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洛陽紅色資源 深化愛黨愛國教育

  洛陽市社科聯課題組2023-11-10

  洛陽是豫西革命老區,又是新中國重點建設的工業(ye) 城市,在革命和建設年代留下了豐(feng) 富而寶貴的愛國主義(yi) 教育紅色資源,鑄就了紅色革命精神,賡續了革命傳(chuan) 統。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有愛國主義(yi) 教育紅色資源234處,大體(ti) 上可以劃分為(wei) 博物館紀念館(園)、先進事跡展覽館、烈士陵園、偉(wei) 人雕像、紀念碑、大型國有企業(ye) 、水利樞紐工程、黨(dang) 史人物故居等。目前,洛陽有國家級紅色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1處,省部級紅色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6處,市級紅色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22處。總的來看,洛陽紅色革命資源星羅棋布,遍布各個(ge) 縣區,但土地革命時期因洛陽不是全國革命中心而影響不夠突出,新中國成立以後洛陽的紅色資源更加豐(feng) 富,影響更大,這是洛陽紅色資源的鮮明特征。

  一、主要紅色教育基地及其精神提煉

  (一)河南省第一個(ge) 黨(dang) 組織誕生地紀念館

  河南省第一個(ge) 黨(dang) 組織誕生地紀念館位於(yu) 瀍河區洛陽機務段內(nei) 。1921年12月,經李大釗、羅章龍介紹,遊天洋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白眉珊等人成立中共洛陽組。中共洛陽組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誕生5個(ge) 月後成立的,其獨特之處在於(yu) 它是全國較早的建黨(dang) 基地,河南最早,所以洛陽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最早的建黨(dang) 基地之一。中共洛陽組的成立體(ti) 現了偉(wei) 大的建黨(dang) 精神。

  (二)紅軍(jun) 長征紀念碑

  紅二十五軍(jun) 長征紀念碑位於(yu) 嵩縣木劄嶺。1934年12月1日,紅二十五軍(jun) 長征經過嵩縣、欒川縣、盧氏縣,到達豫陝交界地區,建立了豫陝鄂根據地。紅二十五軍(jun) 長征是紅軍(jun) 長征的重要組成部分,紅二十五軍(jun) 將士矢誌不渝,浴血奮戰,成功到達陝北,體(ti) 現了偉(wei) 大的長征精神。

  (三)八路軍(jun) 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

  八路軍(jun) 駐洛陽辦事處紀念館位於(yu) 老城區貼廓巷35號。1938年10月,毛澤東(dong) 主席高瞻遠矚,決(jue) 定設立八路軍(jun) 駐洛陽辦事處,作為(wei) 抗戰前哨、紅色樞紐。劉少奇、朱德、彭德懷等領導親(qin) 臨(lin) 洛八辦指導和布置工作。八路軍(jun) 駐洛陽辦事處在艱苦和危險的環境中,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好地完成了黨(dang) 中央和毛澤東(dong) 主席的戰略部署,形成和體(ti) 現了偉(wei) 大的抗戰精神。

  (四)焦裕祿事跡展覽館

  焦裕祿事跡展覽館位於(yu) 焦裕祿曾經工作9年的洛陽中信重工(原洛陽礦山機器廠)。2009年3月,習(xi) 近平同誌來河南考察,到洛陽瞻仰焦裕祿銅像,參觀焦裕祿事跡展覽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焦裕祿精神孕育形成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弘揚光大在蘭(lan) 考,並把焦裕祿精神概括為(wei) :親(qin) 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五)洛耐職工懷念習(xi) 仲勳同誌展覽館

  2019年10月17日,中鋼耐火公司在洛耐舊址進行了提升改造並主辦了“不忘初心,信念永恒——洛耐職工懷念習(xi) 仲勳同誌展覽”,使這裏成為(wei) 洛陽市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展示信念力量、不忘勤儉(jian) 傳(chuan) 統的寶貴教育場所。課題組認為(wei) 應重點學習(xi) 習(xi) 仲勳同誌“對黨(dang) 忠誠、信念永恒、人民至上、奮鬥不息”的寶貴精神。

  (六)汝陽登山村紅色教育基地

  登山村紅色教育基地位於(yu) 汝陽縣十八盤鄉(xiang) 登山村。1964年,登山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趙春蘭(lan) 帶領全村幹部群眾(zhong) 改山治土、造田治水,把原本“山高坡度大,地在牆上掛,旱澇都成災、要啥沒有啥”的山村,變成了“層層梯田連成片,條條水渠繞山轉”的秀美畫卷,並創造了與(yu) “紅旗渠精神”齊名的“登山精神”。登山精神內(nei) 涵豐(feng) 富,其主要內(nei) 容有:不能忘卻的拚命精神,一切為(wei) 了群眾(zhong) 的為(wei) 民意識,公私分明的清廉作風。

  (七)東(dong) 方紅農(nong) 耕博物館

  東(dong) 方紅農(nong) 耕博物館位於(yu) 澗西區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東(dong) 方紅廣場西麵,是中國第一個(ge) 以現代農(nong) 耕及民族工業(ye) 發展曆程為(wei) 主題的博物館。1953年1月,黨(dang) 中央決(jue) 定籌備中國第一個(ge) 大型拖拉機製造廠,毛澤東(dong) 主席親(qin) 自確定將其建在洛陽。1958年,毛澤東(dong) 主席對第一拖拉機製造廠親(qin) 筆批示:“拖拉機樣式和性能要適合我國的氣候和地形,並且一定要綜合利用,成本要盡可能降低。”1959年10月,第一拖拉機製造廠交付前夕,周恩來總理親(qin) 自到廠視察,他語重心長地對工人說:“你們(men) 要記著,你們(men) 是‘中國的第一’啊!要出‘中國第一’的產(chan) 品,出‘中國第一’的人才,創造‘中國第一’的業(ye) 績!”從(cong) 此,“三個(ge) 第一”就成為(wei) 第一拖拉機製造廠的座右銘和奮鬥目標。

