zhuan) 項規劃

  規劃是行動的先導,要抓住戰略機遇,高標準編製《鶴壁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研究提出今後一個(ge) 時期鶴壁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總體(ti) 要求、重點任務、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突出生態保護、汙染防治、高質量發展、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專(zhuan) 項規劃以及關(guan) 鍵環節專(zhuan) 項政策。

  (三)切實做好生態保護工作

  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wei) 抓手,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製定的《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實施意見》,把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作為(wei) 主要任務。

  1.擴大宣傳(chuan) ,提升公眾(zhong) 生態意識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宣傳(chuan) 力度,創新宣傳(chuan) 方式方法。比如設立宣傳(chuan) 展板長廊和公眾(zhong) 谘詢台,現場展覽集中展示全市綠色發展成果和汙染防治攻堅措施成效;充分利用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媒體(ti) ,向公眾(zhong) 宣傳(chuan) 生態環境保護相關(guan) 知識,提供法律法規谘詢與(yu) 幫助;舉(ju) 辦群眾(zhong) 晚會(hui) 、文學采風等豐(feng) 富多彩的宣傳(chuan) 活動,使公眾(zhong) 在活動中受到教育,提升群眾(zhong) 的生態環保意識;組織全市環境教育基地和四類設施(河南省鶴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鶴壁市淇濱區汙水處理有限責任公司、鶴壁市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鶴壁市深水山城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浚縣中州水務有限公司)開放活動,向社會(hui) 公眾(zhong) 介紹生態環保知識。

  2.主動對接,爭(zheng) 取上級支持

  積極爭(zheng) 取國家、省有關(guan) 部門的支持。主動對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研究謀劃重大項目,積極申報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專(zhuan) 項;主動對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推進落實省生態環境廳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的實施意見提出的12條支持措施;主動對接科研院所和專(zhuan) 家教授,爭(zheng) 取國家對鶴壁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項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撐,與(yu)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簽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支持鶴壁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努力取得全國頂尖專(zhuan) 家支持。

  3.先試先行,引領示範

  結合鶴壁實際,積極謀劃打造綠色企業(ye) 、綠色社區、綠色鄉(xiang) 鎮等細胞工程,打造宜居、宜業(ye) 、宜遊的生態鄉(xiang) 鎮(村)典型,建設富有鶴壁特色的生態文明示範帶;以鶴壁與(yu)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建立戰略合作為(wei) 契機,積極謀劃,共同建設清潔生產(chan) 技術轉化基地,並根據需要派遣專(zhuan) 家團隊與(yu) 鶴壁市相關(guan) 技術團隊合作,承接國家、省級科研項目,開展技術研發;研發技術優(you) 先轉讓鶴壁,支撐鶴壁產(chan) 業(ye) 生態化、生態產(chan) 業(ye) 化,並為(wei) 鶴壁生態環境保護及“兩(liang) 山”實踐創新基地和生態文明示範創建提供谘詢和技術服務。

  4.突出重點,攻堅克難

  按照國家“十四五”期間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新標準、新要求,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藍天保衛戰為(wei) 重點,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治理,繼續實施水汙染防治攻堅行動;持續實施土壤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嚴(yan) 格農(nong) 用地安全利用和建設用地風險防控。加快推動生產(chan) 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從(cong) 源頭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四)積極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圍繞建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的戰略定位,積極探索具有鶴壁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著力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城鄉(xiang) 融合、生態環保、體(ti) 製機製、營商環境“五個(ge) 示範區”建設,努力在中原更加出彩中走在前出重彩,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積累經驗、形成示範。

  1.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按照《鶴壁市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方案(2021—2025年)》提出的總體(ti) 思路和重點任務,加快實施。一是提質發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發揮汽車電子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承接高端車載電子產(chan) 業(ye) 轉移,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電子、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chan) 業(ye) ,建設汽車電子電器集群。優(you) 化發展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清潔能源和生物化工產(chan) 業(ye) 。發展高性能鎂合金、鎂合金輪轂、鎂合金板材等精深加工產(chan) 品,完善鎂產(chan) 業(ye) 生態體(ti) 係。二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進5G產(chan) 業(ye) 園建設,大力發展5G、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發展光電子、機器人、無人機、智能傳(chuan) 感器等拳頭產(chan) 品,積極引進數字經濟龍頭企業(ye) ,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生態鏈,加快京東(dong) 雲(yun) (河南)雲(yun) 計算產(chan) 業(ye) 基地、阿裏雲(yun) 創新中心(鶴壁5G)產(chan) 業(ye) 基地、華為(wei) 鶴壁城市產(chan) 業(ye) 雲(yun) 創新中心、“互聯網+現代農(nong) 業(ye) ”應用示範中心等項目建設。三是發展現代農(nong) 業(ye) 。大力發展高效種養(yang) 產(chan) 業(ye) 和綠色食品產(chan) 業(ye) ,建設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基地,積極培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和集群,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體(ti) 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電商等新業(ye) 態。加快建設浚縣國家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示範園和省級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推動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四是壯大現代服務業(ye) 。大力發展煤炭、冷鏈、現代化工、現代醫藥、快遞、電商等專(zhuan) 業(ye) 物流產(chan) 業(ye) ,搭建智慧物流公共服務平台,提升專(zhuan) 業(ye) 化、信息化水平。發展全域旅遊,推進大運河(鶴壁段)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打造精品旅遊線路,建設全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發展壯大信息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會(hui) 展等產(chan) 業(ye) 。

