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平頂山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平頂山市社科聯課題組2024-01-29

  作為(wei) 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煤資源既成就了平頂山的輝煌,也一度帶來“資源陷阱”的困擾。如何高質量轉型發展成為(wei) 平頂山的曆史性課題。課題組緊緊圍繞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這一主題,總結過去平頂山作為(wei) 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成就,深刻分析當前平頂山轉型發展麵臨(lin) 的現實問題,並針對性提出未來走好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的對策和建議。

  一、平頂山轉型發展的成就

  在新發展格局下,平頂山在解答資源型城市轉型這道關(guan) 鍵命題過程中,堅持以轉型為(wei) 綱,實現了三個(ge) 轉變,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城市高質量轉型的新路。

  一是由老工業(ye) 基地向中國新材料基地轉變。近年,平頂山聚力調結構、促轉型,構建了“一主兩(liang) 優(you) 四新多支撐”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產(chan) 業(ye) 發展由“一煤獨大”變為(wei) “多業(ye) 並進”。平頂山形成尼龍新材料為(wei) 核心主導產(chan) 業(ye) 的全球最完整大尼龍產(chan) 業(ye) 鏈,被命名為(wei) “中國尼龍城”。太陽能光伏矽刃料產(chan) 能世界第一,工程塑料產(chan) 能亞(ya) 洲第一,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chan) 能全國第一,已在我國新材料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特鋼不鏽鋼和電氣裝備製造兩(liang) 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鞏固壯大,成為(wei) 全國重要的特寬厚鋼板研發製造基地,1000千伏超高壓電器市場占有率在40%以上;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儲(chu) 能、數字經濟四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強勢躍升,平頂山已在我國新材料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

  二是由過度依賴資源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近幾年,平頂山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擺脫戀煤情結和資源依賴,依靠創新壯大動能、蓄勢賦能,實現彎道超車。目前,各類創新平台達到732家,其中省級以上278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和高新技術企業(ye) 分別達506家、218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比重31.7%。創新藥物阿茲(zi) 夫定成為(wei) 首個(ge) 國產(chan) 新冠口服藥,己二腈、對位芳綸等一批“卡脖子”技術獲得突破,高壓輸變電、8N超高純銅提純等關(guan) 鍵技術世界領先,“高校院所+技術平台+產(chan) 業(ye) 基地”模式全國推廣,創新引領的轉型之路越走越寬廣。

  三是由交通節點城市向綜合交通樞紐轉變。近年,平頂山在交通建設上著眼長遠謀劃布局,內(nei) 暢外聯協同發力,堅決(jue) 補齊短板,推動優(you) 勢再造。一方麵對內(nei) 織密交通網、暢通微循環,平寶、平郟、平葉等快速通道建成通車,形成“兩(liang) 環九放射”快捷路網;另一方麵對外打通大“動脈”、提升通達力,鄭萬(wan) 高鐵開通讓平頂山邁入“高鐵時代”。平漯周、呼南兩(liang) 條高鐵有序推進,孟平鐵路複線、周南高速、堯欒高速、汝登高速通車,沙河即將複航通江達海,魯山機場和焦唐、焦平、葉魯3條高速陸續實施,平頂山將成為(wei) 河南省為(wei) 數不多擁有“公鐵水空”綜合交通網的城市,為(wei) 發展樞紐經濟創造絕佳條件。

  二、平頂山高質量轉型發展存在的問題

  河南省“十大戰略”背景下,平頂山“壯大新動能、奮進百強市”的一係列創新實踐成果顯著,但平頂山市在轉型過程中尚有一些細化問題仍需要持續關(guan) 注。

  一是路徑依賴亟須加力突破。在長期發展中,一煤獨大、國企獨大現象較為(wei) 突出,民營經濟發展不活躍,對GDP貢獻率不高,民營經濟增加值占生產(chan) 總值比重長期保持在58%—60%,低於(yu) 全省65%以上的平均水平。產(chan) 業(ye) 發展上局限於(yu) 原有的發展觀念、技術軌道和製度體(ti) 係,阻礙接續替代產(chan) 業(ye) 的培育和發展,一些幹部“想資源、盼資源,離了資源沒法幹”,一些企業(ye) 家熱衷於(yu) “開礦挖山掙快錢”,整個(ge) 社會(hui) 開放意識、化解市場風險能力不強。

  二是創新活力尚未充分釋放。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是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支撐。近年,創新對平頂山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漸凸顯,但創新整體(ti) 實力不強、活力不足、引領帶動能力不夠的基本麵沒有根本改變。比如,創新主體(ti) 數量偏少偏弱,鄭州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4092家,洛陽市有899家,平頂山市僅(jin) 有218家,這與(yu) 打造鄭洛平“新三角”的目標要求還不相符。

