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現代化建設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王海傑2023-11-08

  一、新階段新使命

  河南的現代化,從(cong) 空間上來說,是以城市為(wei) 中心的現代化過程,也是以縣域為(wei) 中心的現代化發展過程,二者不能割裂,二者都是現代化的集中刻畫和應有之義(yi) 。從(cong) 一定程度上來講,縣域經濟的發展在河南現代化建設中更富有挑戰性,也更具有托底性意義(yi) 。

  河南的縣域經濟發展起步於(yu) 1992年,通過“十八羅漢鬧中原”帶動了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2002年,河南把打造中心城市“柱石”和縣域經濟“基石”作為(wei) 全省經濟工作的兩(liang) 個(ge) 大局;2021年9月召開的河南省委工作會(hui) 議提出了以中心城市“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全麵實施“十大戰略”。新發展格局下的縣域經濟,不是以縣域行政區劃為(wei) 範圍搞內(nei) 循環的經濟模式,而是以統一市場為(wei) 背景,全麵參與(yu) 市場分工,深度融入國內(nei) 大循環、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在細分市場中找到產(chan) 品定位,並逐步形成一定的規模和集群,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較高的市場份額,成為(wei) 一個(ge) 或幾個(ge) 產(chan) 業(ye) 鏈的某一環,成為(wei) 一個(ge) 或幾個(ge) 供應鏈的供應商,成為(wei) 當地經濟、就業(ye) 、稅收等支柱支撐的新型經濟模式。

  (一)河南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優(you) 勢和劣勢

  一是河南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優(you) 勢明顯。樞紐優(you) 勢、“米”字形高鐵,包括目前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這個(ge) 最大的平台和國際經濟循環的樞紐。另外,消費需求和市場空間巨大,人口優(you) 勢、地域優(you) 勢,還有要素資源獨特而豐(feng) 富(如鉬、鋁、金剛石等),產(chan) 業(ye) 體(ti) 係完備,加快布局高精尖產(chan) 業(ye) 項目。

  二是河南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劣勢也比較明顯。從(cong) 結構思維來看,產(chan) 業(ye) 結構不合理,一、二、三產(chan) 業(ye) 當中,二、三產(chan) 業(ye) 占比相對較低,中高端產(chan) 業(ye) 占比相對較低。從(cong) 產(chan) 業(ye) 分布來看,產(chan) 業(ye) 鏈偏上遊、偏能源、偏原材料。產(chan) 業(ye) 間協同較低,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不高,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相對滯後。創新能力不足,居全國第15位,中部省份第4位;創新效率居全國第24位,中部地區末位;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國第19位,中部第5位。與(yu) 此相對應的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占規上工業(ye) 的比重達到467%,高技術產(chan) 業(ye) 的比重僅(jin) 僅(jin) 為(wei) 99%。企業(ye) 管理經驗相對不足,所需要的三個(ge) 層次的人才——擁有管理智慧的企業(ye) 家、擁有創新能力的科技研發人員和具有操作能力的產(chan) 業(ye) 技術工人,在河南普遍不足。對外開放度低,2020年的出口貿易總額占GDP的7%,且富士康一家獨大。

  (二)現代化建設的著力重點

  一是壯大民營經濟。優(you) 化環境,完善支持民營企業(ye) 、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的政策體(ti) 係,推動促進民營企業(ye) 發展地方立法。減稅降費,落實現有政策,助力民營經濟紓困解難。加強金融扶持,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賬款長效機製。發揮河南省金融服務共享平台作用,完善民營企業(ye) 融資增信和直接融資支持政策,支持通過發行債(zhai) 券等方式籌集長期性、低成本資金。完善製度,加快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支持參與(yu) 國有企業(ye) 改革。標杆引導,培育改革發展標杆民營企業(ye) ,深化“兩(liang) 個(ge) 健康”示範縣(市、區)創建,建設全國示範省。

  二是打造發展載體(ti) 。河南省正以“三區一群”為(wei) 核心,加速打造發展載體(ti) 。要打造創新載體(ti) ,加強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以鄭開科學大道為(wei) 軸線,以中原科技城為(wei) 龍頭,建設百裏創新創業(ye) 長廊。要打造鏈接載體(ti) ,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定位為(wei) 河南省對內(nei) 陸地區的開放門戶,要素、產(chan) 能、市場、規則等鏈接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窗口。要打造貿易載體(ti) ,深化高標準自貿試驗區建設,建設一批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要打造新型城鎮化建設載體(ti) ,中原城市群建設是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的載體(ti) ,主要格局為(wei) “主副引領、兩(liang) 圈帶動、三區協同、多點支撐”。

