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文源字宗: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曆史坐標

《中原智庫》(2020)  李豔華2021-01-20

站在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新起點的時代背景下,明確認識漯河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曆史坐標和現實脈絡,對創建工作的思想凝聚、力量調動、任務落實有著至關(guan) 重要的意義(yi) 。  

一、文化之源:賈湖遺址的曆史文化定位  

講清楚作為(wei) 文化源頭之一的賈湖遺址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積澱和定位,是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創建的基石和底氣。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總結古人造字的原則即“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即近的從(cong) 我們(men) 自身取象,遠的從(cong) 天地萬(wan) 物取象。古人在觀察自身和萬(wan) 物的基礎之上初造了“文”,隨著社會(hui) 生活的發展,“文”已經不能滿足我們(men) 記錄語言的需要,古人采用文與(yu) 文的組合方式又造了“字”。即《說文解字敘》中所說:“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是事物形象的本來麵目,字是文與(yu) 文結合滋生出來的、逐漸多起來的現象。也就是我們(men) 現在所說的“獨體(ti) 為(wei) 文,合體(ti) 為(wei) 字”。  

賈湖契刻符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刻在甲骨和泥陶上的契刻符號,1987年出土於(yu) 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曆史。賈湖契刻共發現17例,分別刻在甲、骨、石、陶器上,其中龜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點均是契刻而成。專(zhuan) 家研究,刻符結構為(wei) “橫”“點”“豎”“撇”“捺”“豎勾”“橫折”等筆畫,書(shu) 寫(xie) 特點也是先橫後豎,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裏後外。這些刻符無論起筆、落筆還是整體(ti) 的結構,都跟我們(men) 現在的漢字非常接近。  

專(zhuan) 家研究認為(wei) ,這些8000年前的符號,具有原始文字的性質,與(yu) 商代甲骨文可能有某種繼承關(guan) 係,“賈湖契刻的發現,為(wei) 商代甲骨文的曆史源頭探索提供了可靠的證據”。賈湖發現的契刻符號,早於(yu) 安陽殷墟的成熟文字甲骨文4000多年,比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和山東(dong) 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文字早2000年,領先於(yu) 素稱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紙草文和兩(liang) 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為(wei) 止人類所知最早的文字雛形。因此,很多專(zhuan) 家認為(wei) ,漢字的起源很可能就在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就目前文字的出土與(yu) 研究現狀來看,賈湖刻符可以稱得上中華文字的源頭之一。  

文化是相對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chan) 品。文化早於(yu) 文明而產(chan) 生,在賈湖遺址上,先後進行了8次考古發掘,大量文物標本證明,賈湖先民已掌握了房屋構築、製陶、磨鋸、鑽孔、漁獵工具製作、稻作農(nong) 業(ye) 、釀酒、人工養(yang) 殖等多種技能,在音樂(le) 文化、宗教文化、字符創造等方麵更展現出創造的智慧。賈湖遺址所表現出來的獨具特色、燦爛輝煌的賈湖文化是中華民族曆史長河中第一個(ge) 具有確定時期的文化遺存,是“人類從(cong) 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道門檻”,因此被評為(wei) 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鐫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顯要位置,垂青史冊(ce) 。  

賈湖遺址一開始被認為(wei) 是裴李崗文化遺存,但很快人們(men) 就發現,這種文化有著自己獨特之處。其骨笛、龜甲等文化因子,並沒有出現在比其時代晚的裴李崗文化中。從(cong) 賈湖遺址有形的文化呈現,我們(men) 更能體(ti) 味到漯河先民求生圖存、追求進步、探索創新的無形精神內(nei) 韻。因此,賈湖遺址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漢字源頭之一和中華文化源頭之一,這是中華漢字文化名城能夠走出中華、走向世界的最為(wei) 重要和關(guan) 鍵的曆史文化定位。  

二、字學宗師:許慎文化的曆史地位  

漯河不僅(jin) 出土了“漢字之源”——賈湖契刻符號,而且誕生了一代字學宗師許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許慎文化對中華漢字文化體(ti) 係具有奠基性的重要貢獻。許慎文化之根在漯河,是漯河的優(you) 勢和特色,也是建設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核心內(nei) 容和有力支撐。  

許慎生平事跡曆史記載甚少,隻有《後漢書(shu) ·儒林傳(chuan) 》有許慎傳(chuan) 略:“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wei) 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wei) 郡功曹,舉(ju) 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yu) 家。初,慎以五經傳(chuan) 說臧否不同,於(yu) 是撰為(wei) 《五經異義(yi) 》,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chuan) 於(yu) 世。”  

