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要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通過創意驅動、美學引領、科技賦能,打造富有特色的全鏈條文旅新業(ye) 態,把豐(feng) 厚的文化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勢。近年,河南電視台的《唐宮夜宴》等“中國節日”係列節目、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隻有河南·戲劇幻城”、建業(ye) 電影小鎮等在全國持續出圈出彩,創新表達、文創賦能,不僅(jin) 讓傳(chuan) 統文化資源“潮”起來,“活”起來,也為(wei) 傳(chuan) 統旅遊業(ye) 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河南文旅文創融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很多深層次問題需要從(cong) 理論上加以思考。
一、打造全鏈條文旅新業(ye) 態的整體(ti) 構思
(一)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解讀
從(cong) 國際社會(hui) 發展趨勢來看,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文化的發展必然會(hui) 被提上日程。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也都是在進入後工業(ye) 社會(hui) ,第三產(chan) 業(ye) GDP占比達到50%之後,開始重視文化的發展。河南省第三產(chan) 業(ye) 占比在2020年達到48.7%,預計在“十四五”時期將會(hui) 超過50%,邁入後工業(ye) 社會(hui) 時代。恩格爾係數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當恩格爾係數在30%以下,會(hui) 出現消費領域的“文化躍遷”現象,即文化消費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大幅上升,高質量的文化旅遊產(chan) 品成為(wei) 生活必需品。河南省的恩格爾係數在2020年為(wei) 30.2%,也就意味著河南省在“十四五”時期會(hui) 出現明顯的文化躍遷,文化和旅遊發展進入彎道超車、換道領跑的黃金時期。
從(cong) 國家層麵來看,我們(men) 國家實施文化強國戰略,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文化強國的一個(ge) 重要衡量指標是文化脈絡的延續。如何能夠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做到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能夠符合現代社會(hui) 的審美標準和精神需求,就需要通過創意進行轉化,文創的重要性也在此體(ti) 現。
從(cong) 河南省自身的發展優(you) 勢來看,河南最大的優(you) 勢是文化文物大省,擁有大量的文化遺產(chan)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liang) 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這麽(me) 厚重的文化資源如何轉化為(wei) 社會(hui) 發展優(you) 勢,就需要運用文化創意的力量,將看不見的文物資源及其背後的故事,通過文化旅遊的方式展示出來,讓文化遺產(chan) 具象化,真正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融入社會(hui) 發展中,將河南省厚重的資源優(you) 勢轉變為(wei) 發展優(you) 勢,實現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國際化、現代化表達,以文化創意創新支撐國家創新高地建設,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二)全鏈條文旅新業(ye) 態的打造思路
首先是關(guan) 於(yu) “新業(ye) 態”的解讀。傳(chuan) 統的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是旅遊產(chan) 業(ye) 的組成部分,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chuan) 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跡或參加當地舉(ju) 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wei) 目的的旅遊,業(ye) 態包括主題公園型、景點依托型、文旅小鎮型、度假酒店型等。2014年,黨(dang) 中央提出“要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旅遊、體(ti) 育、信息、物流、建築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文化旅遊逐漸出現了研學旅遊、康養(yang) 旅遊、露營房車旅遊、低空旅遊、攀岩徒步等新業(ye) 態。隨著數字文化產(chan) 業(ye) 和5G時代的來臨(lin) ,雲(yun) 旅遊、沉浸式體(ti) 驗遊、線上直播等新的旅遊業(ye) 態也不斷呈現。
