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七大戰略,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進一步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到2035年左右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要成為(wei) 世界科技強國。這充分說明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核心位置,作為(wei) 重要支撐和引領力量,作為(wei) 發展的重要動力。然而由於(yu) 曆史和現實布局等原因,中國中西部等地區麵臨(lin) 嚴(yan) 重的創新資源約束,創新驅動發展水平嚴(yan) 重滯後,存在嚴(yan) 重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具體(ti) 來說,創新資源約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一是創新主體(ti) 少且質量不高。長期以來這類區域教育、科技等領域發展緩慢,科研院所、國家部委院校、“雙一流”高校以及創新型企業(ye) 等的布局極為(wei) 有限。二是創新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這類區域很難爭(zheng) 取到國家級研發平台和載體(ti) ,如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等,創新活動所需的基本條件難以得到保障。三是創新資源匱乏且配置效率低下。這類區域經濟普遍較為(wei) 落後,人才、信息、技術、資本等要素絕對量遠遠落後於(yu) 創新資源富集區,且有限的創新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浪費嚴(yan) 重,創新資源約束的矛盾愈加尖銳。這些問題直接阻礙了創新資源約束區科技與(yu) 經濟的發展,加劇了區域發展差距,製約了國家創新發展整體(ti) 水平的提升。但現實上創新資源約束區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型,在客觀上更需要創新驅動發展。因此,匯集創新資源,破解創新資源約束,對河南省高質量發展尤為(wei) 重要。
一、充分利用國家頂層設計政策,發揮製度優(you) 勢
要實現創新資源約束區創新驅動發展,提升國家整體(ti) 創新驅動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充分發揮製度優(you) 勢,提升治理效能。具體(ti) 來說包括:第一,中央要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則,優(you) 化創新資源布局,調節要素投入,激發各主體(ti) 創新活力,以主體(ti) 協同、區域協同創新模式推動創新資源約束區發展,逐漸縮小區域間創新驅動發展水平的差異;第二,河南省要充分利用國家製度優(you) 勢,強化製度執行力,提高治理效能,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因地製宜,發揮比較優(you) 勢和區域特色,科學合理確定區域創新發展方向,將國家目標與(yu) 區域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國家優(you) 惠政策,激發本地創新潛力,形成地區獨有的發展模式,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彎道超車”。
二、培育創新型企業(ye) 根植性,增強本地企業(ye) 自主創新能力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地區創新水平的提升與(yu) 當地創新型企業(ye) 的數量質量關(guan) 係重大。河南省由於(yu) 本地創新型企業(ye) 數量少、創新資源投入產(chan) 出效率低、沒有豐(feng) 厚條件吸引創新型企業(ye) 進駐等原因,市場化程度普遍較低且發展緩慢。因此,第一,要完善本區域市場經濟條件,創造良好的金融基礎環境。一方麵通過招商引資,加強資本和創新型企業(ye) 的進駐意願,另一方麵激勵本地企業(ye) 增強學習(xi) 能力,提高自主創新積極性。第二,要有選擇地引進企業(ye) ,促進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企業(ye) 入駐,不斷深化外來企業(ye) 的本地化程度,用具有誘惑力的條件和光明的發展前景吸引企業(ye) 。
三、全麵優(you) 化創新環境,為(wei) 創新活動提供有利條件
創新所處的客觀環境對創新產(chan) 出影響巨大,當前河南省仍存在創新思想開放不夠、創新文化包容度較低、具有區域特色的產(chan) 業(ye) 創新集群尚未形成等問題。為(wei) 此應重點做好:第一,要重視創新軟環境的構建,倡導尊重和熱愛創新的價(jia) 值觀念,培養(yang) 理性批判的創新思維導向,真正樹立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的創新文化氛圍。第二,要大力推進創新硬環境建設。通過開展聯合攻關(guan) 、聯合共建、戰略聯盟等形式搭建一批創新平台和創新中心,如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匯集高水平國內(nei) 外創新資源。第三,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營造良好引人用人留人環境,為(wei) 創新型企業(ye) 更好地從(cong) 事科技創新賦能。
(作者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yu) 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