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就文物保護與(yu) 利用工作發表重要講話,“讓文物活起來”成為(wei) 廣大文博從(cong) 業(ye) 者的重要工作指引和原則,而基於(yu) 文物價(jia) 值之上的文創開發,就是一種“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方式。河南省文物事業(ye) 備受重視,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挖掘文物的多重價(jia) 值、傳(chuan) 播優(you) 秀中華文化,豐(feng) 富全社會(hui) 曆史文化滋養(yang) ,備受各界關(guan) 注。
一、文博文創產(chan) 業(ye) 麵臨(lin) 的發展瓶頸製約
河南省文博文創工作快速發展,從(cong) 不為(wei) 人知到家喻戶曉。如今文創工作已成為(wei) 博物館的標配,文博文創產(chan) 業(ye) 初具規模,一批優(you) 秀文創產(chan) 品讓博物館引領國潮風,輿論對文博文創的關(guan) 注度非常高,一方麵是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麵也是順應時代發展,助推了產(chan) 業(ye) 的發展。但不容忽視在發展中所積累的一些問題。
(一)政策依賴
政策是博物館開展文創工作的指揮棒,對文博文創產(chan) 業(ye) 的發展非常重要,但在特別強調政策重要性的同時,需要合適的度,太過依賴政策反而會(hui) 影響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二)經營級差
不同地域、不同層級博物館的文創收入差別很大。第三方數據顯示,國內(nei) 開展文創工作實現盈利的博物館數量不多,不足總量的10%,除故宮博物院等少數博物館之外,大多數博物館經營情況不容樂(le) 觀,尤其是市級及以下博物館。
(三)管理體(ti) 係
大多數國有博物館是公益一類事業(ye) 單位,這種單位性質在提供保障的同時,又帶來了與(yu) 文創經營性屬性之間的矛盾,博物館的文創工作人員普遍對自身職稱晉升與(yu) 獎懲製度不明朗感到焦慮。
(四)產(chan) 品趨同
產(chan) 品種類比較單一,且互相模仿跟風現象嚴(yan) 重;普遍欠缺對文物內(nei) 涵的深度挖掘,缺乏豐(feng) 富的內(nei) 容支持;產(chan) 品質量一般,性價(jia) 比不高;圍繞文創產(chan) 品產(chan) 生的爭(zheng) 議與(yu) 訴訟也時有發生,博物館在產(chan) 品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方麵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文創產(chan) 業(ye) 麵臨(lin) 的生態環境分析
文博文創產(chan) 業(ye) 的政策環境、人才環境、內(nei) 容生產(chan) 環境等方麵還存在著一些阻礙。
(一)政策體(ti) 係之間的矛盾
2016年,多部委聯合發布《關(guan) 於(yu) 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chan) 品開發的若幹意見》,一方麵強調試點單位可以通過知識產(chan) 權作價(jia) 入股等方式投資設立企業(ye) ,從(cong) 事開發經營,但另一方麵又規定文博單位要嚴(yan) 格按照事業(ye) 單位改革,堅持事企分開的原則。類似條款讓博物館在具體(ti) 工作中很難把握。
(二)政策落實過程缺乏推動力
中央政策的落實,需要各地出台配套的實施細則,但實踐中配套措施普遍滯後甚至缺乏,導致實施效果大打折扣。另外,有些配套的實施細則在關(guan) 鍵條款上不夠明確,進一步削弱了政策的可執行性。
(三)機構的調整與(yu) 協調難度較大
當相關(guan) 機構進行調整與(yu) 重組時,政策落實不可避免地會(hui) 受到影響。另外,多部門聯合下發的政策文件在執行中往往需要相關(guan) 部門之間協調一致,關(guan) 聯的部門越多,協調難度就越大,政策落實也更加困難。
(四)資源的整合機製不順
各地紛紛進行資源整合,組建文旅集團,將轄區內(nei) 的所有文博資源納入文旅集團,導致決(jue) 策鏈條變長,效率變低,原有從(cong) 業(ye) 人員積極性下降;有些地區將本區域全部文博文創開發經營事宜統一集中,指定一家專(zhuan) 門公司全權負責,打擊了文博單位的積極性。
(五)內(nei) 容生產(chan) 環節的合作尚在探索
與(yu) 相關(guan) 企業(ye) 進行合作是博物館開展文創工作的主流方式,但實踐中博物館與(yu) 合作企業(ye) 如何建立起一種符合市場規律、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並無多少合適經驗可以借鑒,目前尚處於(yu) 嚐試探索階段。
(六)文創人才培養(yang) 適配度不足
文博文創工作既需要一專(zhuan) 多能的複合型人才,也需要特定領域的專(zhuan) 門人才,而博物館受限於(yu) 事業(ye) 單位身份,對高端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吸引力不強;高校作為(wei) 主要的人才培養(yang) 機構,尚未與(yu) 博物館、文創企業(ye) 建立起順暢的合作機製,人才培養(yang) 與(yu) 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現象。