其次是對“全鏈條”的解讀。我們(men) 提出的全鏈條文旅新業(ye) 態,就是梳理出來一條“資源—IP—產(chan) 品—業(ye) 態—傳(chuan) 播—消費”的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鏈,把我們(men) 河南厚重的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成文化旅遊產(chan) 品和業(ye) 態,帶動文化旅遊消費,創建文化旅遊品牌,將河南打造成國際旅遊目的地和國家文化創新高地。具體(ti) 而言,首先是文化旅遊資源梳理,摸清家底。傳(chuan) 統的文物資源、文化資源、旅遊資源是分開統計和分開管理的,全鏈條打造的第一個(ge) 環節就是調查登記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古籍、博物館藏品、地方戲曲劇種、工藝美術、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工業(ye) 遺產(chan) 、水利遺產(chan) 、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鎮、曆史街區、曆史建築、地名文化遺產(chan) 等資源,構建跨部門、跨行業(ye) 的文化旅遊資源新體(ti) 係。第二個(ge) 環節是繪製河南文化圖譜,梳理出能夠體(ti) 現“中華民族主根,華夏文明主脈”的核心文化資源,建設文化旅遊資源管理平台,讓所有文化資源“可進入、可轉化、可利用”。第三個(ge) 環節是提煉能夠體(ti) 現河南文化資源特色的頂級文化資源,形成“最河南”的文化IP,依托這些頂級文化IP,打造影視作品、文藝精品、動漫遊戲、圖書(shu) 出版、短視頻創作、文創產(chan) 品等,將文化資源轉化為(wei) 文化產(chan) 品。第四個(ge) 環節是將文化產(chan) 品和文化元素植入文化旅遊景區、博物館、城市文旅新空間、傳(chuan) 統村落、曆史文化街區、主題公園等,開發文化旅遊新業(ye) 態,包括康養(yang) 旅遊、研學旅遊、考古旅遊、低空旅遊、體(ti) 育旅遊等,將文化產(chan) 品轉化為(wei) 文化消費業(ye) 態。第五個(ge) 環節是提升文化旅遊的傳(chuan) 播力度,打造全媒體(ti) 矩陣,通過“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整體(ti) 品牌塑造,提升河南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吸引國內(nei) 外遊客到河南進行文化旅遊消費,形成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鏈閉環。
二、打造全鏈條文旅新業(ye) 態的困境及問題
(一)根基:文旅文創資源壁壘尚未打通
文旅新業(ye) 態的根基在於(yu) 文化資源。目前,河南在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方麵存在的障礙主要是壁壘沒有打通。首先是行業(ye) 壁壘,文物、文化、旅遊三方資源各自成為(wei) 獨立體(ti) 係,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沒有運用到文化旅遊領域,博物館、圖書(shu) 館等領域的資源與(yu) 景區、曆史街區、旅遊小鎮沒有融會(hui) 貫通。其次是行政區域壁壘,很多資源受到行政區劃的影響不能有效整合,各地資源不能共享,相互之間形成同質化惡性競爭(zheng) 。以鄭州為(wei) 例,文化旅遊資源分屬於(yu) 登封、中牟、新鄭、新密等不同縣區,相互之間沒有資源共享,不利於(yu) 文化旅遊整體(ti) 品牌形象的塑造。
(二)鏈條:斷鏈、缺鏈、弱鏈並存,文旅生態脆弱
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角度來看,河南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鏈目前的斷鏈、缺鏈、弱鏈並存。斷鏈表現在文化資源與(yu) 文化產(chan) 品、文旅業(ye) 態之間的鏈接沒有打通,例如鄭州的核心文化資源是以老奶奶廟遺址、大河村遺址、雙槐樹遺址等為(wei) 代表的早期中國,但早期中國的資源與(yu) 當前的文化旅遊產(chan) 品線路沒有直接聯係,市場上看不到與(yu) 早期中國相關(guan) 的旅遊產(chan) 品、文旅演藝作品和有吸引力的旅遊線路。缺鏈主要表現在文化金融、文化科技、創意設計、人才培養(yang) 這些環節缺乏有力的支撐,不能為(wei) 文化旅遊企業(ye) 的發展提供有效的資金、人才和技術保障。弱鏈表現在文旅產(chan) 業(ye) 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條的中低端,以旅遊門票、民宿、餐飲作為(wei) 主要營業(ye) 收入,在文旅智能裝備、數字文創、數字藝術展示(全息互動投影、無人機表演、夜間燈光秀等)、線上演播、沉浸式體(ti) 驗等領域缺少企業(ye) 和人才。