  三是發展縣域經濟。要以縣域治理“三起來”為(wei) 遵循,把縣域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的重要切入點,以強縣富民為(wei) 主線、改革發展為(wei) 動力、城鄉(xiang) 貫通為(wei) 途徑,提高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鄉(xiang) 鎮服務功能,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夯實強縣富民的產(chan) 業(ye) 支撐,分類指導,實現工業(ye) 基礎較好的縣(市)和農(nong) 業(ye) 優(you) 勢明顯的縣(市)差異化發展。要加快縣域改革發展,推動示範縣(市)建設,推動符合條件的縣和鎮區常住人口20萬(wan) 以上的特大鎮設市,穩步推進撤縣(市)設區、撤鄉(xiang) 設鎮。要推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城鄉(xiang) 貫通,實現城鄉(xiang) 居民生活基本設施大體(ti) 相當。五是推動縣域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優(you) 化配置,推行縣域內(nei) 教師醫生交流輪崗模式,推進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和義(yi) 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

  二、新趨勢新任務

  縣域經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引擎,是培育新型產(chan) 業(ye) 生態的孵化基地,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抓手。目前新階段縣域經濟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體(ti) 係重在解決(jue) 農(nong) 業(ye) 發展動力和效益的問題;二是農(nong) 業(ye) 資源要素配置和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效力的問題;三是誰來種地和農(nong) 業(ye) 經營效益的問題。麵對一係列的困境,麵對一係列發展的期待,我們(men) 要破解下列幾個(ge) 點:

  一是資金來源。要做好開源節流。站在長遠立場,做好投資整體(ti) 規劃,投資質量標準應對標河南省發展需求,避免短效投資;通過改革手段提升省屬國有投資平台效率;降低投資成本,打破招投標過程中的壟斷,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領域引入充分競爭(zheng) ,提高項目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本建設;強化資產(chan) 管理平台作用,消化低質量資產(chan) 要降低金融要素成本。通過體(ti) 製改革,激勵國有資本投資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領域;加強投資教育、路演宣傳(chuan) 、探索PPP等模式,釋放民間資本投資潛力;通過財務服務、會(hui) 計服務、谘詢服務等扶持手段提升企業(ye) 的直接融資能力;做大做強金融機構,吸引省外金融資源,積極運用REITs、綠色債(zhai) 券、碳交易等新型金融工具;運用國家政策,獲取金融支持,順應形勢。要主動降低土地財政依賴性,探索直接稅、交易稅等財政收入來源。

  二是人才資源。厘清人力需求,研究實施對重點產(chan) 業(ye) 、重點領域人才的針對性政策措施。要重視職業(ye) 教育,重視高端技術技能人才。實現資本轉化,探索勞動投入、知識技能等人力資源實現資本轉化的途徑,為(wei) 人才提供資本報酬。具體(ti) 方式包括:股權激勵、知識產(chan) 權轉化、名譽職務聘用等。提供穩定預期,運用長聘製、入股分紅、人才住房補貼、公積金製度、醫療養(yang) 老保險等多種手段為(wei) 人才提供長遠發展的預期。要打造多元化人才吸引要素,充分發展和運用文化特色、家族傳(chuan) 承、故土情結、綠色環境、宜居家園等多元要素吸引人才。

  三是要素成本。要深化改革,釋放資源供給,集約利用各項資源,降低成本。要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加強企業(ye) 管理與(yu) 財務透明度,維護商業(ye) 信用,增強融資能力。采取市場建設、價(jia) 格改革、機製建立在內(nei) 的一係列措施降低要素交易成本,吸引省外要素資源。要創造知識產(chan) 權、數據等新型要素的積累、交易與(yu) 使用環境。

  四是營商環境。要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創造交流學習(xi) 環境,引入充分競爭(zheng) ;加強對違法違規競爭(zheng) 行為(wei) 的打擊。

  五是創新激勵。創新促發展,發展促創新。要努力創造創新發展的正向反饋。創造創新條件,營造良好創新環境。要加強宣傳(chuan) 教育,樹立良好典型。要製定規則,適時推出扶持政策,通過自然競爭(zheng) 消滅低效產(chan) 能。

  (作者係鄭州大學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