(七)IP體(ti) 係建設仍需完善
文博文創工作相關(guan) 各方都很重視IP的作用,但我國的文化產(chan) 業(ye) 起步較晚,國內(nei) 文化產(chan) 業(ye) 的IP建設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文博文創領域的IP建設尚處於(yu) 初級階段,對IP運營的認識不全麵,基礎性的知識產(chan) 權確權與(yu) 保護工作也較為(wei) 薄弱。
三、文博文創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文博文創授權機製,建立起以授權為(wei) 主的文創開發模式
文博文創的主要工作由博物館與(yu) 文創企業(ye) 一起完成,二者能形成順暢合力的前提是有一套完善的、公平互利的合作模式,而這個(ge) 模式的核心則是合適的博物館授權機製。
授權機製的建立離不開主管部門發布的權威政策指導。國家文物局曾於(yu) 2019年5月印發了《博物館館藏資源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授權操作指引(試行)》(下稱《指引》),旨在規範博物館文創產(chan) 品開發相關(guan) 授權工作,但由於(yu) 其成文時間早,可執行性不強,並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也不適用於(yu) 當前文博文創事業(ye) 的發展,而且《指引》所依據的法律規定與(yu) 政策文件在近幾年中出現了較大變化,相關(guan) 的條款也需要隨之修訂。
建議主管部門組織相關(guan) 各方開展專(zhuan) 題調研,盡快對《指引》進行修訂,使之更符合行業(ye) 發展趨勢、更具實操價(jia) 值,進而建立起完善的授權機製,並讓市場發揮決(jue) 定性作用,使博物館和文創企業(ye) 之間形成一套完善、靈活、公平互利的合作模式。
(二)推動產(chan) 業(ye) 政策文件落地、落細、落準
文博文創工作對政策的依賴度極強,建議主管部門在推出相應政策時應注重可執行性,使政策手段易於(yu) 落地實施、政策效果便於(yu) 進行考核。
落地,應明確具體(ti) 獎勵措施、具體(ti) 要求和關(guan) 鍵時間節點;落細,要求下一級單位配套實施細則的,應明確截止時間及責任部門;落準,對政策中與(yu) 其他文件相關(guan) 聯的條款,尤其是跨部門的關(guan) 聯條款,應組織人員謹慎研究、準確表述,使政策之間銜接順暢;尊重市場,對於(yu) 文創產(chan) 品的種類數量、優(you) 秀文創產(chan) 品的認定等,不做過多行政手段幹預。
(三)激活文博單位文創人員的內(nei) 生動力
文博文創單位的人員成分呈現多元化,訴求多元化,職稱評定對事業(ye) 單位人員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種有效手段,但相對於(yu) 博物館的其他工作而言,文創屬於(yu) 新設工作崗位,沒有相應的職稱評定體(ti) 係。博物館成立文創部門時,骨幹人員往往是從(cong) 其他部門調整而來,脫離了原工作內(nei) 容又必須按照原先的序列評定職稱,顯然不夠公平;新進人員則麵臨(lin) 著無合適職稱可以評定的尷尬局麵。
建議主管部門盡快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開展調研,尋找合適的解決(jue) 辦法,推出適合文博單位文創工作特點的職稱評定體(ti) 係,並製定相應的實施細則。
(四)知識產(chan) 權的保護力度是重中之重
對文博文創工作來說,沒有全麵的知識產(chan) 權確權,文博單位和文創企業(ye) 之間的授權合作、IP運營就很難有效開展;沒有強有力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文博單位、文創企業(ye) 、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得不到有效保障。為(wei) 推動文博文創工作的健康發展,政府、文博單位需要加大知識產(chan) 權保護力度。
建議政府主管部門定期組織相關(guan) 的業(ye) 務學習(xi) ,並將其納入事業(ye) 單位人員繼續教育體(ti) 係,持續提升從(cong) 業(ye) 者的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業(ye) 水平;協調知識產(chan) 權主管部門結合文博文創工作的特點,推出行業(ye) 性的確權與(yu) 維權指引,降低文博單位確權維權的難度與(yu) 綜合成本。文博單位要更加重視知識產(chan) 權的重要性,加強相關(guan) 人員配置,及時對本單位有關(guan) 權益進行確權,確保能熟練運用各種正當手段保護自己的權益,並對合作的文創企業(ye) 提出知識產(chan) 權保護工作方麵的具體(ti) 要求。
(作者係18luck官方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