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認識開創河南省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新格局

  桓占偉(wei) 2024-01-29

  文旅文創融合是河南省確立的十大戰略之一,地位重要,意義(yi) 重大。而要落實好這項戰略,就必須要改變那種文旅業(ye) 界實踐先行,學界才開展回顧與(yu) 前瞻的研究狀況,而是必須要更新認識,以新認識謀劃河南省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wei) 最近十年來,中國文化旅遊領域發生的變革,比過去數十年來的都要迅猛和劇烈。

  一方麵,科技發展成果越來越多地應用於(yu) 文化旅遊,使得文化與(yu) 旅遊的融合更全麵、更深入,主題性、虛擬性和沉浸式文化旅遊項目不斷推陳出新,帶來了傳(chuan) 統文物觀光型旅遊項目的衰落與(yu) 淘汰,也帶來了新興(xing) 文化體(ti) 驗型項目的振興(xing) 與(yu) 繁榮。從(cong) 開封市就可以發現諸多新變化。2000年左右,業(ye) 界還流行“開封覽勝,必遊龍亭;不登鐵塔,枉來開封”之說,反映出傳(chuan) 統文化旅遊在整體(ti) 旅遊格局中的核心地位;而近年流行的“龍亭三間房,鐵塔一根棍”的說法,又明確傳(chuan) 遞出了傳(chuan) 統文物旅遊項目風光不再的信號。那麽(me) ,是什麽(me) 原因導致了這種變化?又是什麽(me) 原因讓清明上河園、大宋武俠(xia) 城和“隻有河南”這樣的新興(xing) 項目崛起?清明上河園和大宋武俠(xia) 城的旅遊熱點效應能持續多久?會(hui) 不會(hui) 在若幹年後也麵臨(lin) 衰落的風險?如何評估並采取合理的手段規避這種風險?這些都需要我們(men) 更新認識,確立更加前瞻性和係統性的眼光。

  另一方麵,各種新型文化旅遊體(ti) 驗項目雖然層出不窮,卻並沒有超越視聽震撼的層麵,影響的主要還是旅遊者的視覺和聽覺,仍然處於(yu) 追求有限感官刺激的發展階段,沒能形成全方位、深層次的體(ti) 驗突破,沒有帶給旅遊者更多的文化感悟和心靈愉悅,這使得旅遊文化在我國整體(ti) 文化體(ti) 係中的重要性難以凸顯,在文化價(jia) 值層麵更是處於(yu) 相對低位。非但如此,近幾年來,文化旅遊整體(ti) 發展還表現出某些停滯的危險信號,突出表現在文化旅遊營銷方式不斷“出圈”,形成所謂“現象級”的熱點,而文化旅遊產(chan) 品的創新則缺乏真正的突破。如何引導文化旅遊體(ti) 驗向縱深發展?如何讓文化旅遊體(ti) 現出應有的文化價(jia) 值?如何突破文化旅遊當前存在的發展瓶頸?這些帶有宏觀性和趨勢性的問題,也需要形成認識論的更新甚至突破。

  因此,對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建立全新的、多元的認識,將有助於(yu) 我們(men) 下一步的發展實踐。

  一、需要對文化旅遊資源進一步擴容

  長期以來,河南省的旅遊資源主要用五個(ge) 字來概括,就是古、河、拳、根、花。“古”主要指實體(ti) 性曆史文化資源,即那些成規模,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人文景觀,如園林、碑刻、石窟、寺塔、祠廟、名勝古跡等,構成了河南省文化旅遊融合的主體(ti) ,得到了各級政府和企業(ye) 的高度重視。“河”指黃河,主要指依托黃河建設的各種遊覽區、博物館和旅遊點。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國家戰略,服務於(yu) 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需要,黃河文化資源有了進一步的梳理和挖掘。“拳”指少林拳和太極拳。少林拳的學習(xi) 、表演曾風靡全球,形成了本地化、舞台化的發展狀態;圍繞著太極拳,溫縣也打造了一個(ge) 龐大的文化旅遊綜合體(ti) 。“根”主要指姓氏之根。河南省旅遊企業(ye) 在20世紀90年代,曾經掀起過一股尋根旅遊開發熱潮,有節事活動,有旅遊線路,也有景區點開發。“花”指牡丹花和菊花。洛陽和開封分別舉(ju) 辦的兩(liang) 大花會(hui) ,一度成為(wei) 河南省節事旅遊資源的主體(ti) 。

