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參與鄉村產業創新發展的行動邏輯

  徐京波2023-11-08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和突破口。產(chan) 業(ye) 能否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於(yu) 人,所以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也就是人才振興(xing) 。2021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的意見》,明確提出了要加快培養(yang)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人才和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發展人才。2015年2月,阿裏巴巴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新農(nong) 人研究報告(2014)》;2020年8月,中央電視台推出了《超級新農(nong) 人》節目;2020年8月,抖音推出“新農(nong) 人計劃”。隨著傳(chuan) 統媒體(ti) 、新媒體(ti) 、互聯網平台對新農(nong) 人的宣傳(chuan) 與(yu) 推廣,這一群體(ti) 逐漸進入了大眾(zhong) 視野,也引起了學界關(guan) 注。

  所謂新農(nong) 人,是指從(cong) 城市流入農(nong) 村,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秉承生態農(nong) 業(ye) 理念,運用互聯網思維,在農(nong) 村場域內(nei) 從(cong) 事與(yu)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生產(chan) 經營活動的創業(ye) 群體(ti) 。這一群體(ti) 包括運用互聯網工具及思維從(cong) 事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的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城市白領、電商、NGO組織負責人等。

  目前,關(guan) 於(yu) 新農(nong) 人的研究主要體(ti) 現的是靜態的“結構—製度”視角,從(cong) 宏觀結構和製度方麵來研究新農(nong) 人群體(ti) 。“結構—製度”視角無法捕捉到新農(nong) 人具體(ti) 而複雜的行動策略。研究對象主要局限於(yu) 新農(nong) 人群體(ti) 自身,忽視了情景變量。新農(nong) 人群體(ti) 的存在是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這一情景密切相關(guan) 的,新農(nong) 人是嵌入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實踐中的,並非獨立於(yu) 社會(hui) 環境而存在。

  一、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中的新農(nong) 人特點

  本研究通過對某鎮假眼睫毛產(chan) 業(ye) 的非參與(yu) 式觀察和對新農(nong) 人的深度訪談,引入“過程—事件”分析視角,“將所要研究的對象由靜態的結構轉向由若幹事件構成的動態過程”。也就是,將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作為(wei) 一個(ge) 動態實踐過程,在具體(ti) 事件中分析新農(nong) 人的行動邏輯。從(cong) 而更好地了解新農(nong) 人行動在實踐中的問題、在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中的訴求,對新農(nong) 人進行精準培育,構建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機製。通過研究分析,新農(nong) 人具備以下特點:

  (一)新農(nong) 人將把高等教育期間積累的文化資本應用到新產(chan) 品的研發中

  一是文化資本使新農(nong) 人具備了與(yu) 傳(chuan) 統企業(ye) 經營者不同的洞察力。他們(men) 會(hui) 剖析產(chan) 品結構存在的問題以及尋找解決(jue) 問題的路徑。二是文化資本還使新農(nong) 人具備了創新思維。新農(nong) 人適應市場環境變化,針對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差異化,進行個(ge) 性化設計。

  (二)新農(nong) 人充分發揮社會(hui) 資本的作用

  新農(nong) 人的社會(hui) 資本主要體(ti) 現為(wei) 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和在城市工作期間所形成的社會(hui) 關(guan) 係網絡。在大學同學或者原有同事關(guan) 係網絡中蘊含著知識、技術、人力等社會(hui) 資源,通過有效利用就成為(wei) 技術創新的社會(hui) 資本。

  (三)新農(nong) 人體(ti) 現了“親(qin) 互聯網”基因

  迅速轉變思維,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最新的經營理念、管理方式、技術手段等靈活運用到線上銷售領域,從(cong) 而衍生了三種線上銷售模式,分別是線上批發、網店銷售和直播帶貨。

  二、新農(nong) 人參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潛在風險

  地域範圍內(nei) 的企業(ye) 數量多、規模小、分散經營,缺乏有效整合。這些企業(ye) 在生產(chan) 環節和研發環節主要依賴非正式的熟人關(guan) 係網絡,缺乏規範的製度保障,一旦出現糾紛衝(chong) 突,缺乏有效製約,信息溝通不暢。

  三、新農(nong) 人參與(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針對性防控策略

  一是整合區域內(nei) 的中小企業(ye) ,實現企業(ye) 之間信息互通、協同合作。建立產(chan) 業(ye) 園區,企業(ye) 入駐統一管理。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除了加工區,還要有配套的產(chan) 品展示區和倉(cang) 儲(chu) 物流區。在園區內(nei) 建立生產(chan) 、銷售、物流、技術研發等信息共享平台。

  二是製定正式的規範化製度體(ti) 係。產(chan) 業(ye) 運營的製度保障應從(cong) 非正式關(guan) 係網絡向正式法律規則轉變,一方麵有利於(yu) 產(chan) 業(ye) 運行秩序的穩定,另一方麵對可能出現的衝(chong) 突提供調解依據。

  三是提高新農(nong) 人群體(ti) 與(yu) 地方政府的協同性。通過與(yu) 政府的協商對話、相互合作等方式,構建一個(ge) “參與(yu) —反饋—響應”的協同機製。新農(nong) 人親(qin) 身參與(yu)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將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實踐中的問題反饋給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對新農(nong) 人提出的問題及時響應,通過調查研判,提出應對策略和政策支持。

  (作者係鄭州輕工業(ye) 大學政法學院社會(hui) 工作係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