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思潮的辨析與引領”理論研討會成功召開

河南省社科聯  2021-10-22

1634863147948197.png

  10月21日上午,2021年(第十屆)河南社會(hui) 科學學術年會(hui) 分會(hui) 場之三——“當代社會(hui) 思潮的辨析與(yu) 引領”理論研討會(hui) 成功召開。本次會(hui) 議由省社科聯主辦,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研究院承辦。會(hui) 議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進行,分別由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劉呂紅教授、省社科聯學會(hui) 處處長宋淑芳、鄭州大學社科處副處長樊紅敏教授主持。

1634863177529491.png

  省軍(jun) 區少將政委徐元鴻參加研討,他從(cong) 新時代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獨特視角,圍繞當代社會(hui) 思潮的辨析和引領這一主題作了發言。他指出,加強全民國防教育是國之大事,人人有責。要站在政治和戰略全局高度,正確認識和處理經濟建設與(yu) 國防建設的關(guan) 係,加強軍(jun) 地密切合作,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推動國防教育進黨(dang) 校、進學校、進媒體(ti) 。高校國防教育至關(guan) 重要,要抓實大學生軍(jun) 訓、抓好大學生在校期間全程國防教育、探索適宜增強大學生國防觀念的管理模式。

1634863197999927.png

  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研究員以《構建有引領力和凝聚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第二個(ge) 百年新征程意識形態建設》為(wei) 題作會(hui) 議主旨發言。他指出,構建有引領力和凝聚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本質上是增強主導力和認同力。就內(nei) 容來說,要增強凝聚力、引領力、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影響力“六力”;就輿論引導而言,要提高傳(chuan) 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四力”;就隊伍建設來講,要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四力”。構建有引領力和凝聚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需要把握社會(hui) 思潮多元多樣多變、交流交融交鋒的趨向和網絡這個(ge) 社會(hui) 思潮策源和傳(chuan) 播的主要載體(ti) ,需要引領和辨析普世價(jia) 值、民粹主義(yi) 、曆史虛無主義(yi) 、泛娛樂(le) 主義(yi) 等當前國內(nei) 外主要社會(hui) 思潮。構建有引領力和凝聚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實際上是話語權的問題、是軟實力的問題、是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問題,需要樹立中國之中國、亞(ya) 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的大視野,需要實現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挨罵”問題。構建有引領力和凝聚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需要形成個(ge) 體(ti) 價(jia) 值觀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的雙循環、形成“中國價(jia) 值”與(yu) “人類共同價(jia) 值”的雙循環,建設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和國際話語權。

1634863214253245.png

  省社科聯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李新年研究員在致辭中對河南社會(hui) 科學學術年會(hui) 創辦10年來的發展作了簡要回顧,並介紹了2021年(第十屆)河南社會(hui) 科學學術年會(hui) 的開展情況,希望與(yu) 會(hui) 的各位專(zhuan) 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就如何科學把握當代社會(hui) 思潮,如何進行當代社會(hui) 思潮的引領,進行充分的交流研討,多提出一些有針對性、有價(jia) 值的對策建議。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朱金瑞教授、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餘(yu) 麗(li) 教授等十餘(yu) 位省內(nei) 專(zhuan) 家學者分別圍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倫(lun) 理精神的生成機理和基本經驗”“提升新時代中國國際話語權”“新媒體(ti) 環境中社會(hui) 思潮的傳(chuan) 播特征及其引導策略”等問題作了交流發言。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宋朝龍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張誌丹教授、江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院長徐玉生教授分別圍繞西方金融資本主義(yi) 的21世紀新版大蕭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經驗、曆史虛無主義(yi) 批判等問題應邀作了線上發言。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一致認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社科工作者必須主動辨析社會(hui) 思潮,及時開展針對性、精準化的思想引領,從(cong) 理論上正本清源,幫助人民群眾(zhong) 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哲學社會(hui) 科學領域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陣,廣大社科工作者要始終高舉(j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偉(wei) 大旗幟,善於(yu) 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剖析各種社會(hui) 思潮,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回應、批駁和抵製各種錯誤的社會(hui) 思潮,為(wei) 鞏固全黨(dang) 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為(wei)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作出貢獻。

  按照本屆學術年會(hui) 的安排,10月底前省社科聯還將聯合有關(guan) 省級學會(hui) 、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高校陸續舉(ju) 辦3場分會(hui) 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