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化公園的設立是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謀劃並推動實施的重大文化工程。高質量建設河南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能夠係統展現黃河文化(河南段)在中華文化中的根源性特征和主幹性地位,是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的具體(ti) 生動詮釋,讓國人感受到黃河文化的千年延續,共築中華民族的精神之基。通過充分展現古老的遺址、經典的故事和鮮活的事例,使黃河文化、黃河精神為(wei) 國家發展和民族強盛提供豐(feng) 富的精神滋養(yang) ,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為(wei) 紅旗渠精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別山精神等精神傳(chuan) 承和弘揚的絕佳平台載體(ti) ,對於(yu) 河南文旅產(chan) 業(ye) 提質升級,助力河南文旅融合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yi) 。
一、加快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協同推進與(yu) 鼓勵先行先試相結合
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既要在國家層麵強化引領作用,突出頂層設計,在統一文化主題、統一管理體(ti) 係、統一建設標準、統一建設標識等方麵下功夫,協同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升對沿線文化資源的統籌整合能力,又要根據中國文化工作按行政區劃分別推進,範圍上屬地管理、層級上分級管理、內(nei) 容上分類管理、社會(hui) 上行業(ye) 管理的特點,結合黃河流域時空跨度大、流域長,文化資源迥異和經濟發展水平不一的現實,在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時應該充分調動各市積極性,鼓勵和支持沿線各地區依據自身的經濟條件和文化資源優(you) 勢,突出各地文化特色,突出河南的文化優(you) 勢,鼓勵各市在規劃和建設等方麵先行先試。
(二)公益效應與(yu) 產(chan) 業(ye) 效益相結合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應將“文化”的社會(hui) 效益和公益效應放在首位,將其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集黃河中下遊流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於(yu) 一體(ti) 的傳(chuan) 承傳(chuan) 播載體(ti) ,突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公益性,體(ti) 現文化事業(ye) 屬性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文化需求。強調公益效應並非要堅決(jue) 杜絕文化的市場化和產(chan) 業(ye) 化發展,應鼓勵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建設、投資、運營等各環節,提高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建設和保護的積極性,提升黃河國家公園的活力,實現公益效應與(yu) 產(chan) 業(ye) 效應的有效銜接,推動河南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的提升。
(三)保護傳(chuan) 統與(yu) 合理開發相結合
一方麵,合理利用是對文物最好的保護,沒有利用的保護實為(wei) 機械化的保護;另一方麵,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的目的是傳(chuan) 承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如果把這些文化遺產(chan) 都“鎖起來”,不利於(yu) 增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黃河文化(河南段)遺產(chan) 遺址多、時間跨度大、區域分布廣、所屬地市不同,保護難度比一般文化遺產(chan) 更為(wei) 複雜。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建設應妥善處理保護傳(chuan) 統與(yu) 合理開發之間的關(guan) 係,做到保護與(yu) 開發並行不悖,保護是開發的前提,開發更有利於(yu) 保護的實施,關(guan) 鍵是做好對“度”的把握。
(四)政府主導與(yu) 市場參與(yu) 相結合
文化建設是以政府主導還是由市場主導,應由文化的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屬性決(jue) 定。從(cong) 國家層麵打造文化形象、推進文化建設、傳(chuan) 承優(you) 秀文化、推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站在國家、民族、文化的曆史和未來高度建設的一項偉(wei) 大工程,應在規劃、建設、投資、運營、管理等各個(ge) 環節都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突出國家的意誌,凸顯社會(hui) 價(jia) 值,保證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建設不偏離《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的既定方向,堅守文化事業(ye) 的基本屬性,不被市場經濟等要素所幹擾。同時也要妥善處理好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注重發揮市場調配要素、整合資源的功能,使二者緊密配合、相輔相成。
二、加快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對策建議
(一)健全體(ti) 製機製,完善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頂層設計
一是要健全體(ti) 製機製。應進一步健全“統分結合、協同推進”的跨區域、跨部門合作的體(ti) 製機製。“統”是凝聚合力,“分”是明確主體(ti) ,按照中央統籌協調、部門聯動、省(區)推進的工作思路,強化部門聯動能力和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主體(ti) 責任,實現對區域文化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和一體(ti) 化開發。二是要健全運維體(ti) 係。科學劃定政府與(yu) 市場的責權利,綜合采取市場化、法治化和信息化等現代運維機製,強化政府行為(wei) 與(yu) 市場參與(yu) 有機結合的意識,突出強化政府的主體(ti) 地位,對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實施專(zhuan) 項資金、債(zhai) 券、貼息貸款等綜合金融扶持,完善基礎設施和文化服務能力建設。注重發揮市場力量,開發黃河文化的產(chan) 業(ye) 化價(jia) 值,盤活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運維體(ti) 係。三是要健全研究體(ti) 係。建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需要加強對黃河文化和黃河學的理論研究能力和研究體(ti) 係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研究院的職能和作用,深入挖掘黃河文化(河南段)的文化價(jia) 值,同時盡快建立全省範圍內(nei) 官方和民間黃河文化研究機構有機互補的理論研究體(ti) 係。