(三)肌理:文化肌理不清晰,文化特色不明顯
每一個(ge) 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肌理。作為(wei) 人類社會(hui) 文明與(yu) 智慧的結晶,每個(ge) 城市都有獨特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和發展軌跡,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品格。英國創意城市專(zhuan) 家蘭(lan) 德利認為(wei) ,任何城市都可以成為(wei) 創意城市。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城市競爭(zheng) 必須依靠自身獨特的個(ge) 性。進入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的成員,大多具有鮮明的個(ge) 性和文化魅力。曼海姆當選音樂(le) 之都,因為(wei) 它是“曼海姆樂(le) 派”的起源地;順德當選美食之都,是因為(wei) 它是全球知名菜係粵菜的發源地;哈爾濱當選音樂(le) 之都,是因為(wei) 它有百年的音樂(le) 傳(chuan) 承曆史。河南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集中展示地,很多城市都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個(ge) 性。四大古都中,鄭州擁有裴李崗遺址、商城遺址、雙槐樹遺址等體(ti) 現中華文明主根主脈的文化資源,代表著早期中國的樸實無華;洛陽擁有隋唐洛陽城、漢魏洛陽城、龍門石窟等璀璨文化遺產(chan) ,代表著中華盛世的磅礴大氣;開封作為(wei) 大宋東(dong) 京城所在地,集中體(ti) 現著宋文化和中華美學的簡約精致;安陽擁有殷墟、甲骨文、青銅器等世界著名文化遺產(chan) ,代表著殷商文化和中國文字的智慧神秘。解碼城市文化基因,鍛造城市文化品格,是建設文化創意城市的根基所在。
(四)細胞:缺乏龍頭企業(ye) 帶動,文旅文創企業(ye) 生存艱辛
一是國有企業(ye) 改革進程緩慢,發展活力嚴(yan) 重不足。新鄉(xiang) 南太行、嵩山少林寺、信陽雞公山等一批資源稟賦較好的景區,由於(yu) 體(ti) 製機製問題,造成旅遊創新發展活力不足、發展前景不明,始終未能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二是民營企業(ye) 規模普遍較小,同質化現象尤其突出。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是旅遊景區密集分布的區域,山水資源大致雷同,同質化競爭(zheng) 十分激烈。大多數民營企業(ye) 由於(yu) 自身實力不足,思維仍舊停留在“圈山圈水圈門票”的初級階段,資源開發品位較低,造成同質化產(chan) 品遍地開花。三是涉旅企業(ye) 集團仍處於(yu) 探索階段,標誌性產(chan) 品有待突破。近年,建業(ye) 、銀基、天瑞、瑞貝卡、春江等一係列大型企業(ye) 集團不斷轉型,加快投資布局高等級景區和文旅小鎮、旅遊演藝等新業(ye) 態,但其戰略性投資未根本改變產(chan) 業(ye) 格局,產(chan) 品競爭(zheng) 力和品牌影響力亟待突破。
從(cong) 市場供給來看:鄭州4A級以上景區數量明顯落後於(yu) 其他國家中心城市,也不及省內(nei) 洛陽。西安有《長恨歌》《西安千古情》《駝鈴傳(chuan) 奇》《西安事變》《夢長安》《複活軍(jun) 團》等一大批文化演藝節目,洛陽成功的大型演藝節目至今為(wei) 零。從(cong) 存量企業(ye) 數量來看:西安遠遠超過鄭州和洛陽,數量分別是洛陽和鄭州的4倍和2倍。從(cong) 企業(ye) 競爭(zheng) 力來看:河南不僅(jin) 落後於(yu) 上海、浙江、北京、江蘇、廣東(dong) ,甚至落後於(yu) 安徽、湖南。中國旅遊集團20強,河南僅(jin) 1家,不及安徽。中國文化企業(ye) 30強,河南僅(jin) 有1家,排在安徽和湖南之後。西安有曲江文旅、西安旅遊、西安飲食等3家上市公司,河南沒有1家主板上市文旅企業(ye) 。
三、打造全鏈條文旅文創業(ye) 態的關(guan) 鍵抓手
(一)實施創意河南2035戰略行動
建設文化創意驅動“城市更新”機製,推進城市文脈傳(chuan) 承和文化創新融入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各方麵。加快推進洛陽、鄭州聯合國全球創意城市建設。以鄭州、洛陽、開封、安陽等為(wei) 重點,規劃布局世界級文化創意園區、國際藝術社區、都市文博區、時尚品牌購物區、夜間消費集聚區,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曆史文化與(yu) 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古都古城。實施文化創意人才集聚工程,建設一批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土大學”,支持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學院。建立一批文化創客空間、創意工坊、文化工場、精品民宿等中小微文化企業(ye) 創新創業(ye) 孵化基地,培育一批文化創意人才。
