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內(nei) 涵十分豐(feng) 富、視野十分宏闊、意蘊十分深遠,係統總結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發生的偉(wei) 大變革,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偉(wei) 大實踐,全麵擘畫了黨(dang) 和國家未來事業(ye) 發展的宏偉(wei) 藍圖,體(ti) 現了百年大黨(dang) 立誌複興(xing) 的大誌向、引領時代的大擔當、不負人民的大情懷、兼濟天下的大格局。報告提出了一係列新論斷、新思想、新觀點、新舉(ju) 措和新戰略,書(shu) 寫(xie) 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新篇章,是武裝全黨(dang) 、教育人民最鮮活的教材,是百年大黨(dang) 初心不改、推進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
一、要深刻把握“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事非經過不知難,十年彈指一揮間。過去十年,我們(men) 經曆了對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具有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曆史任務,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黨(dang) 和國家的事業(ye) 之所以能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根本在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掌舵領航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科學指引。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刻總結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在擘畫曆史主題中建構了領航複興(xing) 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把握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及其時代內(nei) 涵、實踐內(nei) 涵、民族內(nei) 涵、文明內(nei) 涵,在回答時代課題中建構了塑造時代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揭示了世界曆史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與(yu) 進步方向,在闡發人類命題中建構了貢獻世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wei) 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ti) 性推進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提供了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
二、要深刻感悟一個(ge) 大國領袖的深厚人民情懷和深沉民族情感
“人民”一詞毫無疑問是報告中的一個(ge) 高頻詞。在這次報告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報告對增進民生福祉和推動綠色發展的闡述,直接回應了一係列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持人民至上最為(wei) 直接、最為(wei) 集中、最為(wei) 生動的體(ti) 現。報告將“增進民生福祉”提升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價(jia) 值追求層麵,從(cong)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分配製度、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等方麵提出了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部署安排。
三、要深刻認識新時代新征程使命任務的光榮和艱巨
報告指出,從(cong) 現在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14億(yi) 多人口整體(ti) 邁進現代化社會(hui) ,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複雜性前所未有。以科技創新為(wei) 例,到2035年,我們(men) 的目標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科技強國。我們(men) 需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和瓶頸,還有不少“卡脖子”問題亟待解決(jue) 。要實現這個(ge) 目標,我們(men) 還要付出艱苦努力,必須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guan) ,進一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推動跨學科研究,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四、要深刻領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對科教戰線的殷切期望
報告第五部分專(zhuan) 章闡述科教興(xing) 國戰略,並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的重大論斷。教育培養(yang) 人才,人才創新科技,科技支撐發展。發展教育,就必須回答好“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個(ge) 根本問題。要把辦好人民滿意大學放在為(wei) 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高度,為(wei) 國家富強、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奠定基石、打牢基礎的高度,提高政治站位,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堅守辦學特色,堅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行業(ye) 需求,進一步強化有組織科研,以創新為(wei) 引領,以人才為(wei) 核心,以機製為(wei) 保障,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chan) 力、培養(yang) 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地結合起來,著力實現優(you) 質科研資源和人才培養(yang) 資源協同共享,培養(yang) 造就拔尖創新人才。
(作者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原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