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是重要課題
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是新時代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和旅遊產(chan) 業(ye) 優(you) 質升級的重大現實需要。特別是“雙循環”格局下的文旅深度融合也必將以其特有的要素整合、技術創新、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價(jia) 值增值等內(nei) 在邏輯,引導更多產(chan) 業(ye) 探索融合發展新路徑。河南擁有交通樞紐優(you) 勢、文旅資源優(you) 勢、國家戰略疊加優(you) 勢、熱點產(chan) 業(ye) 政策優(you) 勢等,推動文旅全麵深度融合,構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可謂“天時地利人和”。構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是文化和旅遊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文旅文創產(chan) 業(ye) 發展的戰略任務,更是錨定“兩(liang) 個(ge) 確保”、推動河南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河南構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存在的問題
近年,依托獨特厚重的曆史文化資源,河南各地在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方麵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文旅產(chan) 業(ye) 多元發展,旅遊模式不斷創新;非遺考古齊頭並進,活態傳(chuan) 承效果明顯;重大項目陸續落地,文旅業(ye) 態發展正勁;文旅文創相互融合,品牌培育成效顯著。但也麵臨(lin) 不少現實問題,需要我們(men) 持續發力,加快構建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是在“主動融”上仍需發力。首先,以文促旅思考不深。如圖書(shu) 館、城市書(shu) 房、農(nong) 家書(shu) 屋等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僅(jin) 有少數能夠充分挖掘並結合地方特色設計打造,部分完成指標任務後常年處於(yu) 關(guan) 閉狀態。其次,以旅彰文謀劃不深。如對部分曆史文化古跡、文化遺產(chan) 和古村落停留在修複和保護上,未能使之在旅遊產(chan) 業(ye) 開發中真正“活起來”。
二是在“深度融”上仍需發力。如,融而不強。優(you) 質文旅資源的深度開發不足,優(you) 質文旅產(chan) 品的策劃能力不足,優(you) 質文旅宣傳(chuan) 的市場效應不足,普遍存在“有說頭、缺看頭”“有資源、缺轉化”“有建築、缺場景”“有形態、缺業(ye) 態”,文旅雙輪驅動、同頻共振、互融互進的態勢不強。再如,融而不活。“文化重事業(ye) ,旅遊重產(chan) 業(ye) 。”市縣一級重發展旅遊經濟,省級層麵更注重文化繁榮興(xing) 盛,文旅事業(ye) “一張圖”“一盤棋”的局麵尚未完全形成。
三是在“創新融”上仍需發力。如,融而不新。文旅文創產(chan) 業(ye) 的創意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多數企業(ye) 還致力於(yu) 規模的擴大,而在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方麵發力還不夠,創新研發能力有限,產(chan) 品業(ye) 態迭代升級不足,難以及時根據市場需求做出相應調整。特別是兼具文化內(nei) 涵、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的文旅產(chan) 業(ye) 複合型人才儲(chu) 備不足、結構不合理、隊伍不健全。
三、河南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構建路徑
當前,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已成為(wei) 河南錨定“兩(liang) 個(ge) 確保”、全麵實施“十大戰略”的重要一環。要全麵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進一步把好融合方向,找準融合路徑,提升融合效益,加快構建河南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一)遵循文旅融合的正確導向
一是求真求善求美導向。要有大情懷、大視野、大格局,堅持社會(hui) 效益與(yu) 經濟效益相統一,對標審美取向、凸顯核心價(jia) 值、引導世風良俗,以優(you) 秀作品鼓舞人,以優(you) 質產(chan) 品服務人,給群眾(zhong) 以真的體(ti) 驗、善的引導、美的享受。
二是為(wei) 民惠民利民導向。要關(guan) 注民生、關(guan) 心民情,沉到基層、降低門檻,讓群眾(zhong) 能參與(yu) 、能體(ti) 驗、能受益,努力讓老百姓“口袋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三是合心合力合能導向。文旅係統融合,職能重新劃分,隻是完成了第一步,更為(wei) 關(guan) 鍵的是合心、合力、合能。既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能,更要畫好同心圓,匯聚正能量、強能量,達到“1+1>2”的效果。
