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是發展的必由之路,唯有進一步開放才能迎來更多機遇,唯有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才能應對國際經濟新挑戰,構建新發展格局。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將“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基本形成”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目標;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作出了明確安排。中央《關(guan) 於(yu) 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中部地區承東(dong) 啟西、連南接北,資源豐(feng) 富,交通發達,產(chan) 業(ye) 基礎較好,文化底蘊深厚,發展潛力很大,要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內(nei) 陸高水平開放,形成內(nei) 陸高水平開放新體(ti) 製。河南省作為(wei) 不靠海、不沿邊的內(nei) 陸地區,在新發展格局下要推動開放強省建設、打造內(nei) 陸開放高地,大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的開放贏得更大主動。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河南開放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十四五”時期是新發展格局構建的重要階段,是河南深度參與(yu) “一帶一路”倡議的關(guan) 鍵時期,準確把握河南在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開放大局中的定位,在新一輪高水平開放中塑造新優(you) 勢。
(一)進出口貿易總量穩步提升,但對外貿易依存度依然偏低
2012—2019年,河南省貿易總額從(cong) 51739億(yi) 美元增長到82474億(yi) 美元,居中部六省首位,占中部六省的24%,分別高於(yu) 山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179、39、92、73和57個(ge) 百分點;河南省貿易總額年均增長689%,低於(yu) 湖南(162%)、湖北(86%)、安徽(83%),居全國第4位。從(cong) 對外貿易依存度看,2019年河南省對外貿易依存度1048%,低於(yu) 全國(318%)平均水平,在GDP超5萬(wan) 元的省份中,遠遠低於(yu) 廣東(dong) (663%)、江蘇(435%)、浙江(494%)、山東(dong) (287%);在中部六省中,低於(yu) 江西(1419%)、安徽(1278%)、湖南(1091%)。從(cong)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經貿發展現狀來看,出口對於(yu) 經濟的拉動作用依然不可忽視。
(二)“四路”“五區”開放主引擎基本形成,但政策疊加優(you) 勢尚未充分發揮
自2017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做出支持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si) 綢之路”重要指示以來,河南省“空中絲(si) 綢之路”越飛越廣,“陸上絲(si) 綢之路”越跑越快,“網上絲(si) 綢之路”越來越便捷,“海上絲(si) 綢之路”越來越通達。目前已開通鄭州—台北、鄭州—埃德蒙頓等多條跨境電商包機航線。2019年3月,開行首條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專(zhuan) 線“菜鳥號”,開創了中歐班列(鄭州)跨境電商包裹運輸的新模式,形成了“空中絲(si) 綢之路”“陸上絲(si) 綢之路”與(yu) “網上絲(si) 綢之路”相互支撐的局麵。鄭州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2020年鄭州機場客貨運規模持續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完成貨郵吞吐量64萬(wan) 噸,躋身全球機場50強,國際貨運量穩居全國第4位,僅(jin) 次於(yu) 北上廣。但河南省“四路”尚未真正形成全麵協同發展態勢,國家批複的“五區”建設區域除洛陽“雙自”疊加區域外,其他區域各不相連,改革創新、政策製定和重大項目布局等方麵缺乏係統性、協同性製度安排,“五區”製度和政策創新尚未高效銜接配套,集成效應沒有充分發揮。特別是航空港實驗區作為(wei) 全省最大的開放平台和對外貿易的主戰場,新鄭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占全省60%以上,但不在自貿區範圍內(nei) ,無法享受自貿區特定支持政策。
(三)開放平台體(ti) 係逐步完善,但區域布局很不平衡
目前,全省擁有6個(ge) 海關(guan) 特殊監管區域(場所)(鄭州新鄭、南陽臥龍、鄭州經開3個(ge) 綜合保稅區及焦作、商丘、民權3個(ge) 保稅物流中心)和10個(ge) 功能性口岸(進口肉類、澳洲活牛、鄭州藥品、進境水果、冰鮮水產(chan) 品、食用水生動物、汽車整車、進境糧食、銅精礦、國際郵件),河南成為(wei) 內(nei) 陸地區指定口岸數量最多、功能最全的省份。肉類口岸成為(wei) 全國最大的內(nei) 陸肉類口岸,郵政鄭州國際郵件經轉口岸,正在打造成全國第4個(ge) 國際郵件樞紐口岸。由於(yu) 產(chan) 業(ye) 基礎、區位優(you) 勢等原因,河南省戰略平台主要集中在鄭州、開封、洛陽等省轄市,並沒有覆蓋多數市縣,向全省複製推廣的體(ti) 製機製還未健全。一些地市建設保稅物流中心等平台,服務開放發展的需求比較迫切。
(四)一些領域取得先發優(you) 勢,但受到周邊區域的嚴(yan) 峻挑戰
