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黃河文化的概念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影響力的主體(ti) 文化,是各民族人民與(yu) 自然相互作用創造出的燦爛文化,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jun) 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地域文化。黃河文化作為(wei) 中國文化的源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先後孕育了諸子百家學、兩(liang) 漢經學、玄學、佛學、宋明理學等,在不同的地域建立了不同的文化。如甘肅河湟文化、山西三晉文化、陝西關(guan) 中文化、河南河洛文化、山東(dong) 齊魯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黃河文化作為(wei) 國家文化,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具有主體(ti) 性、連續性、包容性、和諧性的特征。
二、黃河文化的定位
從(cong) 根上講,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祥地。作為(wei) 中華民族公認的人文始祖,炎黃二帝的曆史活動舞台在黃河流域;夏代之前的萬(wan) 邦時代,顓頊、堯舜禹的邦國聯盟,也形成於(yu) 黃河流域。夏、商、西周三代王朝國家乃至秦漢以後的曆代王朝,國都幾乎都建於(yu) 黃河流域。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體(ti) 係中具有發端和母體(ti) 的崇高地位,從(cong) 盤古開天地、燧人取火、女媧造人、三皇五帝到河圖洛書(shu) 等神話傳(chuan) 說,到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等新石器時期文化,再從(cong) 夏朝到宋代,黃河流域都是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時間長達3000多年,分布有鄭州、西安、洛陽、開封、安陽等五大古都。所以,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大一統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象征。
從(cong) 魂上講,黃河文化包括這樣幾種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黃河孕育出農(nong) 業(ye) 文明,注重生態保護天人和諧精神;自西周以來,敬德保民的人文精神;漢唐以後儒釋道兼容、中外文化兼收並蓄、有容乃大的精神;始於(yu) 隋唐,為(wei) 知識分子和天下賢能之士提供平台的科舉(ju) 製度公平競爭(zheng) 精神;超越時空的仁義(yi) 禮智信、大同和合的道德精神等。5000年文明連續不絕,與(yu) 時俱進,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黃河文化為(wei) 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提供了深厚滋養(yang) 和曆史淵源。
三、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是黃河中下遊地區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以河南為(wei) 核心,以黃河中下遊廣大地區為(wei) 腹地,逐層向外輻射,影響延及海外。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黃河文化之根,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ge) 方麵:
第一,根源性。夏商周三代被視為(wei) 中華文明的根源,作為(wei) 東(dong) 方文明軸心時代,其標誌為(wei) 儒道墨法等諸子思想。
第二,原創性。中原文化在整個(ge) 中華文明體(ti) 係構建中發揮了篳路藍縷的開創作用,無論是元典思想、政治製度構建,還是漢字、商業(ye) 文明的開始,乃至重大科技文明和中醫藥的產(chan) 生,都有中原文明的烙印。
第三,包容性、兼容性。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胡服、胡樂(le) 、胡人食品,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比如現在杭州的杭幫菜,其實就是在南宋時傳(chuan) 過去的,包括一些方言,現在的浙江杭州方言,其實是河南開封方言,這也是中原文化根源性的體(ti) 現。
第四,開放性。中原文化輻射各地,如嶺南文化、閩台文化、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來源於(yu) 中原的河洛文化。自秦漢以來,中原文化通過陸路交通向東(dong) 西方廣泛傳(chuan) 播,影響了朝鮮、日本、東(dong) 南亞(ya) 等國家。所以說,黃河文化和中原文化關(guan) 聯性非常強,非常密切。
(作者係河南大學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