(二)著力推動全域旅遊向縱深發展
一是擴大全域旅遊範圍。要發揮魅力古都體(ti) 驗之旅、早期中國探索之旅、黃河文化之旅、功夫文化體(ti) 驗之旅、紅色基因傳(chuan) 承之旅、根親(qin) 文化聖地之旅等的優(you) 勢帶動作用,多主題多線路多圈層設計,擴大全域遊範圍。
二是打造全域旅遊矩陣。要緊扣文化價(jia) 值、社會(hui) 效益、市場需求、利用條件的評價(jia) 標準,不斷挖掘文化精髓,推動“4+8+N”中華文化超級IP矩陣建設。要堅持差異化、特色化,打造文化特色品牌及品牌矩陣。要組建新媒體(ti) 推廣矩陣,融合主流媒體(ti) ,整合新媒體(ti) ,塑造全域旅遊主題形象。
三是凝聚全域旅遊發展合力。要堅持鄉(xiang) 村生態遊、山水康養(yang) 遊、教育研學遊等多線路並進,文旅餐飲住宿多行業(ye) 融入,管理服務監督執法多部門共管,為(wei) 遊客打造全過程、全時空的體(ti) 驗產(chan) 品,形成全地域打造、全領域開發、全行業(ye) 參與(yu) 的局麵。
(三)以創新驅動文旅融合新模式新業(ye) 態新引擎
一是構建文旅融合新模式。要大力推動網紅經濟、夜間經濟、創意經濟、體(ti) 驗經濟等新模式,實現文旅產(chan) 業(ye) 供應鏈重塑、產(chan) 業(ye) 鏈整合、價(jia) 值鏈融合。要利用重大時間節點打造一批具有國際水準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集群和文化地標。要融合新媒介、新技術手段拉動文旅“破圈效應”,通過賦予情感附加值,鏈接精神屬性等方式構建文化體(ti) 驗集群。要建立區域文旅產(chan) 業(ye) 聯盟,推進區域之間、城鄉(xiang) 之間文旅產(chan) 業(ye) 協調發展。
二是拓展文旅融合新業(ye) 態。要發展工業(ye) 旅遊,打造展示工業(ye) 文明、體(ti) 驗工業(ye) 文化等主題的工業(ye) 旅遊精品線路。要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打造高端民宿集群,形成“住鄉(xiang) 院、吃鄉(xiang) 宴、聽鄉(xiang) 戲、憶鄉(xiang) 愁、購鄉(xiang) 品”的全鏈條、高品質發展模式,推動鄉(xiang) 村的文化旅遊資源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要發展紅色旅遊,借助重要精神財富,展示精神之魂,培育紅色旅遊經典景區。要發展生態旅遊,連點成線、串景成廊,打造精品生態旅遊線路,讓綠水青山變出更多“金山銀山”。要發展康養(yang) 旅遊,依托中醫藥文化、溫泉養(yang) 生、山區療養(yang) 等資源,拓展康養(yang) 旅遊市場。
三是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要創新呈現方式,采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造融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於(yu) 一體(ti) 的呈現模式。要創新傳(chuan) 播方式,不斷探索中原文化的國際表達,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主動參與(yu) 新的全球化重構過程。要創新服務方式,利用智能化、數字化提高服務品質、改善文化體(ti) 驗。要創新治理方式,聚焦文旅深度融合的痛點、堵點、難點、盲點,強化製度創新和政策集成。
(四)打好文旅全麵深度融合“組合拳”
一是推動資源組合。要科學統籌城鄉(xiang) 文化、本土文化、外來文化,科學統籌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化,在古今交流碰撞中推陳出新,塑造多元性的特色文化。要“繡花式”精準對標,推動旅遊與(yu) 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深度融合,在曆史傳(chuan) 承中彰顯現代河南的新形象。
二是推動渠道結合。要打通線上線下結合的難題,促進文化線上傳(chuan) 播,推動線下文化產(chan) 品的創新迭代和產(chan) 業(ye) 生態優(you) 化,將虛擬旅遊與(yu) 在地旅遊有機結合起來。
三是推動人才聚合。要盤活人才開發機製、用活人才激勵機製、激活人才集聚機製,不斷引人、聚人、用人、育人、化人,把眾(zhong) 多的人力資源轉化為(wei) 人才優(you) 勢。
四是推動體(ti) 製磨合。要將重保護和重效能兩(liang) 種體(ti) 製有機結合,找到文物文化資源的研究屬性與(yu) 消費屬性的疊加點和保護、利用、傳(chuan) 承、弘揚四位一體(ti) 的平衡點,通過科學開發、精準利用,實現資源思維向產(chan) 品思維、空間思維的轉變。
五是推動戰略融合。要依托重大國家戰略打造一批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要將文旅融合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融合,注重發揮鄉(xiang) 村的優(you) 勢,實現城鄉(xiang) 良性互動。要將文旅融合與(yu)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融合,既傳(chuan) 承縣域文脈神韻,又推動縣域經濟“成高原”。
(作者係中共鄭州市委黨(dang) 校中華文化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