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苗樹群2023-11-08

  綠色低碳轉型戰略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河南的戰略決(jue) 策。引領綠色低碳發展,不是簡單的能源轉型問題,也不是簡單地填補“新能源供給和總能源需求之間差額”的問題,而是一個(ge) 發展方式係統性轉型問題。要在保持綠色轉型戰略定力的基礎上,實現在“能源結構、能源消費、人為(wei) 固碳”三端發力,統籌好實現“雙碳”目標與(yu) 經濟穩增長的關(guan) 係。

  一、河南省需要解決(jue) 的難題

  一是在能源結構上,新能源發電占比低。目前,河南省仍然以煤為(wei) 主要生產(chan) 能源,以火電產(chan) 業(ye) 為(wei) 例,截至2020年,全省高碳火力發電占全部發電量的八成以上;低碳、零碳電力供應中,水力發電不足150億(yi) 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的5%左右,新能源發電300億(yi) 千瓦時左右,占全部發電量的10%左右。短期內(nei) ,河南以高碳發電為(wei) 主,低碳、零碳發電為(wei) 輔的電力供應格局不會(hui) 改變,電力行業(ye) 根本性改革的阻力依舊較大。

  二是在能源消費上,非化石能源占比低。河南省非化石能源占比偏低,在全國處於(yu) 中等偏後水平。截至2020年年末,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76%,石油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53%;天然氣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9%,較全國平均水平低25個(ge) 百分點;其他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12%,較全國平均水平低47個(ge) 百分點。

  三是在碳排放量上,“雙控”任務艱巨。目前,河南正處於(yu) 工業(ye) 化、城鎮化加速推進階段,截至2020年,全省相關(guan) 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能源相關(guan) 碳排放總量的5%左右,在全國位次較為(wei) 靠前。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wei) 57T,從(cong) 排放源(行業(ye) )來看,能源活動,尤其是煤炭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排放量占比超過80%;石油天然氣行業(ye) 和水泥產(chan) 業(ye)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約占排放總量的8%和9%。產(chan) 業(ye) 對煤的關(guan) 聯度強,控煤形勢壓力巨大。

  二、走好“雙碳”目標下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幾點建議

  “雙碳”目標,意味著很多產(chan) 業(ye) 會(hui) 推倒重來,在綠色轉型的發展模式下,不同資源的技術特性不一樣,相應的商業(ye) 模式、組織模式和體(ti) 製機製都會(hui) 不同。目前傳(chuan) 統工業(ye) 化模式下的經濟體(ti) 係,包括經濟結構、財政體(ti) 係、就業(ye) 體(ti) 係等,很大程度上是在化石能源基礎上形成的。如果能源轉型過快,同其他領域的轉型不協調,就可能帶來很大的風險,需要堅持先立後破統籌推進,將減碳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讓碳排放、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環境目標相互促進,創造出大量新的綠色增長機會(hui) ,讓“雙碳”目標成為(wei) 促進經濟增長或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

  一是在能源結構上,加快非化石能源替代。加快水利、風電、光伏等非化石能源代替煤炭能源。根據各地市特點,精準定位,大力推動光風儲(chu) 新能源一體(ti) 化以及超高壓送電走廊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立抽水蓄能等儲(chu) 能項目,充分采用清潔能源,避免大量棄光、棄風;鼓勵廣大農(nong) 村及新建工廠發展分布式光伏、自用型風電等,減少煤電使用,逐漸改變能源供應模式,將煤電作為(wei) 應急發電。

  二是在能源消費上,推進煤炭綠色化利用。進一步加快推進全省煤炭企業(ye) 的轉型升級,推動燃料煤向原料煤轉化,鼓勵發展電容炭、鋰電池負極材料等碳基新材料領域。加快普及自動化設備采煤、機器人采煤以及智慧采煤係統,嚴(yan) 格控製新項目的鍋爐選型,提高煤電綠色利用效率。

  三是在人為(wei) 固碳上,加快技術發展和生態係統建設。關(guan) 注碳捕集利用工程封存技術研究,加快發展負排放技術,包括將二氧化碳製成化學品、燃料、微藻,混凝土碳捕集、生物能源的碳捕捉和存儲(chu) 等技術。做好生態體(ti) 係建設這篇大文章,以橫跨東(dong) 西的黃河生態帶、淮河生態帶、大運河生態帶和縱貫南北的南水北調生態帶為(wei) 主幹,加快構建綠色生態體(ti) 係。

  四是在機製上,建設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場。根據《河南省用能權有償(chang) 使用和交易確權管理暫行辦法》《河南省用能權有償(chang) 使用和交易第三方審核機構管理暫行辦法》,逐步建立碳交易省級交易平台,逐漸厘清全省碳排放存量,合理控製各地市“雙控”增量目標,製定合理的碳中和、碳達峰台賬,利用節能評估、用能權監測等技術手段,倒逼“雙高”企業(ye) 轉型升級,將碳排放權由政府職能過渡到市場調節上來。

  五是在技術創新上,以省科學院重塑為(wei) 契機,強化院企聯合,建設一批支撐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應用實驗室。從(cong) 碳基的能源轉型到新能源的技術領域中,尚有50%的關(guan) 鍵技術還未突破,如儲(chu) 能技術等。這就需要構建起有效的低碳技術創新路徑,由企業(ye) 提出研發需求,院企聯合確定所需人才的目標群體(ti) ,省科學院負責在目標群體(ti) 中引進適合人才,共同攻克卡脖子的關(guan) 鍵技術難題,雙方共同分擔研發經費投入,共享研發成果。一方麵解決(jue) 了企業(ye) 對高層次人才吸引力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麵解決(jue) 了科研單位研發成果的精準性和轉化率的難題,通過打造綠色產(chan) 業(ye) 應用創新平台和成果轉化試驗基地,推動全省“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綠色高質量發展。

  六是在農(nong) 業(ye) 生物資源利用上,發展生物基產(chan) 業(ye) 。河南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省,有著豐(feng) 富的作物秸稈資源,占全國10%,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大量的秸稈被丟(diu) 棄、焚燒,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汙染。國家發展改革委《“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中提出,要推動布局生物基環保材料、生物質能等重點領域的技術創新,充分有效利用生物質資源,通過生物質—生物基產(chan) 品—循環利用或燃燒—CO2—生物質可以形成一個(ge) 完整的閉環,將其轉化為(wei) 生物基化學品及材料,同時可以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消除廢棄生物質資源帶來的環境汙染。

  目前,影響秸稈資源利用的瓶頸有兩(liang) 個(ge) ,一是缺乏中試研發體(ti) 係,“卡脖子”技術依然存在,技術成果轉化率低;二是中試科研機構政策支持不足,試驗產(chan) 生的成品、半成品無法交易,抬高了企業(ye) 創新成本。需要研究出台相關(guan) 政策,促使中試平台研發的成品、半成品能按照合規合法的程序進行交易,加快研發投入回流,支持企業(ye) 加快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創新。

  (作者係18luck官方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