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信陽等地對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信陽“1335”工作布局中明確信陽發展三大定位,其中提出,信陽要建設“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做到交通聯通、產(chan) 業(ye) 貫通、創新融通、要素協同,主動融入長三角發展,積極合作、互利共贏。
一、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基本情況
長江三角洲(簡稱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麵積35.8萬(wan) 平方公裏。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按照《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ti) 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要緊扣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戰略定位,不斷增強長三角地區創新能力和競爭(zheng) 能力,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長三角是引領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經濟總量約占全國1/4.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位居全國前列。長三角科技創新優(you) 勢明顯,科教資源豐(feng) 富,區域創新能力強,年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均占全國1/3左右,科創產(chan) 業(ye) 融合緊密。
二、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必要性與(yu) 可行性的SWOT分析
(一)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優(you) 勢
在信陽的發展曆程中,“前沿、生態、民智”三大優(you) 勢發揮了巨大作用。結合三大優(you) 勢,進行相關(guan) 數據分析,我們(men) 認為(wei) ,推動信陽高質量發展,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信陽更具有區位優(you) 勢突出、生態優(you) 勢明顯、文化優(you) 勢相連三個(ge) 方麵的現實基礎和有利條件。
比如,信陽具備深度融入長三角的便捷的區位優(you) 勢,信陽絕大部分地區地處淮河以南、長江以北,為(wei) 典型的江淮地區。區位的特點及文化的認同,使信陽與(yu) 長三角地區有天然的緊密聯係。信陽位於(yu) 長三角西側(ce) 連接處,與(yu) 長三角地區山水相連,區位優(you) 勢十分明顯。同時,各種橫向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使信陽在全國東(dong) 西大通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也強化了信陽與(yu) 長三角地區的密切往來溝通,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斷強化。
(二)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劣勢
信陽與(yu) 長三角多數地區處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梯度差異客觀存在。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水平、產(chan) 業(ye) 發展現狀、科創綜合實力等方麵均存在較大差距。比如,2021年,信陽三次產(chan) 業(ye) 結構為(wei) 19.6∶34.7∶45.7.蘇州的三次產(chan) 業(ye) 結構為(wei) 0.8∶47.9∶51.3.信陽工業(ye) 基礎薄弱,工業(ye) 化水平較低。差距的客觀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合作空間。
(三)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機遇
一是重大的政策機遇。近幾年,信陽不斷獲得各級發展戰略的支持,正麵臨(lin) 多重利好政策疊加的機遇。信陽是《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規劃》確定的3個(ge) 核心發展城市之一,是《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確定的3個(ge) 核心發展城市之一,是《關(guan) 於(yu) 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的指導意見》確定的重點支持地區,《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明確了信陽與(yu) 蘇州建立對口合作關(guan) 係,信陽正高標準高質量謀劃建設豫東(dong) 南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信陽高新區成為(wei) 國家級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等。
二是全國產(chan) 業(ye) 調整機遇。東(dong) 南沿海地區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大量勞動密集產(chan) 業(ye) 亟須向中西部轉移,這為(wei) 信陽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提供了機遇。
三是與(yu) 長三角地區產(chan) 業(ye) 層次互補。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等產(chan) 業(ye) 是信陽“1335”工作布局中明確的重點發展產(chan) 業(ye) ,與(yu) 長三角特別是蘇州的產(chan) 業(ye) 高度契合,有著廣闊的合作協作空間。
(四)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挑戰
