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重點和難點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沒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現代化,整個(ge) 中國的現代化不可能圓滿實現。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河南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大省,也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省份。要實現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兩(liang) 個(ge) 確保”的戰略目標,至2035年人均GDP等主要經濟指標趕上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更要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鄉(xiang) 村如何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怎樣發展?雖有20字方針和五大目標,但要具體(ti) 落地,關(guan) 鍵是產(chan) 業(ye) ,核心是持續增加農(nong) 民收入!近日,我們(men) 赴睢縣周堂鎮黃堂村進行了一次深入調查,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黃堂村概況
一是區位及自然條件優(you) 越。黃堂村在睢縣縣城東(dong) 8公裏處,是周堂鎮下轄的22個(ge) 行政村之一,距鎮政府所在地1公裏,國道343從(cong) 村後經過,村東(dong) 有濮新高速出口,距離縣城和鎮政府都比較近,位置優(you) 越。瀕臨(lin) 高等級公路要道,交通方便。屬豫東(dong) 大平原腹地,土地平坦肥沃,均為(wei) 良田。
二是人均耕地少,外出務工人數多,也有舉(ju) 家遷徙的。黃堂村是行政村,包含黃堂、阮窪2個(ge) 自然村,11個(ge) 村民小組,戶籍總人口1794人。國土麵積209平方公裏(3135畝(mu) ),耕地麵積1937畝(mu) ,人均耕地不足1.1畝(mu) ,人多地少,耕地對勞動力容量有限,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全村1071個(ge) 勞動力中非農(nong) 就業(ye) 682人,占64%,農(nong) 業(ye) 就業(ye) 344人,占32%(餘(yu) 下4%可能屬於(yu) 其他就業(ye) 類型)。非農(nong) 業(ye) 就業(ye) 者多是外出務工,或者到長三角、珠三角進工廠從(cong) 事製造業(ye) ,或者到京津冀及省會(hui) 鄭州從(cong) 事建築業(ye) 或製造業(ye) 。他們(men) 基本上常年在外,農(nong) 忙或逢年過節才回來一次。也有在外有了穩定職業(ye) 和住房而舉(ju) 家遷徙的,此種類型有49戶,大約占全村557戶的8.7%。也正因此,常住人口與(yu) 戶籍總人口差距較大,2021年全村實際常住508戶,約占總戶數的91%,統計常住人口1260人(大概包含過年返鄉(xiang) 人口),占總戶籍人口的70%,核酸檢測實際常住人口824人,隻占戶籍總人口的46%。
三是務工收入占比大,可支配收入水平仍有待提升。2021年黃堂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wei) 15890元,其中非農(nong) 就業(ye) 收入占比73.57%,農(nong) 業(ye) 收入占比26.43%。在有工資收入的兩(liang) 類勞動者中,收入差距也很明顯,農(nong) 業(ye) 工資勞動者年人均收入11102元,非農(nong) 工資勞動者年人均收入45708元,相差3.1倍。黃堂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yu) 睢縣平均水平12個(ge) 百分點,高於(yu) 商丘市平均水平7.4個(ge) 百分點,但僅(jin) 為(wei) 全省均值的90.63%,全國均值的84%,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四是爭(zheng) 取財政項目資金支持,農(nong) 業(ye) 結構調整力度較大,村集體(ti) 有一定的經濟基礎。黃堂村有農(nong) 業(ye) 結構調整的傳(chuan) 統,早年曾大規模種植泡桐、蘋果和銀杏等經濟林,還辦過銀杏茶廠,村域經濟發展也曾頗有起色,後來由於(yu) 各種原因走向衰落,淪為(wei) 貧困村。2014年有過浙江務工經曆的新支部書(shu) 記上任,帶領村民幹事創業(ye) ,2016年即脫貧。近幾年爭(zheng) 取財政支農(nong) 惠農(nong) 項目資金1992萬(wan) 元,建了98個(ge) 蔬菜大棚和1個(ge) 占地60畝(mu) 的瓜果特大棚,蔬菜瓜果種植麵積170餘(yu) 畝(mu) ,占到了總耕地麵積的10%,還建了可存欄5000頭規模的養(yang) 豬場。各類設施年租金收入90餘(yu) 萬(wan) 元,不但可以滿足日常運轉支出需要,有些項目還可向少數處在返貧邊緣的特別監測戶分紅。
