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洪災過後搶種綠豆的建議

  霍清廉2023-11-10

  2021年7月下旬,受洪水災害影響,河南農(nong) 作物大麵積受災。為(wei) 減少損失,建議災區農(nong) 民朋友災後搶種綠豆。

  農(nong) 業(ye) 科學依據之一:綠豆生長周期最短。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食用豆專(zhuan) 家程須珍的《綠豆生產(chan) 技術》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通過國家農(nong) 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hui) 和省區市農(nong) 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hui) 審定的53個(ge) 綠豆優(you) 良品種中,生長期最短的僅(jin) 57天,如“豫綠4號”“豫綠5號”。黃淮海農(nong) 區還流行一句農(nong) 諺叫“綠豆60天還原”,即從(cong) 播種到收割脫粒入倉(cang) 的周期隻有60天。但是,最低氣溫在16℃以下,綠豆就不再生長。據此推算,結合河南中原地區目前的氣候情況,災後搶種綠豆還有80天左右的生長期。所以,搶種綠豆很有希望得到收成。

  農(nong) 業(ye) 科學依據之二:綠豆生長適應性強。從(cong) 植物的角度看,綠豆植株的根部會(hui) 生長一定數量的根瘤。根瘤菌能夠固定空氣中的氮氣供給自身營養(yang) ,同時培肥土壤,有利於(yu) 來年的小麥生長。綠豆被稱作養(yang) 地、養(yang) 人、養(yang) 畜的“三養(yang) 作物”。就生長習(xi) 性來看,綠豆喜溫耐熱,抗旱怕澇,適應性強,對土壤的肥力要求不甚嚴(yan) 格。所以,水、土、肥、氣溫等條件好了,綠豆生長快,長勢好,產(chan) 量高,像華北、華中等區,畝(mu) 產(chan) 一般在200公斤左右。在北方幹旱、半幹旱地區的山岡(gang) 薄地,綠豆也能生長;當地群眾(zhong) 往往采取廣種薄收的方法,也能略有收入。

  根據筆者掌握的情況,河南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技術和土地條件較好,尤其是平原地區,加上優(you) 良品種,一般隻要不是疏於(yu) 管理,綠豆的產(chan) 量均能達200公斤以上,而且,綠豆秧、綠豆角皮是比較理想的飼草。如果綜合利用,可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

  現代科學依據之三:綠豆加工附加值高。隨著科技發展,我們(men) 逐漸認識到綠豆蛋白質含量高而且品質優(you) 異,接近雞蛋蛋白質的氨基酸含量。綠豆蛋白屬於(yu) 低脂肪、無膽固醇植物蛋白,以綠豆做原料的高附加值產(chan) 品很多,發展前景看好。

  其一,綠豆食用纖維。綠豆皮所含的膳食纖維具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jia) 值。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膳食纖維是人體(ti) 必需的“第七營養(yang) 素”。適量食用膳食纖維可保持消化係統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纖維素占綠豆皮的50%~60%,而綠豆皮占綠豆的7%~10%。

  其二,綠豆蛋白。綠豆蛋白含量195%~331%,功效高、氨基酸種類齊全。綠豆蛋白還具有溶解性、保水性、乳化性、乳化穩、凝膠性、起泡性、起泡穩、吸油性等優(you) 勢,在麵製品、肉製品、乳製品和飲料等生產(chan) 中,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總之,綠豆的食用價(jia) 值、加工價(jia) 值、食療價(jia) 值和新產(chan) 品開發的經濟價(jia) 值均很高,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實踐依據。長期以來,綠豆被農(nong) 業(ye) 界稱作“救災保收的輕騎兵”。在我國南方和華中地區,夏季遭旱、澇災害後,往往靠補種搶種綠豆挽回損失。例如1993年7月中旬,江蘇特大洪災,30萬(wan) 畝(mu) 秋作物受淹嚴(yan) 重,補種20萬(wan) 畝(mu) 綠豆,每畝(mu) 收成500公斤,挽回損失5000萬(wan) 元。南方7—8月如遭遇旱災,晚稻插不上秧,往往種綠豆補救,達到增糧、增飼、增收的良好效果,叫“稻樁綠豆”。中原地區如遇夏季幹旱,也在7月底8月初搶種綠豆。即便是黑角很少、收成不高,綠豆秧也是牛羊的上等飼草。豫東(dong) 農(nong) 諺說:“綠豆不收喂飽牛,不在這頭在那頭,終究還要落一頭。”

  以上建議,請地方農(nong) 業(ye) 部門進一步認定,請廣大農(nong) 民朋友參考。抗災緊急,農(nong) 業(ye) 損失挽回關(guan) 鍵在搶時間。

  (作者係河南工業(ye) 大學應用經濟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