雖然這85個(ge) 字的記載過於(yu) 簡略,但絲(si) 毫不影響許慎作為(wei) 經學家、文字學家的崇高地位。許慎耗費30多年心血,編撰了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使漢字的形、音、義(yi) 第一次得到規範和統一,比西方的英語詞典早了1600多年。如果說秦始皇“書(shu) 同文”統一了官方文書(shu) 裏的文字,而許慎則用《說文解字》在學術上完成了對漢字的統一。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後人評價(jia) 許慎的貢獻“可比孔子,可比周公”,並尊其為(wei) “字聖”“字學宗師”。  

《說文解字》全書(shu) 共15卷,正文分540部,始一終亥,收文(小篆)9353個(ge) ,重文1163個(ge) ,說解字數133441字。《說文》一書(shu) 體(ti) 大思精,前無古人。許慎充分展示了他淵博宏通的學識,對古漢字係統分別部居,全麵考訂文字的形、音、義(yi) ,廣泛征引經籍文獻,對諸家學說去偽(wei) 存真。如此艱難繁複的工作,如此巨大的勞動量即使放在具有現代化科技手段的今天,也非一人輕易能夠完成。  

許慎第一次係統闡釋了“六書(shu) ”理論,開創了部首編撰字書(shu) 的體(ti) 例。《說文解字》是溝通古今文字的橋梁,是辨識古文字的階梯。《說文解字》逐一分析字形、考究古音、總匯古義(yi) ,起到了溝通古今、規範和統一漢字的作用。  

《說文解字》“獨體(ti) 為(wei) 文,合體(ti) 為(wei) 字”的解字思路,破解了計算機漢字輸入的世紀難題。《說文解字》以540部統攝天下古今文字,使紛紜複雜的漢字初步有了門類可歸。五筆字型的發明人王永民教授說:“漢字是不朽的,但也差點被電腦置於(yu) 死地。外國人發明電腦的時候,沒有顧及漢字的特點,隻設計了26個(ge) 字母鍵。我們(men) 的祖先包括許慎也不可能預見到漢字會(hui) 麵臨(lin) 電腦挑戰。但還是許慎給了我們(men) 一把鑰匙。”王永民教授正是從(cong) 研究《說文解字》入手,創立了五筆數碼(簡稱王碼)輸入法,使漢字的輸入效率超過了西洋文字,使古老的漢字重新煥發了生機。  

《說文解字》不僅(jin) 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文字學大典,又是一部打開通向古代文明大門的百科全書(shu) 。許慎對於(yu) 漢語字詞本源的詮解,具有百科全書(shu) 式的廣博性。通過《說文解字》,可使後人了解到古代社會(hui) 的典章製度、生產(chan) 狀況、文化科學、地理沿革、風物習(xi) 俗等知識。許慎在解釋字義(yi) 時大量引用了先秦典籍中的材料,其中僅(jin) 經文就達1083條,對於(yu) 《老子》《墨子》《韓非子》《楚辭》等書(shu) 中的材料也多所采用。許慎還博采眾(zhong) 長,大量引用了漢代董仲舒、司馬相如、劉向、劉歆、賈逵、揚雄、班固等20多位經學大師的言論以及部分方言俚語。這些材料有些在現存典籍中還能找到,有些則找不到了,甚至有些引述的原書(shu) 早已亡佚。《說文》中所保存的這方麵大量的信息,成為(wei) 後來學者探索上古文明的淵藪。  

《說文解字》問世近1900年來,成為(wei) 中國曆代學者的必讀之書(shu) ,曆朝研究《說文解字》者大有人在。至清一代,大家層出,學者們(men) 對其推崇達到頂峰。由此還形成了一門新學科——“說文學”(又稱許學)。  

許慎夫子呈現給後世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經典文化中的瑰寶,其彰顯的默默無聞、創新創造、淡泊名利的人文精神,豐(feng) 厚了漯河人文精神底蘊,是中華聖賢的重要代表人物。傳(chuan) 承至今的許慎文化是中華優(you) 秀文化中的“文源字宗”,形成了漯河不可比擬、獨一無二的中華文化資源稟賦和軟實力,也成為(wei) 中國最具中華漢字文化特色的城市。  

三、源遠流長:漯河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願景構建  

中華漢字文化源遠流長。為(wei) 了加快推進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漯河市製定了《關(guan) 於(yu) 漯河市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三區一中心”的總體(ti) 目標,即:把漯河市建設成為(wei) 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華漢字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區、漢字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先行區、漢字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和國內(nei) 外知名的許慎文化研究教育傳(chuan) 播中心。  

經由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的創建,最終實現新時代漯河漢字文化的三大願景:一是漯河漢字文化成為(wei) 中原學區域文化研究的邏輯起點。二是漯河漢字文化成為(wei) “老家河南”文化的起始源頭。三是漯河漢字文化成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文脈之基。  

為(wei) 了實現中華漢字文化名城建設的總目標和時代願景,必須堅持國際視野、中原特色、高點定位,深入研究挖掘漢字文化資源,加大存量漢字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力度,加快發展漢字文化產(chan) 業(ye) ,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不斷創新漢字文化傳(chuan) 承弘揚載體(ti) ,持續強化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特色定位,使之成為(wei) 漯河的標識符號,成為(wei) 世界文字文明的中國名片、華夏文明的漯河地標。為(wei) 此,我們(men) 正在推進實施的項目包括:  