五是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村容村貌比較整潔。自2015年以來,黃堂村年年都有財政項目資金投入,累計已有2829萬(wan) 元,除1992萬(wan) 元投入生產(chan) 性設施之外,還有837萬(wan) 元投入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上。所以,村莊道路、自來水、廁所、村委會(hui) 辦公場地等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由於(yu) 設置了數十個(ge) 公益崗保潔整理,村容村貌也比較整潔。
二、如何認識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央關(guan) 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20字方針和五個(ge) 目標都是方向性和整體(ti) 性的,要真正貫徹實施,落到實處,就既不能割裂開來,逐項孤立去做,也不能不分輕重緩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應該抓住重點和要害,統籌推進。修橋修路修廁所,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確實有需要,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個(ge) 側(ce) 麵,但絕不是全部,也無法都靠財政項目投入來解決(jue) 問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是產(chan) 業(ye) 發展,本質是通過收入持續提升走向富裕。以黃堂村這樣在全縣乃至全商丘市都屬於(yu) 走在前列公認的先進典型,以現有的條件,要按照未來15年至30年實現現代化的要求,做到收入持續提升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怎麽(me) 發展產(chan) 業(ye) ?在哪裏發展產(chan) 業(ye) ?誰來發展產(chan) 業(ye) ?怎麽(me) 樣做到收入持續提升?這些問題確實值得再思考。
三、從(cong) 黃堂村案例看農(nong) 村居民持續增收途徑
從(cong) 持續提升農(nong) 村居民收入的角度對黃堂村案例進行再梳理,可以受啟示並找到答案。
第一,從(cong) 農(nong) 地收入看。靠使用農(nong) 地從(cong) 事種養(yang) 業(ye) 持續增加收入,要達到富裕的目標,隻能有一種途徑,那就是使種養(yang) 業(ye) 活動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化、經營化、規模化、市場化,這需要大規模土地流轉,大額資本投入,農(nong) 戶或農(nong) 民具有相應技能,會(hui) 進行成本收益核算,以利潤為(wei) 中心,會(hui) 開拓市場並應對市場變化。這也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方向,隻能是現有農(nong) 村存量人口的一小部分可以成長為(wei) 此類經營者,其典型組織形態是家庭農(nong) 場或涉農(nong) 服務從(cong) 業(ye) 者。
第二,從(cong) 本地製造業(ye) 看。應該說,20世紀八九十年代長三角和珠三角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的初級製造業(ye) 的發展階段已經過去了,很難在河南這樣的內(nei) 陸農(nong) 村地區再複製。倒是一些處在產(chan) 業(ye) 鏈末端的製造業(ye) 鏈條可以有限度地延伸至鄉(xiang) 村,黃堂村的扶貧車間就屬於(yu) 此類製造業(ye) 形態。但由於(yu) 受製於(yu) 技術,也受製於(yu) 建設用地,此類形態的鄉(xiang) 村製造業(ye) 規模都不大,至多是推動老弱閑散勞動力充分就業(ye) 而已,隻能為(wei) 持續增加農(nong) 民收入提供有限補充,不能解決(jue) 農(nong) 民致富問題。當然,也不排除像虞城縣稍崗鄉(xiang) 鋼卷尺產(chan) 業(ye) 在鄉(xiang) 村大規模聚集,並呈現家家戶戶辦工廠作坊,使農(nong) 戶走向富裕的情況。但對普通村莊來說,出現此種狀態的概率比較低。
第三,從(cong) 外出務工看。這是絕大多數農(nong) 戶持續增加收入最現實的選擇和最便捷的途徑。從(cong) 全局和趨勢來看,會(hui) 有越來越多外出務工農(nong) 民舉(ju) 家向務工地城市遷徙,實現由農(nong) 民向市民的身份轉換,這正是改革開放以來持續城鎮化的本質,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大部分來自離鄉(xiang) 務工的農(nong) 民。這樣,不僅(jin) 進城這部分農(nong) 民收入持續提升的問題解決(jue) 了,而且由於(yu) 農(nong) 村人口大幅度減少,以規模化、市場化、經營化、職業(ye) 化和專(zhuan) 業(ye) 化為(wei) 特點的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也就有了空間。所以,外出務工不但是持續增加收入的捷徑,還是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前提條件。因此,鼓勵農(nong) 民外出打工和舉(ju) 家遷徙,應該成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問題和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主旋律。
