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鶴壁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鶴壁市社科聯課題組2024-01-29

  如何依托文化資源稟賦和產(chan) 業(ye) 資源優(you) 勢,挖掘新動能,提振文旅消費,快速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既是落實河南省“十大戰略”的客觀要求,更是鶴壁市加快建設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的必然選擇。為(wei) 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注重頂層設計,樹牢文旅融合新理念

  (一)聚焦核心要義(yi) ,更新融合理念

  要樹牢“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高質量文旅融合理念,從(cong) 思想深處深刻認識到文化資源是旅遊發展的核心資源,旅遊是文化建設的動力和文化傳(chuan) 播的重要載體(ti) ,在“主動融”“深度融”“創新融”上發力。

  (二)加強規劃引領,堅持高位推動

  在已製定的現有發展規劃的基礎上,加大對非遺文化、鄉(xiang) 村旅遊、紅色文化等專(zhuan) 項規劃的頂層設計,如出台《文旅融合視域下推進鶴壁市地方圖書(shu) 館轉型發展規劃》《鶴壁市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示範城市建設工作方案》等。

  二、加強精準定位,提質文旅融合新業(ye) 態

  (一)以創建全國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示範區為(wei) 抓手,積極發展“美食+工業(ye) 遊”

  建議以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為(wei) 依托,打造以永達、飛天、春黎、淇花等企業(ye) 為(wei) 龍頭,以畜禽肉調理食品、糧油精深加工、麵點、預製菜肴、穀物脆片等為(wei) 線上明珠的“美食之旅”工業(ye) 遊,借助永達100多種食品被列為(wei) 航天員食品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通過線上微直播、線下打造專(zhuan) 供參觀“航天美食”流水線過程的形式,實現工業(ye) 與(yu) 旅遊的碰撞融合。

  (二)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wei) 抓手,升級發展“生態+康養(yang) 遊”

  要加快升級打造以淇河國家濕地公園、淇水詩苑、淇水櫻花園、五岩山、西頂村和張家溝等為(wei) 依托的高效優(you) 質自然生態康養(yang) 遊,特別是重點麵向“銀發人群”、亞(ya) 健康人群和追求高品質健康生活的人群打造旅居社交平台,以“國家森林城市”為(wei) 契機,促進“大自然”“大健康”“大養(yang) 生”有機融合,加快發展森林旅遊、森林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

  (三)以創建國家共同富裕示範區為(wei) 抓手,升級發展“紅色+研學遊”

  一方麵,深耕紅色沃土,提高開發水平。升級打造以石林會(hui) 議舊址、大河澗鄉(xiang) 紅色教育基地、中共林安湯邊工作委員會(hui) 舊址、淇縣大石岩村紅館等紀念場館和革命遺址為(wei) 依托的紅色愛國遊,努力實現建成全國著名的“紅色文化製高點、初心教育打卡地”的目標。與(yu) 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全麵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展示;與(yu) 各種藝術形式相結合,以歌曲、小品、情景劇等形式,生動講述紅色故事;與(yu) 相關(guan) 主題活動相結合,深度開發同政府、企業(ye) 、院校合作的紅色旅遊模式,將紅色旅遊項目搬進機關(guan) 、企業(ye) 、課堂;與(yu) 周邊地市紅色教育相結合,研究製定跨區域紅色旅遊合作規劃,加強與(yu) 周邊安陽、濮陽、新鄉(xiang) 等地的交流與(yu) 合作,充分發揮旅遊資源的聚合效應。另一方麵,守好文化的根與(yu) 魂,加大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利用。以大遺址作為(wei) 文旅融合突破口,打造以辛村遺址、劉莊遺址、黎陽倉(cang) 遺址為(wei) 依托的考古研學遊,加快推進豫北文物整理基地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通過開展模擬考古,觀摩文物修複室、考古實驗室,考古拓畫以及考古盲盒等“考古拾趣”係列活動,努力打造考古文化體(ti) 驗目的地,建成全省考古旅遊先行區。

  (四)以創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試驗區為(wei) 抓手,升級發展“農(nong) 耕+休閑遊”

  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糧食安全等,以浚縣黎陽故城遺址、浚縣縣衙糧倉(cang) 、淇縣良相坡、淇濱區太宗農(nong) 耕文化博物館等為(wei) 依托,升級發展農(nong) 耕休閑遊。可建設一個(ge) 以農(nong) 耕文化為(wei) 核心的學習(xi) 型實踐基地,打造集傳(chuan) 統農(nong) 具展示區、鄉(xiang) 村生活體(ti) 驗區、非遺手工體(ti) 驗區、年代換裝打卡區等實體(ti) 場景於(yu) 一體(ti) 的商圈田園;此外,還可依托鶴壁市高標準農(nong) 田開展現代化農(nong) 業(ye) 觀光旅遊,建設麥田樂(le) 園,利用數字技術創作麥田畫,修建觀光棧道、小火車軌道、特色觀光塔等。