2014年以來,河南省在航空貨運、中歐班列、跨境電商、自貿區製度創新等一些領域率先突破,開封自貿區的“22證合一”改革、跨境電商綜試區的“1210”通關(guan) 模式走在了全國前列。在新的開放形勢下,國內(nei) 區域間競爭(zheng) 日益激烈,眾(zhong) 多省市紛紛複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河南省在前期處於(yu) 領先地位的領域,形成了較為(wei) 嚴(yan) 重的同質化競爭(zheng) 。西安、長沙、武漢等周邊城市仿照河南省采取的“貨運為(wei) 先”發展戰略,出台了更具市場競爭(zheng) 力的高額補貼政策,導致鄭州機場國際貨源和運力,特別是不定期貨運包機嚴(yan) 重分流。部分城市中歐班列已開始從(cong) 以往單純的“拚補貼”逐步向實施政策“組合拳”轉變。2019年,中歐班列成都、重慶均超過1500班,西安開行2133班,鄭州僅(jin) 開行1000班。跨境電商方麵,全國各地紛紛模仿複製河南省首創的“1210模式”並實現業(ye) 務量快速增長,2019年鄭州跨境電商業(ye) 務量居廣州、杭州之後,僅(jin) 位居全國第3.西安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100億(yi) 元,增幅是2018年同期的2倍以上。
(五)鄭州開放龍頭作用已經形成,但進出口產(chan) 品結構單一且本地貨源嚴(yan) 重不足
河南省產(chan) 業(ye) 規模較大且體(ti) 係門類齊全,但總體(ti) 產(chan) 業(ye) 外向度不高,產(chan) 業(ye) 鏈較為(wei) 單一,全產(chan) 業(ye) 鏈還未形成,“買(mai) 全球、賣全球”能力有待提升。鄭州航空港實驗區作為(wei) 全省開放最大平台,尚未形成臨(lin) 空產(chan) 業(ye) “多足鼎立”的格局,隻有智能終端和航空物流相對突出,且智能終端過度依賴富士康,“一家獨大”的局麵短期內(nei) 難以破解。本地貨源匱乏,貨源結構相對單一,目前鄭州機場大部分貨物主要是從(cong)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川渝等地區集聚而來,本地貨源占比不足10%;中歐班列(鄭州)本省貨源僅(jin) 占20%左右,相比較來看,長沙、義(yi) 烏(wu) 、成都、烏(wu) 魯木齊等地的中歐班列本地貨源占比均在50%以上。2021年第一季度,河南省機電產(chan) 品出口870億(yi) 元,占全省出口的723%,其中手機出口7487億(yi) 元,占全省出口的622%;全省922%的加工貿易由綜合保稅區完成。一季度,鄭州市進出口14362億(yi) 元,增長924%,占全省進出口值的748%;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是主要出口產(chan) 品,產(chan) 品附加值整體(ti) 較低。
二、新時期河南建設開放強省建設的對策
“十四五”時期,世界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明顯增強,全球治理體(ti) 係和經貿規則變動,特別是我國引領參與(yu) RCEP取得重大成果,為(wei) 河南省加快“走出去”更加深入參與(yu) 國際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分工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中國正處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加快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為(wei) 河南省更好發揮承東(dong) 啟西、接南轉北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美國持續加大對中國打壓力度,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國際貿易投資萎縮,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區域競爭(zheng) 更加激烈,開放不夠仍是河南最大的實際。因此,河南省需要全方位對外開放,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為(wei) 走在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前列提供支撐。
第一,依托“四路”“五區”開放主引擎,打造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堅持統籌推進、市場運作,強化政策互通、設施聯通、信息共享、服務聯動,提升內(nei) 外聯動和協同發展水平。一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樞紐經濟先行區。充分發揮鄭州是目前全國唯一的“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優(you) 勢,加快培育協同高效的運營主體(ti) 和合作共同體(ti) ,集聚幹線運輸、區域分撥、多式聯運、倉(cang) 儲(chu) 服務、跨境物流等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實現以“空中絲(si) 綢之路”為(wei) 引領,全麵推動“五區”“四路”聯動互促、融合並進,實現“中轉型”樞紐向“門戶型”樞紐轉變。二是構建“樞紐+通道+網絡+開放”集成體(ti) 係。強化鄭州國際物流樞紐中心與(yu) 洛陽、安陽、南陽、信陽等國家物流樞紐、區域性物流樞紐的分工協作和有效銜接,提升航空、陸路等國家幹線物流通道能級,補齊內(nei) 河航運物流通道短板,打造更加專(zhuan) 業(ye) 便捷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增強物流與(yu) 交通、製造、商貿等產(chan) 業(ye) 聯動交融,實現物流需求和供給精準匹配。三是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支持鄭州、洛陽、開封聯合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集聚國際高素質人才、高層次資本和高精尖技術,打造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高端商貿中心、會(hui) 展中心,實現人才、資本、技術、土地等要素的內(nei) 外聯通、自由流動和深度融合,為(wei) 河南全方位高水平開放提供高級生產(chan) 要素供給。