四、從(cong) 縣域現代化角度統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持續提升農(nong) 民收入應該優(you) 先考慮的環節,但短期看,不管是增加糧食產(chan) 量還是調整種植養(yang) 殖結構,都受製於(yu) 很多客觀因素,作用是有限的。從(cong) 長期看,以大規模土地流轉和資金投入為(wei) 基礎的現代化家庭農(nong) 場,是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問題的根本途徑,但這不僅(jin) 是個(ge) 長期漸進的過程,而且要以農(nong) 村人口的大幅度減少和高水平的工業(ye) 化城鎮化為(wei) 前提。所以,當前階段,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持續提升農(nong) 民收入,最緊迫的任務還是發展非農(nong) 製造業(y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關(guan) 鍵是非農(nong) 製造業(ye) 興(xing) 旺。聚集發展是非農(nong) 製造業(ye) 的特點,而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聯係最密切的製造業(ye) 聚集空間是縣城。
雖然製造業(ye) 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已有充分發展,但受比較優(you) 勢和市場驅動,以及垂直分工演化趨勢的影響,內(nei) 陸農(nong) 區包括縣域內(nei) 仍有發展製造業(ye) 的較大空間。近年,包括商丘在內(nei) 的黃淮四市傳(chuan) 統農(nong) 區各縣域持續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並各自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產(chan) 業(ye) 集群,這就是有力證據。農(nong) 區縣域發展製造業(ye) 具有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低,距離市場近等優(you) 勢。為(wei) 了充分挖掘此種優(you) 勢的潛力,很多企業(ye) 往往把核心生產(chan) 環節放在縣城,而把末梢加工環節向廣大鄉(xiang) 鎮政府所在地和村莊延伸,以便把碎片化閑置土地和老弱閑散勞動力及他們(men) 的零碎時間充分吸納利用。所以,縣域內(nei) 製造業(ye) 普遍形成了龍頭在縣城,末梢和多個(ge) 配套分支環節延伸至鄉(xiang) 間的空間結構形態,往往呈現出全覆蓋式縣域工業(ye) 化發展模式。
由於(yu) 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的完善,加上產(chan) 業(ye) 聚集和就業(ye) 機會(hui) 持續增多,縣城對農(nong) 村居民收入吸引力越來越大,子女上學就醫並進城買(mai) 房居住的農(nong) 戶越來越多。黃堂村在縣城的有房戶就占到總戶數的20%。穩步漸進式推動居住空間結構重組,推動人口向縣城和重點鎮區聚集,應該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政策的重要著力點。
五、建議設立縣域現代化示範區
根據上麵的分析,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產(chan) 業(ye) 發展、非農(nong) 就業(ye) 、農(nong) 民城鎮化遷徙等各種相關(guan) 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延伸出來的產(chan) 業(ye) 空間布局、居民點重組和城鎮村結構演化、土地資源優(you) 化配置等,都無法由各個(ge) 鄉(xiang) 村獨立解決(jue) ,必須以縣域為(wei) 單元在更大區域空間內(nei) 統籌。由於(yu) 這種統籌涉及問題複雜,不便於(yu) 所有縣域同步推進,所以,建議選擇有條件的縣域設立縣域現代化示範區,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後再複製推廣。
為(wei) 此,應聘請專(zhuan) 業(ye) 智庫就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聚集、居民居住空間演化趨勢和城鎮村聚落結構、國土空間用途結構演化調整、土地流轉機製等進行規律研究和戰略規劃,然後,依據研究和戰略規劃結構進行空間規劃,並使規劃具有法律效力,成為(wei) 長期發展遵循。
(作者係河南省政府專(zhuan) 家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