  (八)院士的科技報國精神

  洛陽有一批胸懷科技報國之誌、長期奮戰在科研攻關(guan) 第一線的科技工作者,他們(men) 為(wei) 洛陽和國家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形成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陳俊武院士、李俊賢院士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men) 身上體(ti) 現了新中國科技工作者的崇高精神,主要有:不忘初心,對黨(dang) 忠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求是創新,精益求精;淡泊名利,甘為(wei) 人梯等。

  (九)馬海明情係鄉(xiang) 村振興(xing)

  馬海明是欒川縣潭頭鎮人,在任潭頭鎮副鎮長期間,帶領群眾(zhong) 曆盡千辛萬(wan) 苦,成功開發了重渡溝景區,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探索出一條成功之路。馬海明的精神風範內(nei) 容豐(feng) 富,主要有:對黨(dang) 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情係群眾(zhong) 、一心為(wei) 民的公仆情懷,善於(yu) 謀劃、敢闖敢幹的擔當精神,克己奉公、嚴(yan) 於(yu) 律己的優(you) 良作風等。

  二、充分保護、開發和利用紅色資源的建議

  (一)深入研究和全麵宣傳(chuan) 河南省第一個(ge) 黨(dang) 組織誕生地紀念館教育基地

  1921年12月,河南省第一個(ge) 黨(dang) 組織在洛陽誕生,河南成為(wei) 建黨(dang) 最早的省份之一,黨(dang) 在河南的曆史從(cong) 這裏開啟。要深化隴海鐵路大罷工的研究,確立其“在黨(dang) 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起點”的地位,深化“河南省第一個(ge) 黨(dang) 組織——中共洛陽組”的研究,從(cong) 曆史上和理論上講清楚其成立的偉(wei) 大意義(yi) ,突出其“河南第一”的地位。確立了“隴海鐵路大罷工是黨(dang) 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起點”,才能提升“河南省第一個(ge) 黨(dang) 組織誕生地紀念館”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地位,才能確立洛陽是重要建黨(dang) 基地之一的地位。

  (二)傳(chuan) 承弘揚焦裕祿精神,辦好洛陽工業(ye) 幹部學院

  黨(dang) 中央和毛澤東(dong) 主席從(cong) 國防戰略安全和工業(ye) 布局考慮,在共和國早期工業(ye) 化建設過程中確定洛陽為(wei) 八大工業(ye) 基地之一,洛陽始終受到毛澤東(dong) 、周恩來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的關(guan) 注和關(guan) 心。洛陽工業(ye) 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孕育形成了焦裕祿精神等紅色精神。如今澗西工業(ye) 區已經被列為(wei) 國家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區,毛澤東(dong) 主席塑像、工業(ye) 建築群等是寶貴的紅色資源。我們(men) 要充分發揮這些紅色資源優(you) 勢,重點辦好依托市委黨(dang) 校建立的洛陽工業(ye) 幹部學院,弘揚對黨(dang) 忠誠、信念堅定、親(qin) 民愛民、艱苦奮鬥、求實創新等精神,讓更多的黨(dang) 員幹部特別是省內(nei) 外國有企業(ye) 幹部學習(xi) 黨(dang) 史和新中國工業(ye) 史,努力把洛陽國有企業(ye) 這一名片打出去。

  (三)辦好洛耐職工懷念習(xi) 仲勳同誌展覽館

  習(xi) 仲勳同誌先後6次來洛陽,尤其是當受到不公正對待時,他仍然忠誠於(yu) 黨(dang) 、信念堅定,忠誠於(yu) 人民,奮鬥不息,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men) 要收集和整理習(xi) 仲勳同誌在洛陽的講話、考察工作照片、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心連心的實物、企業(ye) 改革的巨大成就等曆史資料,打造富有感染力、影響力的國資國企紅色教育基地。

  (四)弘揚馬海明精神、登山精神,辦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基地

  重渡溝和登山村都是在艱難的條件下,黨(dang) 帶領群眾(zhong) 艱苦奮鬥,成功走出了一條山區經濟發展道路,孕育形成了寶貴的馬海明精神和登山精神。這兩(liang) 種精神都包含了立黨(dang) 為(wei) 公、一心為(wei) 民、艱苦奮鬥、敢闖敢幹等內(nei) 容,這是在新時代發展溝域經濟、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自覺踐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山”理論的生動寫(xie) 照。要圍繞重渡溝和馬海明精神,努力辦好欒川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基地;依托登山村,大力發展溝域經濟和鄉(xiang) 村旅遊,讓馬海明精神和登山精神在新時代發揚光大。

  (五)培育紅色現場教學精品線路

  利用洛陽紅色資源豐(feng) 富設計若幹條現場教學精品線路(紅色旅遊線路),把有影響的紅色資源點穿起來,作為(wei) 中小學生紅色研學基地和黨(dang) 員幹部黨(dang) 性教育基地。

  (課題組主持人:牛建立 課題組成員:姚方方 李雅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