(二)構建文化體(ti) 係,展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文化魅力
一是建設文化地標。擇優(you) 選擇一批能夠充分展示黃河文化獨具特色文明起源、紅色文化、人文史跡等足以支撐中華民族根與(yu) 魂的山水文化景觀和標誌性文化遺產(chan) ,作為(wei)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建設保護的支撐實體(ti) ,加快建設黃河文化博物館、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展示中心等一大批重點工程。二是挖掘文化內(nei) 涵。要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wei) 契機,紮實開展黃河文化的理論研究工作,引導全省學者關(guan) 注黃河文化、研究黃河文化,對黃河文化所蘊含的生活方式、行為(wei) 準則、價(jia) 值觀念、典章製度、民間傳(chuan) 說、宗教禮法、風俗習(xi) 慣等領域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三是強化傳(chuan) 承保護。進一步強化黃河流域(河南段)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自然遺產(chan) 的全麵保護工作,加強對流域內(nei) 各民族優(you) 秀的民間藝術、民俗民風、文學創作、中醫中藥的保護、研究和傳(chuan) 承,運用影視製作、圖書(shu) 出版和實景虛擬展示、多維立體(ti) 展示、交互體(ti) 驗展示等傳(chuan) 播手段,重點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紅色文化進行傳(chuan) 播,講好黃河故事,保護文化血脈。
(三)注重文旅融合,增強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影響力
一是樹立品牌意識,注重連點成線。應注重樹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品牌意識,統一品牌推廣,統一資源調配,將其打造成具有世界水準、中國氣派的文旅帶。支持流域內(nei) 龍門石窟、天地之中建築群等世界文化遺產(chan)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類的文旅資源做大做強,並帶動相鄰或相近景區景點連點成線、連點成片。二是注重區域協作,實施差異發展。要強化區域協作機製,增強聯動效應,尤其要強化相鄰省份的協作機製,鼓勵相鄰市縣之間互推客源、互利互惠,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同時,實施差異發展,如針對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開展尋根遊、生態遊、絲(si) 路遊、美食遊等。三是實施“文旅+”戰略,助力全域發展。鼓勵文化和旅遊企業(ye) 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加快培育一批極具競爭(zheng) 力的文旅旗艦企業(ye) ,開發具有河南特色的沿黃旅遊等沿黃項目和文旅產(chan) 品。推出黃河文化主題的旅遊演藝,通過黃河文化研學之旅等形式,全麵優(you) 化文旅產(chan) 業(ye) 結構布局。實施“文旅+農(nong) 業(ye) ”戰略,打造景觀農(nong) 業(ye) ,發展創意農(nong) 業(ye) ,開發傳(chuan) 統村落和民俗文化,推廣文旅與(yu) 采摘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度假等特色農(nong) 業(ye) 相結合;實施“文旅+工業(ye) ”戰略,依托沿黃流域現代化工業(ye) 體(ti) 係和黃河工業(ye) 遺存資源,結合工業(ye) 參觀、工業(ye) 生產(chan) 、工業(ye) 考古、生產(chan) 體(ti) 驗,建設沿黃工業(ye) 旅遊產(chan) 業(ye) 體(ti) 係;實施“文旅+康養(yang) ”戰略,依托黃河流域太極文化等享譽世界的養(yang) 生文化,結合河南省的中醫中藥優(you) 勢和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優(you) 勢,以市場為(wei) 導向開發精品康養(yang) 旅遊產(chan) 品,籌建一批綜合性康養(yang) 旅遊基地,完善康養(yang) 配套設施。實施“文旅+文藝複興(xing) ”戰略,如將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打造成全國文藝創作采風活動勝地,舉(ju) 辦形式多樣的各類采風活動,提升文藝工作水平。以“文旅+戰略”為(wei) 抓手,挖掘黃河文化資源,打造黃河文旅精品,推進文旅、文藝、康養(yang) 、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的融合發展,助力全域快速發展。
(四)強化科技助力,創新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文化表達形式
科技的發展能夠賦予文化全新的生命力,文化的形態、內(nei) 容、理念等元素與(yu) 科技的精神、理論、技術等要素加持,能夠有效地豐(feng) 富和拓展文化的表現方式和表現內(nei) 容。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建設應充分運用科技的元素,以數字化轉型,賦能“詩和遠方”,使黃河文化“活”起來、“美”起來、“新”起來。AR、VR、5G、大數據的應用使得虛擬仿真技術為(wei) 黃河文化生命力的煥發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子,通過虛擬技術、網絡平台可以使人更為(wei) 真實地感知黃河文化的產(chan) 生背景和發展壯大曆程,身臨(lin) 其境地體(ti) 會(hui) 黃河文化的波瀾壯闊和時空變換,體(ti) 現出科技對於(yu) 黃河文化的表達能力,破除時間、空間的限製,使人們(men) 更加全麵深刻地感受黃河文化貫通中西、傳(chuan) 古通今、縱橫奔流的特質。隨著索尼、高通、百度等國內(nei) 外科技巨頭的相繼入場,元宇宙正在從(cong) 技術想象走進現實,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的傳(chuan) 統文化必須借助最新的技術手段,來創造高品質的文化內(nei) 容、探索全新的表達形式,元宇宙主打的沉浸式體(ti) 驗能夠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提供全新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數字藏品、數字演藝的出現,將勾勒出黃河文化“虛實相間”的展示新態勢,增強黃河文化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作者係中共河南省委黨(dang) 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