信陽是一個(ge) 傳(chuan) 統農(nong) 區,與(yu) 長三角地區相比,經濟基礎薄弱。在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進程中,我們(men) 認為(wei) ,要積極應對以下幾個(ge) 挑戰:區域非均衡力的聚集作用導致各種生產(chan) 要素單向流動;創新能力的區位鎖定,知識溢出的局域性;初始非對稱的強路徑依賴導致經濟係統的內(nei) 生動力不足,馬太效應強化等。
三、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對信陽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影響
(一)要素注入效用
信陽發展的顯著特點是自然資源、勞動力等要素豐(feng) 富,而資本、技術、知識等經濟要素嚴(yan) 重短缺。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必然伴隨著資本、技術的連通,也伴隨著其他無形要素,如勞動者技能、知識和生產(chan) 技術等的交流,從(cong) 而形成要素注入效用,為(wei) 區域經濟的起飛創造條件。
(二)結構優(you) 化效用
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將對信陽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生深遠影響。一方麵,可以吸引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移入,實現新的生產(chan) 函數的導入,改變勞動和資本的邊際效率,從(cong) 而逐步提高整個(ge) 產(chan) 業(ye) 技術集約化程度,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向高級化方向演進。另一方麵,可以打破信陽原有的低水平的供給與(yu) 需求結構,實現產(chan) 業(ye) 結構的合理化,充分利用區域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項資源,促進國民經濟各部門協調發展。
(三)開放帶動效用
在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進程中,將使來自發達區域的開放發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為(wei) 信陽帶來先進的發展理念、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從(cong) 而形成帶動效應。
四、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思路與(yu) 建議
“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是信陽對自身未來發展的清晰定位。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更是一種積極作為(wei) 的創新發展舉(ju) 措,將借助強有力的外部衝(chong) 擊和帶動,破除信陽經濟發展的路徑依賴,從(cong) 根本上改變原有經濟增長方式的“黏性”,打造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重要節點城市,實現發展質的突破。
(一)路徑:建立“一點一線一帶”的融入新格局
“一點”,即蘇信對口合作,通過兩(liang) 個(ge) 城市點對點的合作,帶動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
“一線”,即公鐵水空四條東(dong) 西連接線統籌發展,以基礎設施聯通助力信陽與(yu) 長三角各地緊密聯係,推動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
“一帶”,即以淮河生態經濟帶為(wei) 依托,對接長江經濟帶,拓展政策優(you) 勢,加強產(chan) 業(ye) 分工協作,促進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
(二)建議:建立高效的合作機製
一是多層次開展產(chan) 業(ye) 合作。要立足信陽的產(chan) 業(ye) 基礎和比較優(you) 勢,因地製宜,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機製平台建設等,推動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的差異化合作,多種形式支持信陽發展壯大各類特色產(chan) 業(ye) ,引導長三角社會(hui) 資本到信陽投資興(xing) 業(ye) ,積極探索跨地區利益分享機製,不斷激發信陽的內(nei) 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二是推動共建產(chan) 業(ye) 園區。通過多種形式共建產(chan) 業(ye) 合作平台,擴大對口合作空間,打造飛地經濟,提升局部梯度,為(wei) 信陽融入長三角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提供有效載體(ti) 。建議信陽立足全域,以豫東(dong) 南高新區和信陽高新區為(wei) 重點,與(yu) 長三角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對口合作,高標準高質量謀劃建設“合作產(chan) 業(ye) 園區”,著力打造豫南地區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集聚區。
三是推動雙方科創合作。信陽要充分借力長三角的人才、科技等優(you) 勢。尤其通過蘇信對口合作,積極謀劃在蘇州建立信陽企業(ye) 科創中心,幫助在信企業(ye) 將研發部門轉移至“科創中心”集聚,將其打造成信陽招商引“智”、產(chan) 業(ye) 轉型的重要平台,借力蘇州乃至長三角的創新資源提升信陽企業(ye) 科技創新能力。
四是推動產(chan) 業(ye) 貫通。基於(yu) 信陽要素稟賦和比較優(you) 勢,堅持市場化原則,聚焦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推動信陽在綠色食品、紡織服裝、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領域與(yu) 長三角實現精準產(chan) 業(ye) 合作,推動產(chan) 業(ye) 貫通和協同,推動信陽有序承接長三角產(chan) 業(ye) 轉移,鏈式發展產(chan) 業(ye) 集群。
五是加強人才培養(yang) 合作。建立人才常態化赴長三角學習(xi) 培訓機製,建立高效的幹部雙向掛職學習(xi) 機製,加強人力資源的技能培訓和職業(ye) 指導。
(課題組主持人:張 臻 課題組成員:劉翔雁 楊刻儉(jian) 崔俊敏 周 波 陳 爽 湯 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