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進程中的中原學

  尹全海2023-11-08

  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進程中的中原學,主要是結合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的動因與(yu) 成果,談談中原學的學科化方向問題。

  一、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的動因與(yu) 成果

  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源自中原學者對中原曆史與(yu) 現實問題的回應和思考。其中,最現實的動因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先是沿海大開放,然後是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振興(xing) ,在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中,河南麵臨(lin) 被邊緣化的危險,這一現實問題拷問中原學者“中原崛起”路在何方。河南省教育廳於(yu) 2015年、2019年先後實施的“河南省優(you) 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和“河南省特色骨幹大學和特色骨幹學科建設工程”,為(wei) 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提供了難得契機。

  目前,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成果,已形成鄭州大學“中原曆史文化學科群”、河南大學“黃河文明學科群”、信陽師範學院“炎黃學學科群”、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學科群”四大學科群,均以中原曆史文化為(wei) 研究對象,或以大河文明(黃河文明)命名,或以曆史人物(炎黃學)命名,或以中原特色曆史文化資源(甲骨文)命名,或直接以“中原曆史文化”命名,彼此之間沒有科際標準;四大學科群以“學科群”命名,雖然反映了國家鼓勵新興(xing) 交叉學科的趨勢,但畢竟屬於(yu) 類概念,未能提煉出反映中原曆史文化特色的概念,且呈現出各放異彩的分流局勢,難以呈現中原曆史文化的學科化方向。

  二、中原學的學科化方向

  鑒於(yu) 四大學科群學科化進程的動因與(yu) 成果,建設中的中原學應大致沿著如下若幹方向推進學科化進程。

  第一,以中原為(wei) 學科標識,突出地域性。學科標識或概念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科研究對象的抽象化。如以徽州文化為(wei) 研究對象的徽學,以敦煌及周邊地區出土的敦煌遺書(shu) 、敦煌石窟藝術等古代文獻和遺存為(wei) 研究對象的敦煌學等,均係研究對象的高度凝練。以黃河及其流域為(wei) 研究對象及由此構建的黃河學,以炎黃二帝及廣義(yi) 炎黃文化為(wei) 研究對象的炎黃學,其學科標識在時空範圍和學科影響力方麵已超出中原曆史文化的含義(yi) ,而甲骨文信息處理學科群並未涵蓋中原曆史文化的全部意義(yi) 。

  第二,以中原的開放性為(wei) 前提,避免地方化。中原學之“中原”,界定的是中原學的空間範圍,從(cong) 中原之中原,到中國之中原、世界之中原,是一個(ge) 由內(nei) 向外多層演進中的“空間過程”,極具開放性。中原學之“中原曆史”,界定的是中原學研究的時間範圍,兼具本體(ti) 論和認識論兩(liang) 個(ge) 層麵,即真實發生的曆史和後人對曆史的認識成果。中原學之“中原文化”,界定的是中原學研究的價(jia) 值追求及問題意識,涉及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地方形態、中原文化的超時空影響及其所蘊含的國家使命和人類共同關(guan) 心的話題三個(ge) 層次,非孤立地研究中原文化。

  第三,以中原文化的本質特征為(wei) 闡釋對象。中原曆史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中華姓氏之根,中華文明之源”,其作為(wei) 中原學的闡釋對象,寓意兩(liang) 個(ge) 闡釋方向,一方麵中原學是中華文化的地域性呈現,換言之,在中原區域呈現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與(yu) 源,進一步抽象為(wei) 中原學;另一方麵通過中原曆史文化的學科化,使厚重的中原曆史文化成為(wei) 內(nei) 陸地區對外開放的優(you) 勢資源,在此意義(yi) 上,中原學的問題意識就是“再造中原”,從(cong) 空間中原轉換為(wei) 時間中原。

  第四,以時間序列統括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已有成果。中國傳(chuan) 統學術生成,一般是先有學術之實,後有學術之名,如魏晉時期的玄學、宋明時期的理學等。目前學界已取得的學科化成果,即是中原學之實;中原學的建構就是以時間序列統括之。首先是以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成果追尋中華五千多年文明源頭的炎黃學,其次是研究具有中華文明根與(yu) 魂之稱的黃河文明,再次是中原文化源頭的河洛文化,然後才是具體(ti) 而微的甲骨信息處理問題。

  第五,依托高校學科建設進程,進課程、進教材、進課堂,納入“新文科”建設,推動中原曆史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因此需要各位行動起來,完成《中原學通論》《中原學》的撰寫(xie) ,配合已經出版的《中原文化通史》《中原文化大典》等,作為(wei) 中原學學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總之,中原學在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進程中當借助中原曆史文化學科化建設成果及高校“新文科”建設大勢,以中原為(wei) 學科標識、以中原曆史文化的本質特征為(wei) 闡釋對象,曆經學問之學達於(yu) 學科之學,推動中原曆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成為(wei) 中原之學、中國之中原學、世界之中國學。

  (作者係信陽師範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