第二,突出發揮鄭州的龍頭帶動作用,優(you) 化全省開放發展新格局。一是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帶動開放全局。鄭州作為(wei) 河南省參與(yu) 全球競爭(zheng) 、集聚高端資源的門戶樞紐和戰略平台,這個(ge) 龍頭昂得越高,全省開放就舞得越好。依托鄭州都市區實施區域“雙向開放”,對內(nei) 完善區域統一市場,對外試點建立大區域綜合改革開放試驗區。二是因地製宜推動省轄市建設開放新平台。充分結合各地特有資源和技術優(you) 勢,促進不同地區間的產(chan) 業(ye) 梯度轉移與(yu) 承接,依托產(chan) 業(ye) 集聚區、高新區等形成一批新的出口加工核心區。加強沿邊地區經濟合作園區的建設,探索建設自由貿易區和“無水港”輻射區或區域節點網絡,推動各地高質量接入中歐班列,融入“四路”開放新通道。加緊完善“走出去”政策體(ti) 係,支持有條件的省轄市高質量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三是提高縣域開放度。依托縣域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行業(ye) 細分領域“冠軍(jun) ”企業(ye) 等,建設一批區域特色鮮明、示範帶動效應較強的縣域外貿產(chan) 業(ye) 聚集地。
第三,緊抓數字貿易大發展機遇,賦能提升外貿外資高質量發展。外貿外資高質量發展與(yu) 國內(nei)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互為(wei) 支撐的。一是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大力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推動製造業(ye) 企業(ye) 以跨境電子商務方式開展全球零部件和原材料線上采購試點,促進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和外貿綜合服務業(ye) 態融合,打造“跨境電商+市場采購+外貿綜合服務”模式,提升貿易便利化程度;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平台,集成國際貿易、融資擔保、出口信保等功能,搭建外貿企業(ye) 海外互聯網銷售渠道,特別是要緊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動河南省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二是打造“新一代”出口產(chan) 品。鼓勵骨幹外貿企業(ye) 加強新產(chan) 品、新技術研發,提升自主知識產(chan) 權、自主品牌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產(chan) 品出口規模和市場份額,重點提高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先進製造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推動出口產(chan) 品結構由單一產(chan) 品向“產(chan) 品+服務+標準”並重轉變。三是做強開放型產(chan) 業(ye) 集群。以科技創新夯實外貿產(chan) 業(ye) 基礎,做強以智能終端為(wei) 代表的世界級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壯大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傳(chuan) 感器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推動汽車、化工、鋼鐵、紡織服裝、農(nong) 業(ye) 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大力引進和培育外向型產(chan) 業(ye) 項目,實行產(chan) 業(ye) 鏈“鏈長”製,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
第四,深入推進製度型開放,營造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轉向規則等製度型開放,已成為(wei) 中國對外開放邁向更高水平的重要標誌。建設開放強省,要對標先進,打造一流的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生活環境,以營商環境的優(you) 化贏得開放勝勢。一是建設高水平自由貿易港。對標國際最高水平,謀劃建設鄭汴洛自由貿易港,更大力度促進投資、貿易、金融等領域的自由化、便利化,更大力度促進邊境後規製改革創新,更大力度促進高端產(chan) 業(ye) 和新興(xing) 業(ye) 態發展,探索建設新時代中國對外開放的規則引領區、壓力測試區和國際對標區。二是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和應用。逐步將涉及國際貿易監管和服務的職能部門納入“單一窗口”,構建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wei) 核心的國際物流信息平台體(ti) 係,探索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際合作試點。三是打造與(yu) 國際接軌的國際服務體(ti) 係和營商環境。借鑒迪拜自貿港在促進投資便利化方麵的做法,完善地方性法規,進一步簡化負麵清單的內(nei) 容,給予進出口企業(ye) 在投資、雇用、經營、人員出入境等方麵更大便利和自由。四是強化人才智力支撐。進一步加強國際人文交流,集聚全球人才和資本。積極探索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ye) 基地、“航空—高鐵”一票製等試點,支持省內(nei) 高校與(yu) 國際知名院校開展合作辦學,建立國際谘詢智庫網絡。
(作者係河南省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