  在觀光旅遊時代,五大資源也一度被視為(wei) 河南省的核心文化旅遊產(chan) 品,長期是河南省文化旅遊的“定盤星”和“傳(chuan) 家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們(men) 早已進入了體(ti) 驗時代。體(ti) 驗時代的核心是體(ti) 驗產(chan) 品,而體(ti) 驗產(chan) 品的資源構成,必然與(yu) 觀光產(chan) 品的資源構成存在差異。這就需要更新認識,對文化旅遊資源進行擴容。例如,河南省有關(guan) 上古中華文明的考古遺址,如賈湖文化、仰韶文化、二裏頭文化等,其豐(feng) 富的文化遺存需要加以綜合整理,分門別類;曆史上的黃河景觀,治水名臣、治水措施、文化民俗、節事比賽、生活場景、曆史故事需要進一步挖掘;也需要對少林拳和太極拳的曆史發展、故事傳(chuan) 說、功夫套路、拳法圖譜、養(yang) 生文化、醫藥文化等開展專(zhuan) 項研究;除姓氏之根外,我們(men) 更加需要對河南省蘊含的中華文化之根、文明之根深度挖掘,把黃帝文化、河圖洛書(shu) 、天文節令的文化內(nei) 涵整理出來。“花”也不能再局限於(yu) 舉(ju) 辦兩(liang) 個(ge) 花會(hui) ,而是要全方位地把有關(guan) 的文化元素整理出來,如對有關(guan) 河南省名花的祥瑞、繪畫、雕塑、工藝、養(yang) 生等開展整體(ti) 研究。

  文化旅遊資源的擴容,可以為(wei) 下一步文旅文創融合提供更加寬廣的資源基礎,開拓投資主體(ti) 的視野,再經過精心設計、深度創意、科學開發,能夠打開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新領域。

  二、需要深化對文化旅遊資源的認識

  我們(men) 要建立對文化旅遊資源的多元性認識。要認識到有形的物質資源,也有不同的利用側(ce) 麵。資源絕不僅(jin) 有建築、景觀、園林這些傳(chuan) 統的麵相,它如同一麵多棱鏡,能夠折射出不同光彩。不同的時代,我們(men) 對其開發利用的重心存在差異,之前重視整體(ti) 建築之形,現在重視局部體(ti) 驗之樂(le) 。如一座古建築,其木構件經過創意,完全可以開發成兒(er) 童喜聞樂(le) 見的插裝玩具;一套嶽家軍(jun) 的八大錘,可以創意成為(wei) 一盒巧克力和棒棒糖;一片秦漢瓦當,其紋飾也可以製成餅幹糕點。我們(men) 可以根據時代消費取向,從(cong) 資源稟賦中選取打磨符合市場需求的資源側(ce) 麵。要重視無形資源的開發利用,尤其是一些文獻記載中的傳(chuan) 說故事,很多具有很高的開發價(jia) 值。如鄭州方特樂(le) 園中的聊齋項目,就是曆史故事與(yu) 虛擬現實有機結合的典範。

  要確立對文化旅遊資源的相關(guan) 性認識。文化旅遊從(cong) 本質上講,並不太注重曆史真實和考古真實,而是更重視“舞台真實”,這就為(wei) 文化旅遊資源的整合、利用提供了無限的基礎。如河洛古國發掘出了北鬥九星的象征性遺存,如開發文化旅遊,就可以主打上古天文主題,可以綜合吸收中外新石器時代各考古遺址的天文遺物和景觀資源,創意設計上古天文觀測的景觀、表演和體(ti) 驗,而不要僅(jin) 僅(jin) 拘泥於(yu) 我們(men) 所擁有的現實資源。

