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考古的新收獲及幾點建議

  何毓靈2023-11-08

  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甲骨文的發現地,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地。自1928年至今,90餘(yu) 年的考古發掘,係統揭示並見證了中華青銅文明鼎盛時期的麵貌。近些年來,殷墟考古又取得了重要收獲,很多都是突破性的,如洹北商城的發現,填補了鄭州商城與(yu) 殷墟之間都城的空白;都城內(nei) 部道路、族邑、墓地、手工業(ye) 作坊的發現,不斷更新我們(men) 對殷墟都邑布局的認知;殷墟宮殿區內(nei) 大型池苑遺址及王陵區並列環壕的發現則刷新了以前對二者的認識;不僅(jin) 如此,在傳(chuan) 統殷墟外圍新發現的辛店超大型鑄銅遺址讓學者們(men) 必須重新思考殷墟都城布局的真實形態及甲骨文中經常提到的“大邑商”的真實內(nei) 涵。

  作為(wei) 殷商學的核心內(nei) 容,考古學與(yu) 甲骨學同等重要,是研究殷商學不可或缺的支撐,更為(wei) 深入進行殷商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規劃實施殷商文化研究時,筆者認為(wei) 還要在以下幾個(ge) 方麵做大量的工作:

  其一,大力推進殷墟、洹北商城的考古調查、發掘與(yu) 研究工作,特別是結合新材料,以殷墟、洹北商城布局為(wei) 引領,加大調查與(yu) 發掘力度,對傳(chuan) 統殷墟、洹北商城範圍內(nei) 更加細致地開展工作,並以新發現的辛店鑄銅遺址、陶家營雙環壕聚落為(wei) 抓手,在殷墟、洹北商城範圍外開展更廣泛、深入的工作。另外,甲骨學研究的瓶頸是沒有新材料,而甲骨主要出土在殷墟宮殿區內(nei) ,小屯村大麵積占壓宮殿區,多條線索表明占壓區內(nei) 仍有甲骨,必須實施村莊搬遷計劃,推動甲骨發掘工作。

  其二,高度重視商代方國遺址保護與(yu) 考古發掘、研究。商代統治區域十分廣大,河南境內(nei) 幾乎全是。商王朝采取多種措施進行有效統治,其中重要一項就是分封方國,這些同樣是殷商文化研究的重要內(nei) 容,但相關(guan) 的研究則十分薄弱。除羅山縣天湖墓地、正陽縣閏樓墓地、濟源市柴莊遺址等進行發掘之外,很多區域都是空白。河南全境都是殷商文化的分布區,如果我們(men) 對此認識十分模糊,那麽(me) 所進行的殷商文化研究也是十分有限的。

  其三,大力支持殷商遺址考古發掘報告整理與(yu) 出版。由於(yu) 多種原因,各級考古部門的考古發掘報告整理與(yu) 出版工作都十分滯後,巧婦難為(wei) 無米之炊,沒有這些材料的報道,學者們(men) 無法進行相應的研究工作。建議省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等部門成立專(zhuan) 項課題,在多個(ge) 層麵上支持殷商遺址考古發掘報告整理與(yu) 出版工作。

  其四,做好商代考古基礎數據庫建設工作。目前,多項甲骨數據庫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極大地推動了甲骨學研究,但商代考古基礎數據庫則尚未建立,希望省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能推動此項工作有序開展。

  (作者係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副站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