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骨非文字資料研究的含義(yi)
甲骨非文字資料是指商代甲骨本身攜帶的、除文字信息以外的資料,其整理與(yu) 研究的對象是甲骨實物,分為(wei) 甲骨的天然信息、整治信息和關(guan) 聯信息。天然信息主要包括甲骨實物正麵、反麵、側(ce) 麵的信息以及取用製度、材質辨相等;整治信息主要包括攻治、鑽鑿、燒灼和卜兆、刮削、甲橋鑽孔等;關(guan) 聯信息主要包括卜骨來源、種類、甲骨綴合、甲骨刮削鋸截、卜辭文例、甲骨圖畫、塗朱填墨、數字卦爻、毛筆、甲骨片上棉布紡織品以及利用舊骨造假等。
二、商代甲骨非文字資料研究的可能突破空間
(一)“商代甲骨非文字資料”這一概念會(hui) 逐漸得到共識
21世紀初,黃天樹先生首次提出“甲骨形態學”的概念,意欲係統建立甲骨學研究的全新課題;應當說“甲骨形態學”概念的提出,拓展和延伸了甲骨學的研究範疇。但“甲骨形態學”似乎不能涵蓋甲骨文字信息以外的全部資料。在此情境之下“甲骨非文字資料”的概念便呼之欲出。相信這一概念會(hui) 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可。
(二)甲骨非文字資料的著錄和數據庫有較大的突破空間
甲骨非文字資料的搜集由於(yu) 長期受到忽視,資料整理一直停滯不前,沒有係統的非文字專(zhuan) 題資料,多數是零散的資料。因此,商代甲骨非文字資料係統整理就提上了日程,從(cong) 內(nei) 容上看應該包括天然信息、整治信息和關(guan) 聯信息,甲骨著錄采用拓、摹、照三種方法並用,照片采用六麵彩照技術,還要輔以文字描述說明,包括甲骨來源信息、數量統計、甲骨現藏“身份證”、尺寸測量、真偽(wei) 鑒定、材質辨別、碎片拚綴、塗朱填墨情況、鑽鑿形態等信息,以滿足學者日後多方麵研究甲骨材料的需求。
(三)甲骨非文字研究全麵性、係統性會(hui) 有較大突破
甲骨非文字研究適應了甲骨學整體(ti) 發展的趨勢。從(cong) 國家層麵看,代表中華文明起源的漢字越來越受重視,從(cong) 資金和隊伍建設方麵都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從(cong) 學術界研究的動態和趨勢來看,由於(yu) 文字考釋的難度很大,文字的考釋和研究已經進入了瓶頸期,考釋出一個(ge) 文字很難得到大家的公認,而非文字資料的整理和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雖然前期研究較為(wei) 薄弱,但是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因此,有必要整合學術力量進行係統的甲骨非文字專(zhuan) 題研究。這無論是對甲骨學學科的發展,還是對商代社會(hui) 整體(ti) 的認識,均有重要學術價(jia) 值和研究意義(yi) 。
三、學術價(jia) 值、應用價(jia) 值與(yu) 社會(hui) 意義(yi)
甲骨非文字資料的研究打破了學界以甲骨文字信息為(wei) 研究對象的窠臼,具有重大學術價(jia) 值、應用價(jia) 值和研究意義(yi) 。
(一)學術價(jia) 值
一是史料發掘的整理價(jia) 值。甲骨文自發現120年以來,無論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長時段、多維度的新思考是必要和必需的。從(cong) 甲骨學的發展來看,甲骨學研究總體(ti) 上呈現蒸蒸日上的局麵,甲骨學也逐漸由冷僻學科逐漸走向顯學。重新審視甲骨資料,是為(wei) 了從(cong) 以往研究中汲取智慧、查漏補缺並發現材料利用方麵的不足。從(cong) 研究實踐看,要充分發掘利用文獻和考古資料,拓展甲骨學的研究內(nei) 容。甲骨取用製度、材質辨相、攻治、鑽鑿、燒灼、卜兆、綴合、卜辭文例等非文字資料的研究應逐漸受到重視,從(cong) 而將非文字資料提升至與(yu) 文字資料同等重要、並駕齊驅的理想狀態。
二是史學研究的開拓價(jia) 值。希望通過研究解決(jue) 以下幾個(ge) 問題:第一,重構和複原商代甲骨占卜製度。非文字資料在探索和重構商代甲骨占卜製度方麵,具有文字信息不可比擬的價(jia) 值。以往有關(guan) 占卜製度的研究,多以甲骨文和傳(chuan) 世文獻為(wei) 依據,忽略了甲骨實物本身的具體(ti) 特征,缺乏全麵的研究和考察。重現和複原3000年前商人甲骨占卜的圖景,解決(jue) 甲骨占卜的千古疑案,即何為(wei) 吉何為(wei) 凶的問題。第二,構建以甲骨自身特征進行分期斷代的體(ti) 係。以非文字資料自身的特征對甲骨進行分型、分組、分類,最後確定每片甲骨的時代。第三,對甲骨體(ti) 現的禮儀(yi) 製度和早期宗教思想進行重新審視。第四,建立甲骨非文字資料數據庫,為(wei) 專(zhuan) 家學者的檢索和研究提供便利。
三是多學科交叉研究發展的推動價(jia) 值。甲骨學研究涉及語言學、曆史學、文獻學、考古學,還涉及計算機科學、天文學、測年技術學等自然科學。甲骨的測年離不開碳-14的使用,甲骨資料整理和數據庫建設離不開計算機科學,並且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如數據采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模式識別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等研究的飛速發展,為(wei) 計算機輔助文字和非文字資料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應用價(jia) 值
一是有助於(yu) 對甲骨學科的全麵認識。甲骨學研究對象理應包括文字信息和非文字信息兩(liang) 部分。長期以來,甲骨學研究雖然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多數學者沒有充分關(guan) 注甲骨之上的非文字資料,非文字資料的研究遠遜於(yu) 文字資料的研究,這種厚此薄彼的現象十分嚴(yan) 重。加強這方麵的研究,有助於(yu) 我們(men) 用全麵的眼光看待和認識甲骨學這一古老而又嶄新的學科。
二是有助於(yu) 甲骨學研究進入全新階段。近年來,國家有關(guan) 部門斥資支持甲骨學研究的發展。在此背景下,非文字資料的整理與(yu) 研究,逐漸成為(wei) 當今的研究熱點,這使得大量無字甲骨得以有效利用,從(cong) 而促進了學術研究的推陳出新,使甲骨研究逐步進入一個(ge) 新的層次和高度。
(三)社會(hui) 意義(yi)
史之記憶,在於(yu) 鑒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重視曆史、曆史科學和傳(chuan) 統文化所起的社會(hui) 作用,2014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chuan) 承的標誌。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多年,3000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chuan) 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把漢字的傳(chuan) 承提升到了中華基因的高度。首先,文字是一個(ge) 國家文化的重要標誌和載體(ti) ,甲骨文作為(wei) 中國最早和成係統的文字,印證了中國至少有近5000年的悠久曆史。其次,甲骨文不僅(jin) 是研究商代曆史的重要資料,而且對推動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研究也具有深遠意義(yi) 。再次,甲骨文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濫觴,也是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feng) 富的內(nei) 容和珍貴的價(jia) 值,甲骨學等文字材料和非文字材料所蘊含的文化價(jia) 值和曆史價(jia) 值,使當代社會(hui) 對中華文明起源和古代先民精神世界的認識和認同起到了深化作用。
(作者係河南師範大學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