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學視域下推進黃河文化研究的宏觀路徑思考

  王明欽2023-11-08

  中原學是以中原地區文化發展及現實發展需要為(wei) 導向的學科。中原學學科建設重在中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其與(yu) 黃河文化研究之間存在著內(nei) 在的關(guan) 聯性,主要體(ti) 現在中原文化與(yu) 黃河文化的地域耦合性,中原學文化研究指向與(yu) 黃河文化的耦合性,中原學學科建設與(yu) 黃河文化研究路徑的耦合性。在新時代,中原學與(yu) 黃河文化研究互為(wei) 張力、同頻共振、共同發展,我們(men) 要聚焦黃河文化主題,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繼續深化黃河文化研究,推進中原學學科理論與(yu) 實踐的有機統一。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強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曆史意義(yi) 和重大戰略意義(yi) ,是大力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彰顯中華文明、增進民族團結、增強文化自信的時代需要。在中原學視域下,如何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黃河文化基因、弘揚黃河文化精神、講好黃河故事,成為(wei) 中原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指向。圍繞中原學學科建設與(yu) 黃河文化研究,形成一批知識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主體(ti) 性力量,推動群眾(zhong) 走進社會(hui) 主流性實踐,形成共同的文化生活,踐行文化精神,既有助於(yu) 學科發展,也有助於(yu) 弘揚黃河文化。在實踐層麵,就需要為(wei) 打造文化共同體(ti) 而努力;在具體(ti) 路徑方麵,可以概括為(wei) :一條主線,雙輪驅動,三個(ge) 工程。

  一、一條主線

  所謂一條主線,即服務於(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為(wei)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中國智慧。不管是中原學學科建設還是黃河文化研究,最終歸途在於(yu) 順應曆史之大勢,完成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使命,進而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也是中原學學科建設和黃河文化研究在民族、國家層麵上的終極意義(yi) 。

  二、雙輪驅動

  雙輪驅動,即一方麵立足於(yu) 中原學學科知識體(ti) 係建構,另一方麵立足於(yu) 黃河文化研究以提振民族精神,推進二者的相融互惠。

  在中原學學科知識體(ti) 係建構方麵,首先,以炎黃學、宋學、黃河學、洛陽學等作為(wei) 學科支撐,立足中原大地,推進係統性的學術研究,以夯實中原學的基底;其次,以中原文化專(zhuan) 題為(wei) 主,從(cong) 物質、製度、精神等領域瞄準“專(zhuan) ”“深”“新”等特點,構成專(zhuan) 題研究,形成網狀研究態勢,確保中原學學科的深入;最後,以麵向中原現實需求為(wei) 導向,結合重大戰略需求,謀篇布局,融入社會(hui) 主流實踐過程中,即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征程。

  在立足於(yu) 黃河文化研究以提振民族精神方麵,首先,挖掘中原地區核心地帶的黃河文化譜係,一方麵根據時間軸的發展趨向,瞄準不同時代的文化特征,係統性地發掘以中原文化為(wei) 核心的黃河文化生態體(ti) 係;另一方麵,以空間為(wei) 抓手,從(cong) 空間角度對某一特定區域進行專(zhuan) 題研究,形成更有針對性的研究成果。其次,在厘清黃河文化發展基本脈絡的前提下,以現實問題為(wei) 專(zhuan) 題開展研究,嚐試通過不同學科的支撐,構築文化服務於(yu) 現實發展的體(ti) 係。最後,發掘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研究的精神指向,建立文化主題公園、場館,設計項目活動,增強民眾(zhong) 素養(yang) ,豐(feng) 富民眾(zhong) 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程度,進而提振民族精神。

  三、三個(ge) 工程

  三個(ge) 工程,即“中原學派”學術共同體(ti) 培育工程、中原學與(yu) 黃河文化研究學科平台創建工程、中原學與(yu) 黃河文化研究體(ti) 製機製建設工程。

  在“中原學派”學術共同體(ti) 培育工程方麵,隊伍是基礎,人才是關(guan) 鍵,倡議打造“中原學派”,形成學術風格。一方麵,繼續凝聚學科共識,在學者群體(ti) 中形成穩健的概念體(ti) 係。特別是在中原學概念、範疇、研究方法與(yu) 學科定位等基本問題上達成共識,增進學科建設的科學性。另一方麵,依托已經形成的研究基礎,以省內(nei) 科研院所為(wei) 基本力量,依托河南大學、鄭州大學等省內(nei) 高校有關(guan) 特色優(you) 勢學科的支持,以學科交叉融合促進中原學科建設,以後備學科梯隊化助推中原學學科建設,最終打造一流學科生態體(ti) 係。

  在中原學與(yu) 黃河文化研究學科平台創建工程方麵,首先,搭建跨學科研究平台、立體(ti) 化宣傳(chuan) 平台、多層次交流平台。通過眾(zhong) 多平台的搭建,夯實研究基礎,積極參與(yu) 中華民族第八次思想重構,繼往開來,形成有力的平台支撐。其次,搭建中外文化交流與(yu) 互鑒平台。推進中原學學科建設與(yu) 世界上其他地方學學科建設相交流,推進黃河文化與(yu) 世界其他文化樣態比較和交流,增強中原學學科體(ti) 係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為(wei) 構築人類優(you) 秀文化共同體(ti) 提供堅實基礎。

  針對中原學與(yu) 黃河文化研究體(ti) 製機製建設工程,一方麵將構建中原學視為(wei) 一項係統工程,爭(zheng) 取政策支持,實施中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項目,打造中國特色人文社會(hui) 科學中原品牌,啟動中原學研究與(yu) 建設工程,爭(zheng) 取政策製定、資金投入、項目安排、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的支持。另一方麵,積極發揮社會(hui) 力量,發揮社團作用,增進國內(nei) 外交流,設立交流基金,完善獎、評、助製度體(ti) 係,出版研究資料和成果,建立推廣應用基地,進而推動中原學學科的發展,推進黃河文化研究的深入。

  (作者係河南大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