  三是營商環境難題凸顯。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jin) 是市場主體(ti) 應對外部衝(chong) 擊挑戰、鞏固經濟恢複發展的基礎,而且對於(yu) 長遠孕育更多新動能、激發更多新活力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平頂山市整體(ti) 營商環境在每年河南省營商環境評價(jia) 中排名靠後,與(yu) 先進地區特別是鄭州和洛陽存在不小差距。這也是造成高端技術人才相對缺乏、人才外流現象突出和約束招商引資、吸引高端項目落戶的瓶頸因素。

  四是縣域經濟整體(ti) 實力偏弱。全市縣域麵積7425.2平方公裏、占全市94.2%,人口376.4萬(wan) 、占全市常住人口75.5%,但是縣域經濟整體(ti) 塊頭不夠大,500億(yi) 級的僅(jin) 有汝州市1個(ge)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yi) 元以上的有汝州市和寶豐(feng) 縣2個(ge) 。從(cong) 省內(nei) 對比看,根據省社科院發布的2017—2019年全省104個(ge) 縣(市)經濟發展質量總體(ti) 評價(jia) 結果,汝州市位列第18位、舞鋼市位列第36位、寶豐(feng) 縣位列第42位、郟縣位列第83位、魯山縣位列第85位、葉縣位列第96位,強縣少、規模小、縣域發展不均衡的情況依然存在。

  三、平頂山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鷹城的過程中,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引導各方麵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全方位、深層次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

  一是突出延鏈建群,做強主導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上向“質”向“優(you) ”,產(chan) 業(ye) 升級上向“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著力築牢“一主兩(liang) 優(you) 四新多支撐”的多元現代化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上著力夯實“三大支柱”,即尼龍新材料、特鋼不鏽鋼、電氣裝備製造。尼龍新材料重點是推動中國尼龍城向全域拓展,進一步提高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夯實行業(ye) 領先地位;特鋼不鏽鋼、電氣裝備製造重點是抓好特鋼加工特種裝備製造、電氣裝備、高低壓電氣3個(ge) 專(zhuan) 業(ye) 園建設,持續擴大產(chan) 業(ye) 規模。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著力發展“四大領域”,即生物醫藥、新能源儲(chu) 能、高端裝備製造、數字經濟,可以借鑒合肥經驗,抓緊製訂行動計劃,出台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支持政策,盡快編製重點產(chan) 業(ye) 發展全景圖,設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金,集中精力引進一批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品牌產(chan) 品、核心技術、重點團隊,構建起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四梁八柱”。

  二是突出主體(ti) 培育,建好創新體(ti) 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加強資源能源開采利用等關(guan) 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的研發攻關(guan) ,提升行業(ye) 創新發展水平。加快5G、雲(yun) 計算、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大力促進科技創新生態建設,營造更加開放、公平、靈活的創新創業(ye) 環境,引進和培養(yang) 一批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和團隊,補齊轉型發展的技術和人才短板。

  三是突出項目支撐,擴大有效投資。樹牢項目為(wei) 王導向,推進項目建設。圍繞中國尼龍城建設,著重抓好年產(chan) 5萬(wan) 噸己二腈、尼龍織造產(chan) 業(ye) 園、37萬(wan) 噸雙酚A、神馬股份退城進園等重點項目;圍繞新型能源城建設,著重抓好2×66萬(wan) 千瓦熱電、魯山抽水蓄能電站等重點項目;圍繞文旅康養(yang) 城建設,著重抓好堯山文化旅遊生態綜合體(ti) 、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白龜湖旅遊度假區等重點項目建設;圍繞綠色食品城建設,著重抓好汝州生豬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郟縣雪花紅牛養(yang) 殖、舞鋼鴿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等重點項目;圍繞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著重抓好蔚源生物醫藥中間體(ti) 、恒海智能電網設備製造等重點項目。

  四是突出便民助企,創優(you) 營商環境。用好改革關(guan) 鍵一招,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健全守信踐諾機製,持續創優(you) 生態環境、人文環境、營商環境、法治環境,以宜居宜業(ye) 宜創新的良好環境,讓近者悅、遠者來,更好吸引留住人才、集聚創新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ou) 化服務。優(you) 化市場信用環境,對企業(ye) 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措施,引導鼓勵企業(ye) 誠信經營。

  (課題組主持人:薛改輝 課題組成員:陳 滿 嶽澤楠 喬(qiao) 東(dong) 麗(li)  馬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