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高地 為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注入新動能

  陳來勝2024-01-25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積極發展基層民主。基層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ti) 現”。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最直接的政治參與(yu) 主要在基層,最主要的當家作主感受也在基層。基層民主是黨(dang) 和國家密切聯係人民群眾(zhong) 的橋梁和紐帶。應立足於(yu) 深入了解民情,真實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及時把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反映給黨(dang) 和政府,打通服務群眾(zhong) “最後一米”。因此,必須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推動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

  本文立足新鄉(xiang) 縣發展實際,以翟坡鎮東(dong) 大陽堤村為(wei) 例,通過長期實踐、群眾(zhong) 測評、黨(dang) 員代表座談等形式,對其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方式、工作方法進行梳理總結,以期為(wei) 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努力把人民民主的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推動基層治理的實際效能。

  一、新鄉(xiang) 縣翟坡鎮東(dong) 大陽堤村基本概況

  東(dong) 大陽堤村隸屬新鄉(xiang) 縣翟坡鎮,2000餘(yu) 名常住人口、700餘(yu) 畝(mu) 耕地、4個(ge) 村民小組、64名黨(dang) 員、25名村民代表。2021年,村民人均年收入3.3萬(wan) 元,村集體(ti) 年收入300萬(wan) 元,較10年前分別翻了4倍、71倍,呈現出了“黨(dang) 建強、產(chan) 業(ye) 興(xing) 、文化活、民心聚、群眾(zhong) 富”的生動畫麵。

  朝陽社區是其新村,位於(yu) 鎮西南3公裏處,南接新鄉(xiang) 經濟開發區,西臨(lin) 中央大道,北臨(lin) 京廣鐵路,有1610人。社區含120戶獨體(ti) 住宅,6幢11層小高層,共可容納居民512戶,已入住405戶。社區道路、給排水、電力、綠化、天然氣、暖氣、太陽能路燈等配套工程完善,黨(dang) 群服務中心、衛生所、綜治辦、村民活動室、計生服務站、幼兒(er) 園、廉政文化長廊、白事理事大廳、智能車棚、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齊全。在村黨(dang) 委的帶領下,集體(ti) 先後榮獲“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國家級無邪教示範社區”“國家森林鄉(xiang) 村”“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河南省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省級文明村”“河南法治建設工作明星單位”“河南最美鄉(xiang) 村”“河南省文化建設單位”“省級衛生居民小區”“省旅遊特色村”“市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市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示範點”“市孝文化示範村”“市‘五好’黨(dang) 支部”等榮譽稱號。

  二、東(dong) 大陽堤村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探索

  新鄉(xiang) 縣翟坡鎮東(dong) 大陽堤村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與(yu) 鄉(xiang) 村發展實際緊密結合,以高質量黨(dang) 建為(wei) 引領,以“三治融合”為(wei) 導向,以協商民主“1+N”為(wei) 理念,創新探索出鄉(xiang) 村治理“一三五模式”、“1468”工作法和小微權力工作流程,紮實推進基層民主,產(chan) 生了良好的基層治理成效。具體(ti) 來說,有以下六點:

  (一)基礎工作規範化

  東(dong) 大陽堤村在硬件建設上做到了“六個(ge) 有”,即有固定活動場所、有統一的標識標牌、有相關(guan) 規章製度、有工作計劃、有辦公設施、有代表信息。在“六個(ge) 有”齊全的基礎上,東(dong) 大陽堤村還設有單獨的代表活動室、接待室、調解室,能夠更好接待代表、群眾(zhong) 來訪,收集建議,調解反饋;設置了民事議事廳、民事調解室、全過程人民民主背景牆、村道宣傳(chuan) 欄(設置協商民主板塊)、民主監督流程、村務公開欄等,村內(nei) 外到處充滿著基層民主開展的濃厚氛圍。同時,建立智慧黨(dang) 建平台和智慧村莊平台,實現了數字化鄉(xiang) 村現代化,采取網頁和手機客戶端兩(liang) 種方式進行信息分發、民意收集、民事反映,暢通線上線下民主工作渠道,有效地解決(jue) 了外出村民難參與(yu) 村莊治理工作的問題,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yu) 基層民主和基層治理的熱情。群眾(zhong) 說:“俺村的幹部24小時給群眾(zhong) 服務,不管大小事,幹部都是跑到最前麵。有一次,俺家老人一個(ge) 人在家,不小心把雜物倒到馬桶裏,造成下水道堵塞,給書(shu) 記一說,他馬上安排人給疏通了,俺打心眼裏感激村幹部!”