(二)實施“考古+旅遊”戰略行動
加強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重點提升二裏頭、偃師商城、殷墟、隋唐洛陽城、漢魏洛陽故城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3.0版本。推出甲骨文之旅、夏文化探索之旅、早期中國之旅、絲(si) 綢之路之旅、大運河之旅等特色考古旅遊線路。把鄭州(仰韶古國探秘)、洛陽(五都薈洛揭秘)、開封(城摞城)、安陽(殷墟、曹操高陵)打造成國際知名考古旅遊目的地。依托考古重要發現和大遺址,規劃建設一批大遺址考古旅遊研學基地,編寫(xie) 河南考古通識教材,開發考古研學課程體(ti) 係。依托考古資源,打造爆款類考古文創產(chan) 品,推出網絡遊戲、考古樂(le) 園等沉浸式考古體(ti) 驗。實施“考古發掘工地開放周活動”,將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的公眾(zhong) 開放、科普宣講等功能納入財政績效考核。培養(yang) 一批考古遺產(chan) 旅遊金牌導遊和高水平考古研學導師,培養(yang) 一批考古公開課專(zhuan) 家學者。
(三)實施文旅文創數字化轉型戰略行動
建設河南省文旅數字創意中心,推進大數據、物聯網、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深度學習(xi) 、AR、VR、MR、衛星遙感、5G網絡等現代信息科技在文旅文創產(chan) 業(ye) 的科學研究和應用。建設數字博物館,推動大遺址、石窟寺、古籍、古建等重點文物和文化資源全部實現數字化展示,支持各級文博場館建設數字文創產(chan) 業(ye) 。建設河南省文化旅遊大數據庫,打通“信息孤島”,實現與(yu) 省政務雲(yun) 、政務網和大數據管理平台數據共享。建設全省文旅“智慧大腦”,打造全省文旅線上虛擬空間,以規劃布局未來文旅新基建為(wei) 主線,推進全省文化場館、旅遊景區、商業(ye) 街區、旅遊路網等區域的數字感知係統全覆蓋,實現重點文化旅遊場景全部線上虛擬連接,建成河南省文旅大數據“一張圖”。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wei) 驅動,構建文旅消費數據監測體(ti) 係。
(四)實施“讀懂中國”文旅文創IP工程
將“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確定為(wei) 河南文旅文創主題品牌。分國際級、國家級、區域級,按文化傳(chuan) 承價(jia) 值、國際交流價(jia) 值、藝術欣賞價(jia) 值、業(ye) 態整合價(jia) 值的遴選標準,梳理和建立文化原創IP庫。重點向全球推出老家河南(姓氏根親(qin) )、天下黃河(大河文明)、華夏古都(四大古都)、中國功夫(少林、太極)四大品牌。提高中原文化標識度。係統推進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舉(ju) 辦中原文化品牌學術交流活動,推出係列學術成果。加強對中原名人、中原名畫、中原名菜、中原名酒的研究,推進曆史文化名街、名人故居保護利用。創新中原文化傳(chuan) 承展示,鼓勵以中原文化為(wei) 主題的文藝創作、圖書(shu) 出版、創意設計、旅遊開發和展覽展示,打造一批展現中原文化魅力的名劇名作名景名展。鼓勵全國知名網絡文化企業(ye) 在河南落戶或設立研發中心實驗室、技術研究院。支持優(you) 秀原創網絡劇、網絡音樂(le) 、網絡動漫、網絡遊戲等在河南製作發行。引進一批網絡作家、MCN公司、UP主在河南落戶。設立“中原文創獎”,對優(you) 秀原創作品進行獎勵。
(五)實施文旅文創關(guan) 鍵領域“破冰”工程
製定財政和金融“一攬子”支持方案,省市縣共同出資設立文化旅遊財政專(zhuan) 項資金、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基金、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投資基金,統籌用於(yu) 支持納入省重點文旅文創項目。建設省文旅文創項目庫,按照全省統一標準謀劃、包裝、儲(chu) 備項目,實施省市縣三級動態管理。依托河南省文化旅遊投資集團,建設河南省文化旅遊資產(chan) 交易平台。對省重點文化旅遊資源的項目權屬,由省級進行統一規劃、統籌建設。建立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旅遊發展協調機製,推進重大遺址、文物、考古現場在編製規劃和方案時,按照文物保護和旅遊發展一體(ti) 化規劃建設。推進涉旅文物單位管理權和經營權兩(liang) 權分離改革,製定涉旅文物單位兩(liang) 權分離負麵清單,探索實施文物建築認養(yang) 試點模式。創新國有景區管理模式,推進深化“兩(liang) 權分離”為(wei) 核心的景區體(ti) 製改革。
(作者係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