  要確立對文化旅遊資源的創意性認識。即對各類資源進行整合、分解、變形,作出深度的藝術加工,作出能夠顛覆人的常規性認識的新奇創意。比如,蓮生於(yu) 水中是常識,而我們(men) 曾根據文獻記載,為(wei) 少林寺武術館做出“火中生蓮”的創意,顛覆了人的認識常識,具有強大的旅遊吸引力。

  要確立對文化旅遊資源的辯證性認識。文化旅遊融合存在縮小化誤區和等同化誤區。人們(men) 往往不自覺地把多維的文化資源縮小化為(wei) 建築、園林景觀,把詩歌書(shu) 法、曆史文化或考古文化等同於(yu) 旅遊文化。如宋陵的七帝八陵,有著突出的曆史考古價(jia) 值,但並不能簡單等同於(yu) 文化旅遊價(jia) 值;又如20年前,不少景區熱衷於(yu) 建碑林,把書(shu) 法文化等同於(yu) 旅遊文化,造成許多的投資浪費;再如,有些曆史文物景區根據曆史記載,投入巨資複建仿古園林或寺廟建築景觀,卻忽視了這些屬於(yu) 傳(chuan) 統的“遍在性景觀”,根本不可能解決(jue) 遊客前來的動力問題。因此,文化旅遊資源有可能是百寶箱,裏邊包含著取之不盡的財富;文化旅遊資源也有可能成為(wei) 包袱,我們(men) 想丟(diu) 卻丟(diu) 不掉。關(guan) 鍵是如何科學認識文化資源,如何避免開發中存在的認識誤區,最終實現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

  三、需要確立文化旅遊融合的完整體(ti) 係

  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要避免觀光產(chan) 品單打一的情況,一開始就要形成完善的產(chan) 品體(ti) 係。在觀光旅遊時代,旅遊者注重景觀觀光,所以,開發完成後,基本上是靜態的觀光產(chan) 品,缺乏相關(guan) 產(chan) 品要素的配置。當前,旅遊發展已處於(yu) 成熟的體(ti) 驗時代,遊客不再滿足於(yu) 吃餃子,他們(men) 要動手和麵、剁餡、擀皮兒(er) ,自己包餃子、自己下餃子,在各種體(ti) 驗中尋找終極的旅遊樂(le) 趣。近年,隨著虛擬技術的發展,一些在現實中難以實現的場景也通過VR、AR、4D、5D、720度影院得以呈現,帶給遊客的體(ti) 驗感越來越強。因此,我們(men) 一定要注重特色產(chan) 品體(ti) 係的打造。當前較為(wei) 成熟的文化旅遊項目,至少要重視八大產(chan) 品體(ti) 係,分別是特色的景觀體(ti) 係、表演體(ti) 係、體(ti) 驗體(ti) 係、交通體(ti) 係、住宿體(ti) 係、餐飲體(ti) 係、節事體(ti) 係和商品體(ti) 係。這八類產(chan) 品體(ti) 係,可以使遊客消費從(cong) 點式消費走向鏈式消費,可以使盈利模式從(cong) 門票經濟走向產(chan) 業(ye) 經濟,可以使遊客體(ti) 驗從(cong) 單一體(ti) 驗走向綜合體(ti) 驗,確保文化旅遊項目形成排他性競爭(zheng) 優(you) 勢。而要形成這八大體(ti) 係,就需要組建複合型的專(zhuan) 家團隊,要有考古、曆史、文創、民俗、旅遊、藝術、古建等不同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參與(yu) 到專(zhuan) 家團隊中,為(wei) 確立文化旅遊體(ti) 係提供多學科人才的基礎支撐。

  總體(ti) 而言,構建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就要以創新性和係統性眼光,確立對文化旅遊資源的新認識,融入新發展理念,借鑒新科技成果,避免陷入認識誤區,做好文化旅遊資源的進一步挖掘整理工作,弄清家底;然後組建複合型專(zhuan) 家團隊,做好產(chan) 品體(ti) 係的創意策劃;最後再開展規劃建設工作,確保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取得實效。

  (作者係河南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