  (二)組織建設製度化

  東(dong) 大陽堤村黨(dang) 支部堅持將加強黨(dang) 組織建設作為(wei) 貫穿基層治理的一條紅線,形成黨(dang) 建“1+N”工作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一方麵,築牢黨(dang) 群服務中心治理陣地,把黨(dang) 群服務中心建成政務、法律、矛盾調解、社會(hui) 、文體(ti) 等各類為(wei) 民服務資源的“集結地”;通過“村道命名”和“黨(dang) 建長廊”,黨(dang) 員佩戴黨(dang) 徽“亮身份”,掛“黨(dang) 員之家”牌子增榮譽等形式,在村內(nei) 外營造濃厚黨(dang) 建氛圍。另一方麵,建立黨(dang) 組織管理長效機製,量化支部各項工作,實行百分製考核,年終接受鎮黨(dang) 委的考核和全體(ti) 黨(dang) 員的測評;製定了合格黨(dang) 員標準,實行黨(dang) 員積分管理機製,夯實社區黨(dang) 組織建設。

  東(dong) 大陽堤村以高質量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全麵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組織程序和民主選舉(ju) 產(chan) 生村“三委”、黨(dang) 員、村民代表三支隊伍。同時,還組建一支“奉獻、友愛、互助”的誌願者服務隊伍,四支隊伍齊心協力,強力推動村級綜合治理工作有序開展。

  (三)工作開展網格化

  為(wei) 實現基層治理的有效開展,東(dong) 大陽堤村創新建立“黨(dang) 群服務中心+網格化+信息化”綜合治理載體(ti) ,建立“1+1+N”治理網格:第一個(ge) “1”是黨(dang) 支部,第二個(ge) “1”是村幹部和包村民警,“N”是黨(dang) 員、村民代表等。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為(wei) 網格長,負責按照上級要求,合理部署,將本村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村幹部負責村集體(ti) 日常工作落實、信息收集和分類整理以及宣傳(chuan) 工作;黨(dang) 員負責向群眾(zhong) 正確宣傳(chuan) 村黨(dang) 支部的目標舉(ju) 措,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具體(ti) 實施過程中的困難;村民代表負責所包農(nong) 戶的信息收集,代表村民提出意見建議。

  (四)問題解決(jue) 精準化

  東(dong) 大陽堤村在基層民主工作中總結出“1468”工作法,總結出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協商問題六字法:訪(大走訪、細詢訪)、定(定目標、定方案、定責任)、選(選問題解決(jue) 人)、聯(聯黨(dang) 員、聯村民代表、聯村民)、幫(幫助解決(jue) 困難、幫助解決(jue) 問題)、建(建強“兩(liang) 委”班子、建好美好家庭)。

  同時,實施聯係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相信群眾(zhong) 八字訣:聽(聽家常、聽民生、聽意見);講(講故事、講道理、講政策、講法律);問(問所需、問冷暖、問計謀);看(看家風、看村情、看人文);讀(讀文件、讀資訊、讀書(shu) 籍);寫(xie) (寫(xie) 日誌、寫(xie) 文書(shu) 、寫(xie) 報道);走(走民家、走正道、走富路);辦(辦好為(wei) 民實事、辦好為(wei) 民之業(ye) 、辦好樂(le) 民之舉(ju) )。

  東(dong) 大陽堤村在狠抓實地了解民意工作的同時,利用科技賦能,打造“智慧村莊”網絡。把黨(dang) 員教育、民情民意、活動宣傳(chuan) 、三務公開等融為(wei) 一體(ti) ,“群眾(zhong) 線上點單,三支隊伍線下服務”,使基層治理高效便捷,公開透明。監委會(hui) 負責全程監督,並在公開欄、月末例會(hui) 、智慧平台全程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五)問題解決(jue) 民主化