  三、提升科技賦能,創新文旅融合新形式

  (一)加快元宇宙布局

  首先,做好頂層設計,為(wei) 文旅元宇宙發展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以《河南省元宇宙產(chan) 業(ye) 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為(wei) 契機,盡快出台《鶴壁市“元宇宙”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將元宇宙產(chan) 業(ye) 納入鶴壁市重點發展的產(chan) 業(ye) 範疇。其次,通過元宇宙虛實結合技術,打造線下沉浸式文旅產(chan) 品。建議由市文廣旅局牽頭,協調有關(guan) 縣區政府在鹿台閣、辛村遺址、鍾樓、雲(yun) 夢山、文化中心等特色區域大力推進線下沉浸式文旅場景建設。例如,基於(yu) 虛擬現實技術,在鹿台閣再現《封神演義(yi) 》的三維立體(ti) 影像,在雲(yun) 夢山再現鬼穀子講學的數字影像。同時,可借鑒廣州南沙推出元宇宙服務大廳,實現雲(yun) 窗口“一對一”實時視頻客服、“港澳身邊辦”等功能,助力鶴壁市創建國家營商環境試驗區。最後,通過元宇宙虛擬重現技術,打造線上平行世界旅遊體(ti) 驗。建議建立虛擬技術基地,將鶴壁市各個(ge) 特色旅遊景點虛擬為(wei) 三維景區,如通過對景區空間掃描,將浚縣古城或朝歌裏文化風情街遷移至雲(yun) 端平台,實現線上可完成與(yu) 線下完全一致的參觀、社交、消費購物行為(wei) 。

  (二)加快文旅文創IP化

  著力打造影視IP。可憑借鶴壁市優(you) 美的自然生態環境、豐(feng) 富的傳(chuan) 統文化和曆史人物以及牛派知名藝術品牌等,加大與(yu) 知名影視公司的合作力度,自創和合創出更多的優(you) 秀影視劇,實現一部劇帶動一座城。著力打造淇河文化IP。充分挖掘淇河詩經文化內(nei) 涵,以作為(wei) 見證先秦愛情的河流——淇水為(wei) 依托,以年輕群體(ti) 為(wei) 受眾(zhong) 對象,建立愛情博物館。可在館內(nei) 設置不同主題區域,包括表白館、分手館、信物館以及愛情銀行等,將《詩經》裏關(guan) 於(yu) 愛情的詩句演繹及解讀與(yu) 現代年輕人的愛情觀念發生融合和碰撞。著力打造非遺IP。利用新媒體(ti) ,打造非遺數字平台。可聯動眾(zhong) 多品牌及非遺傳(chuan) 承人打造“鶴壁非遺江湖”,演繹非遺故事。還可策劃數字藏品發行,加大推介宣傳(chuan) 辛村遺址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銅器——康侯簋等,通過科技與(yu) 藝術的融合,以數字化處理的方式“活化”文博資源。著力打造道德IP。以“善作善城富美鶴壁”城市建設主題為(wei) 依托,以山城區創新打造的“善行山城”品牌為(wei) 抓手,塑造一批知名的“善文化”IP,推動“善文化”IP與(yu) 城市宣傳(chuan) 、社會(hui) 治理、產(chan) 品銷售、文化創意等領域跨界融合。

  四、加強宣傳(chuan) 推介,講好文旅融合新故事

  (一)打造文旅IP形象宣傳(chuan)

  可針對鶴壁市不同縣區的特色文旅資源設計並不斷完善“1+6”可愛卡通文旅IP形象,“1”即鶴仙子(代表鶴壁),“6”包括淇晶晶(代表淇河詩經文化)、櫻美美(代表櫻花文化)、浚苗苗(代表古廟會(hui) 民俗文化和農(nong) 業(ye) 現代化)、石林林(代表紅色石林文化)、朝吒吒(代表殷商文化)和驢辿辿(代表古村落文化)。

  (二)加大節會(hui) 宣傳(chuan)

  精心謀劃各種會(hui) 展、節慶、賽事、季節遊和演藝活動,增強遊客的體(ti) 驗感和推介動力。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軟件,借助“網紅效應”,大力開展直播旅遊,利用其傳(chuan) 播速度快、曝光度高、影響力大等優(you) 勢,帶動旅遊人氣,增強遊客旅遊和消費的黏性。

  (三)強化線上線下體(ti) 驗

  加快推進完善智慧旅遊建設,通過5G、VR等多樣化的現代技術運用,實現“現場直播引領+線下實體(ti) 消費”雙輪驅動,謀劃一場能把“朝歌文化”、軍(jun) 事文化、淇河文化、中醫藥文化等係列文化符號融入的大型情景表演,增強留客能力,真正推動文化功能與(yu) 旅遊價(jia) 值的全鏈條融合。可借鑒《新千裏江山圖》的表現形式,以“鶴仙子”為(wei) 向導,通過對全市特色景區空間的掃描或繪畫,以講故事的形式串聯呈現文旅資源,擴大鶴壁知名度。

  (課題組主持人:馬吉芳 課題組成員:陳書(shu) 恒 刁曉輝 趙存社 陳曉娟 蘆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