一是全國百家“211高校”成為(wei) 漯河漢字文化研究聯盟的研究機構。2016年以來,漯河市不斷加強與(yu) 全國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持續推進漢字文化與(yu) 高校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與(yu) 複旦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山東(dong) 大學等50多家高校簽約共建漢字文化研究中心和教學實踐基地。下一步,將努力爭(zheng) 取與(yu) 全國100家高校簽約合作,在此基礎上推動成立國家、省級許慎文化研究機構,創辦許慎文化研究專(zhuan) 業(ye) 期刊,把漯河建成名副其實的漢字文化研究中心。  

二是千名漢字學、語言學、訓詁學、文化學專(zhuan) 家、教授成為(wei) 漯河漢字文化研究的文化智庫專(zhuan) 家,研究漢字,傳(chuan) 播漢字文化。2005年以來,漯河市連續舉(ju) 辦了四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hui) ,海內(nei) 外許慎文化研究的專(zhuan) 家學者匯聚一堂,在字聖的旗幟下集結,為(wei) 漢字文化名城建設出謀劃策、凝心聚力;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適應時代需要,研究闡釋許慎和漢字文化,不斷賦予漢字文化新的內(nei) 涵和現代魅力,讓漢字文化在新的時代更加熠熠生輝,推動許慎和漢字文化研究走向世界。  

三是組建萬(wan) 名世界範圍內(nei) 的熱愛漢字文化、曆史文化、樂(le) 舞文化研究傳(chuan) 播推廣誌願者團隊,線上線下進行漢字文化的研討、交流、宣傳(chuan) 推廣。我們(men) 凝聚社會(hui) 各方麵力量,組建漢字文化講師團和傳(chuan) 統文化誌願者隊伍,組織開展許慎文化進機關(guan) 、進企業(ye) 、進社區、進學校“四進”活動,舉(ju) 辦“清明祭先賢,全城誦經典”、許慎文化廟會(hui) 、許慎文化知識大賽、說文解字大講堂、篆書(shu) 作品展、師生書(shu) 法作品大賽等各類文化活動,廣泛傳(chuan) 播漢字文化和中華文明。  

四是吸引百萬(wan) 國際和國內(nei) 華人以及熱愛漢字文化的各國友人來漯河進行尋根追源、文化交流、旅遊參觀。我們(men) 不斷加強漢字文化的對外傳(chuan) 播和交流,與(yu) 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鄭州大學簽約共建外國留學生文化交流基地,開展了9期外國留學生漯河行活動,累計接待了來自50多個(ge) 國家的10000多名留學生來漯河舉(ju) 辦漢字文化學習(xi) 交流、社會(hui) 實踐和文化考察活動;開展“兩(liang) 岸三地”青少年“漢字文化之旅”“漢字溯源漯河行”文化交流活動,與(yu) 中國文化院、北師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合作,開展了香港中學生“中華文化之旅——探尋漢字之美”漯河行活動,擴大漢字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積極融入國家“中華文化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依托漯河特色文化資源,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服務,深化與(yu) 沿線國家的文化合作,增強中華漢字文化國際影響力。我們(men) 將進一步加強與(yu) 國家漢辦、中國孔子學院的合作和聯係,積極邀請更多的外國友人到漯河考察、交流,擴大漢字文化的影響,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積極運作許慎和《說文解字》進入孔子學院的教學體(ti) 係,推動漢字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五是建成國家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研學基地、國家中華漢字研究基地、國家禮樂(le) 文明研究基地、國家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成為(wei) 國際國內(nei) 傳(chuan) 統文化研究交流的核心區域。我們(men) 啟動了中華漢字文化名城一係列完善提升工程,中華辭書(shu) 博物館、許慎文化學院、文化大觀園、中華漢字體(ti) 驗館、六藝館、射館、東(dong) 觀藏書(shu) 樓等一大批重點項目陸續開工建設;成功申報了河南省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河南省研學旅遊示範基地;與(yu) 中國孔子研究院簽約共建文化交流基地;成立了許慎印社、許慎學堂,打造了多層次、廣覆蓋、常態化的漢字文化弘揚傳(chuan) 承格局。  

追源溯本才能傳(chuan) 承創新。講清楚文源字宗的漯河曆史文化坐標,我們(men) 才能在更高的維度形成共識。強大自信,凝聚力量,完成任務,達到目標,讓中華漢字文化走向世界、影響全球。漢字文化複興(xing) ,則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複興(xing) ,則中華文化複興(xing) ;中華文化複興(xing) ,則中華民族複興(xing)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文源字宗”——漯河,創建中華漢字文化名城正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漯河貢獻!  

(作者係漯河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體(ti) 育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