  第一,推行“民主協商”決(jue) 策機製,通過提出、協商、決(jue) 策、實施、監督、反饋六個(ge) 步驟,推動工作開展。一是村民代表每月至少走訪一次所包的農(nong) 戶,把收集來的問題一一匯報黨(dang) 支部。二是黨(dang) 支部對信息進行分類梳理,簡單易行的小問題,村“兩(liang) 委”立即商議處理;涉及重大問題的提案,啟動“四議兩(liang) 公開”程序。三是所有書(shu) 麵提案,必須經過支部會(hui) 議、“兩(liang) 委”商議、黨(dang) 員大會(hui) 審議,經村民代表大會(hui) 通過後,才能形成正式決(jue) 議。四是實施過程由專(zhuan) 人負責,細化分工,明確負責。五是監委會(hui) 全程監督,並在公開欄、月末例會(hui) 、智慧平台三處全程公開,接受村民監督。六是利用月末例會(hui) 、智慧平台、微信服務群等載體(ti) ,由黨(dang) 支部正式反饋書(shu) 麵提案辦理結果。同時,發揮網格化管理和月末例會(hui) 的作用及優(you) 勢,快速處理問題,提高村幹部服務群眾(zhong) 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群眾(zhong) 對黨(dang) 支部的信任和依靠,形成良性循環,進而增強黨(dang) 組織的凝聚力,強化農(nong) 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能力。

  第二,構建“網格+網絡”的“雙網”綜合治理機製,實現“線上線下”暢通治理“雙向道”。線下有“三級網格”服務群眾(zhong) “麵對麵”;線上有“互聯互通”促使幹部“勤作為(wei) ”。麵對群眾(zhong) 不同的矛盾和訴求,發揮村內(nei) 民事調解員、村幹部、包村民警(政法村主任)各自優(you) 勢,有效體(ti) 現了“情、理、法”在化解基層矛盾中的作用。逐步引導群眾(zhong) 樹立依法辦事、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觀念,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服務不缺位。

  (六)民主監督常態化

  設置村務監督委員會(hui) ,對各項村務工作全程監督。建立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機製,把權力的籠子紮緊。通過會(hui) 議、宣傳(chuan) 欄、智慧平台“三公開”,實現監督全覆蓋,尤其是在智慧平台上傳(chuan) 村內(nei) 賬目等公開內(nei) 容,使村民足不出戶,通過網絡、電視對村務、財務等公開內(nei) 容的“網上全時段點播”,實現全方位的有效監督。

  不管是鄉(xiang) 村治理“一三五”工作模式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1468”工作法,都是從(cong) 基層治理經驗中總結和提煉出來的,始終滲透著協商民主“1+N”治理理念,充分彰顯了人民當家作主,始終踐行著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這些工作模式和方法的運用,東(dong) 大陽堤村實現了由“亂(luan) ”到“治”的根本性改變,這充分說明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對鄉(xiang) 村基層治理效能提升具有至關(guan) 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對基層治理效能的啟示

  新鄉(xiang) 縣翟坡鎮東(dong) 大陽堤村在基層治理過程中創新的一係列典型做法、工作模式,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治理中的生動實踐,為(wei) 縣域基層社會(hui) 治理提供了鮮活經驗,為(wei) 推動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總結了有益啟示。

  (一)堅持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建強基層黨(dang) 組織核心

  基層黨(dang) 組織是基層治理有效實施的戰鬥堡壘,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黨(dang) 的領導,建強基層黨(dang) 組織,有效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推動基層治理發展,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實現人民福祉。

  (二)堅持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積極發展基層民主

  人民群眾(zhong) 是基層治理的根本主體(ti) ,必須堅持以人民群眾(zhong) 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wei) 導向,把人民群眾(zhong) 的需求作為(wei) 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民主選舉(ju) 、民主協商、民主決(jue) 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充分尊重民眾(zhong) 個(ge) 體(ti) 的真實意願,做到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充分聽取群眾(zhong) 智慧,培育人民群眾(zhong) 民主精神、鍛煉民主素質、創新基層民主方式,推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ti) ,從(cong) 而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三)堅持暢通群眾(zhong) 民主表達渠道,全方位推進基層民主實踐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體(ti) 人民都能參與(yu) 的一種民主形態。通過建立線上線下社區協商交流公共空間,充分利用科技賦能,開拓更多渠道,增強群眾(zhong) 的民主意識和民主能力,充分調動群眾(zhong) 自治和行使民主權利的積極性,從(cong) 而共建彼此信任機製,使群眾(zhong) 由旁觀者轉變為(wei) 決(jue) 策者,在合作過程中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基層社會(hui) 治理需要增強城鄉(xiang) 社區群眾(zhong) 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實效,這也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題中之義(yi) 。新鄉(xiang) 縣翟坡鎮東(dong) 大陽堤村的基層民主實踐,正是兩(liang) 者的有機結合和有效統一,而且在全麵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新征程上,還將繼續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新的實踐方式。

  (作者係新鄉(xiang) 縣翟坡鎮東(dong) 大陽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