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跑出“加速度”

  李新年2023-11-08

  2021年3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審議《關(guan) 於(yu) 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會(hui) 議強調,要著力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li) 中部;堅持走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加強能源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加強生態建設和治理,實現中部綠色崛起。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也是美麗(li) 中國的主色調。中部地區處在“中國龍”的腰部,是“中國龍”騰飛的力量所係。新時代,我們(men) 要以長江、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牽引,進一步提升中部地區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跑出“加速度”,為(wei) 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動能,打造美麗(li) 中國建設的“中部樣本”。

  一、緊緊牽住長江、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這個(ge) “牛鼻子”

  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中部地區曆來是長江文明、黃河文明的高地。新時代,我們(men) 要牽住長江、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這個(ge) “牛鼻子”,加快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

  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是長江、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考察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親(qin) 自為(wei) 長江、黃河把脈問診,提出了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liang) 大國家戰略,而貫穿其中的一組關(guan) 鍵詞,就是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從(cong) 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chan) 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使母親(qin) 河永葆生機活力。對如何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樣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製宜、分類施策,上下遊、幹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所以,無論是長江流域還是黃河流域,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我們(men) 都必須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這是曆史的啟示,也是現實的考量。

  長江、黃河一南一北流經中部地區6個(ge) 省份,是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的兩(liang) 大動力源。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區地處長江、黃河流域。特別是河南與(yu) 湖北,分別地處黃河、長江之腰,地理位置更為(wei) 重要。2018年4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北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hui) ;2019年9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這些國家級重要會(hui) 議選擇在這兩(liang) 地召開,在一定程度上體(ti) 現了湖北、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彰顯了兩(liang) 地在長江、黃河流域所肩負的特殊使命。因此,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中部地區必須齊心協力謀篇布局,下功夫做好長江、黃河流域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提升長江、黃河流域生態文明的原生力和創造力。

  二、推動長江、黃河流域樹立“一盤棋”思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要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領導,發揮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集中力量幹大事的優(you) 越性,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尊重規律,更加注重保護和治理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應遵循的基本規律。黃河生態係統是一個(ge) 有機整體(ti) ,流域麵積涉及多個(ge) 省份,其保護和治理要注重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長江亦是如此。

  要在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中做好長江、黃河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中部地區必須正確認識整體(ti) 與(yu) 部分的辯證關(guan) 係,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著眼可持續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以建設綠色發展的美麗(li) 中部為(wei) 立足點,牢固樹立“一盤棋”思維,在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上主動擔當作為(wei) ,推動東(dong) 中西部地區形成長江、黃河全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的協調與(yu) 合作機製,為(wei) 中部地區綠色崛起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係統。

  鄭州、武漢既是國家中心城市,又是黃河、長江流域重要節點城市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領頭雁。河南、湖北兩(liang) 省要強化“一盤棋”思維,著力發揮鄭州、武漢的頭雁效應,聯合中部地區其他省會(hui) 城市,推動成立中部地區綠色發展聯盟,圍繞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定期組織長江、黃河流域自然科學界和社會(hui) 科學界專(zhuan) 家學者“華山論劍”,探索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的規律和特點,為(wei) 高質量推進長江、黃河全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提供理論坐標。同時,中部地區6省應參照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做法,共同探索設立中部地區綠色發展基金,以加快中部地區綠色發展為(wei) 重點,同時輻射長江、黃河流域東(dong) 西部綠色發展,與(yu) 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形成互補。

  三、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兩(liang) 群一鄉(xiang) ”建設

  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是一篇大文章,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既要做好長江、黃河這兩(liang) 篇文章,又要做好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兩(liang) 群一鄉(xiang) ”建設文章,從(cong) 而形成河流、城鄉(xiang) 與(yu) 人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共同體(ti) ,這也是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要求。

  城市群是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標誌著人類文明進入了一個(ge) 新的發展形態。目前,中國國家級城市群有7個(ge) ,其中2個(ge) 位於(yu) 中部地區,一個(ge) 是以武漢為(wei) 中心的長江中遊城市群,一個(ge) 是以鄭州為(wei) 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這兩(liang) 大城市群橫跨長江與(yu) 黃河,總麵積達604萬(wan) 平方公裏,占中部地區總麵積的508%,是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的重要支撐。要依托這兩(liang) 大城市群,打造中部地區森林城市新標杆,做大做優(you) 鄭州“綠城”和武漢“江城”這兩(liang) 個(ge) 老字號招牌,讓以鄭州和武漢為(wei) 中心的兩(liang) 大城市群成為(wei) 中部地區的大綠都,成為(wei) 長江、黃河沿岸名副其實的綠色明珠。要加強兩(liang) 大城市群的協作發展,尤其是在推進低碳經濟發展上,要大力推進生態互利、產(chan) 業(ye) 互補和人才互通。

  人類文明起源於(yu) 河流,河流經過城市、匍匐於(yu) 鄉(xiang) 村,譜寫(xie) 著人類流動不息的文明篇章。在推動中部地區綠色崛起這盤棋中,我們(men) 要以長江、黃河為(wei) 棋盤,用綠色發展理念做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個(ge) “眼”。要在長江、黃河兩(liang) 岸的荒地、灘地,謀劃建設好沿江、沿河濕地公園,為(wei) 更好地涵養(yang) 長江、黃河及其支流生態提供養(yang) 分。要大力推進森林鄉(xiang) 村建設,尤其是在沿江、沿河區域,要以森林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抓手,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優(you) 化鄉(xiang) 村生態環境。

  城市和鄉(xiang) 村是互為(wei) 依存的關(guan) 係,是地理空間層麵生態文明的兩(liang) 極。我們(men) 要依托連接城鄉(xiang) 之間的道路和河流,因地製宜地加強城鄉(xiang) 綠色生態廊道建設,讓每一條道路、每一條河流都成為(wei) 美麗(li) 的綠色風景。要加強城鄉(xiang) 之間的閑置資產(chan) 向綠色資源轉化,對散落在城鄉(xiang) 之間的廢棄磚窯、廠礦、坑塘等進行綠色改造,使其變為(wei) 百姓的“生態福利”。要在城鄉(xiang) 之間大力推廣綠色種植,不斷降低農(nong) 藥、化肥使用率,改善土壤成分和結構,為(wei) 中部地區綠色崛起提供優(you) 質土壤。

  (作者係18luck官方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