  2.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

  高水平建設鶴壁東(dong) 區。按照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管廊城市、人文城市、綠色城市等理念加快鶴壁東(dong) 區建設,打造高質量發展城市創新引領區。一是提升城鄉(xiang) 發展品質。破除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障礙,推進城鄉(xiang)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一體(ti) 化建設,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nong) 村延伸、城鎮公共服務向農(nong) 村覆蓋、城鎮現代文明向農(nong) 村輻射。二是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深化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綜合改革,加快提升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積極培育現代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大力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製,建設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帶、示範縣、示範鄉(xiang) 鎮(街道)、示範村。

  3.深化改革開放創新

  一是強化改革推動。集成各領域改革試點經驗,強化高質量發展體(ti) 製機製保障。實施產(chan) 業(ye) 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行動,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支持機製,推動人才、成果、金融等創新要素和產(chan) 業(ye) 加速融合。二是強化開放帶動。全麵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麵清單”管理製度,建立重大外資項目協調服務機製,持續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培育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做大做強電子信息、鎂精深加工出口基地。推動與(yu) 周邊地區交通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共享、產(chan) 業(ye) 互補發展。三是強化創新驅動。發揮鶴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創新引領帶動作用,深入開展體(ti) 製機製創新,集聚優(you) 質創新資源。鼓勵和引導國內(nei) 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ye) 在鶴壁市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和技術轉移機構,推進汽車電子、清潔能源與(yu) 新材料等領域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創建,推動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等成果轉移轉化平台建設。

  4.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優(you) 化流程、簡化材料、精簡環節、提高效率,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二是倡導誠實守信。建立以信用為(wei) 基礎的新型監管機製,加快大數據與(yu) 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融合發展,建成功能完善、覆蓋全市、縱橫協同的城市信用大數據平台,創建全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示範城市。

  (五)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具有鶴壁特色的黃河文化

  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兩(liang) 大國家戰略機遇,將黃河文化與(yu) 大運河文化有機融合、統籌推進,切實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弘揚好鶴壁特色的黃河文化,持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1.進一步挖掘鶴壁特色文化資源,豐(feng) 富文化傳(chuan) 承保護形式

  以櫻花節、文博會(hui) 、古廟會(hui) 、詩歌會(hui) 等為(wei) 載體(ti) ,做大做強詩歌文化、殷商文化、軍(jun) 事文化、姓氏文化等具有鶴壁特色的黃河文化,加強文化項目和文化設施建設;在擦亮浚縣黃河、大運河文化品牌的同時,加快黎陽故城遺址、宿胥口等考古開發進度,進一步提升大伾山、浚縣古城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切實做好大運河(衛河永濟渠浚縣段)保護工作;圍繞大運河、明代古城牆、黎陽倉(cang) 遺址等豐(feng) 富曆史遺存和泥咕咕、民間社火等曆史文化資源,謀劃實施項目,做好傳(chuan) 承創新,實現科學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利用良性發展。

  2.以深入挖掘研究黃河文化為(wei) 基礎,講好“黃河故事”

  要深化黃河文化研究,深入梳理和挖掘黃河文化發展的曆史脈絡和當代價(jia) 值,加強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研究,持續開展黃河故事、黃河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傳(chuan) 播轉化,充分展示黃河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要以發展文化新業(ye) 態為(wei) 重點,整合資源,開發視聽娛樂(le) 、演藝觀賞等可體(ti) 驗的文化產(chan) 品,征集好故事、好劇本,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講好黃河生態和黃河治理的故事,講好鶴壁高質量發展故事,從(cong) 多角度、多方麵提升黃河文化影響力,深挖特色優(you) 勢,擴大知名度;加強對鶴壁黃河品牌的宣傳(chuan) 推介,提煉以黃河文化和大運河文化為(wei) 代表的黃河精神,講好“黃河故事”,努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鶴壁品牌。

  3.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擦亮黃河文化品牌

  以沿黃生態文化帶建設為(wei) 抓手,推進黃河文化與(yu) 旅遊融合發展。係統梳理沿黃、非遺、古籍文獻、旅遊等資源,推出一批弘揚黃河文化的研究成果和項目;以全域旅遊為(wei) 指導,打造百裏黃河文化旅遊長廊,將自然景觀與(yu) 人文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和文化集中展示,建設一批標誌性文化景觀,打造獨具鶴壁特色和影響力的黃河文化生態旅遊帶和黃河故道文化風情體(ti) 驗區;持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凝聚鶴壁高質量發展合力。

  (課題組主持人:劉亞(ya) 文 課題組成員:郭俊豔 蔣玉謹 張麗(li) 英 朱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