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扛穩中醫藥文化大省擔當,傳承弘揚河南中醫藥文化 | 領航中國·牢記囑托看變化①

  2024-05-13

  編者按:2021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南陽,考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看望移民群眾(zhong) 、了解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走進麥田察看小麥長勢,主持召開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5次親(qin) 臨(lin) 視察河南,多次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寄予我省“奮勇爭(zheng) 先、更加出彩”的殷殷囑托。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提出“兩(liang) 個(ge) 確保”奮鬥目標,全麵實施“十大戰略”,在拉高標杆中爭(zheng) 先進位,在加壓奮進中開創新局。

  頂端新聞特約專(zhuan) 家撰寫(xie) “領航中國·牢記囑托看變化”係列理論文章,闡述我省牢記囑托,奮力推進現代化河南建設的生動實踐。

  頂端新聞特約專(zhuan) 家 李庚香

  河南是中醫藥學的重要發祥地和醫聖張仲景的故裏,杏林繁盛,名醫輩出,中醫藥資源豐(feng) 富,被稱為(wei) 中醫藥文化之根。

  2021年5月1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南陽,首站到訪南陽醫聖祠,傳(chuan) 遞了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鮮明信號,為(wei) 我省傳(chuan) 承弘揚中醫藥文化指明了前進方向、增強了動力信心。

  一、深入學習(xi) 領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中醫藥及中醫藥文化的重要論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中醫藥學發展,對發展中醫藥事業(ye) 和研究弘揚中醫藥文化作出了一係列重要指示重要論述,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一是關(guan) 於(yu) 中醫藥的重要地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一定要保護好、發掘好、發展好、傳(chuan) 承好”“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藥學為(wei) 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因植桑養(yang) 蠶而發展起來的絲(si) 綢之路成為(wei) 促進東(dong) 西方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要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療、疾病康複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關(guan) 於(yu) 中醫藥事業(ye) 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當前,中醫藥振興(xing) 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you) 勢,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wei) 大征程中譜寫(xie) 新的篇章”“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推進中醫藥產(chan) 業(ye) 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三是關(guan) 於(yu) 中醫藥文化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傳(chuan) 統醫藥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載體(ti) ,在促進文明互鑒、維護人民健康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預防、治療、康複等方麵的獨特優(you) 勢受到許多國家民眾(zhong) 廣泛認可”“2000多年前絲(si) 綢之路開通以後,中國的造紙、冶鐵、中醫等經中亞(ya) 傳(chuan) 播至世界,中亞(ya) 、西亞(ya) 的天文、地理、數學等知識也相繼傳(chuan) 入中國,促進了雙方社會(hui) 發展”“我們(men) 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中醫藥寶庫保護好、傳(chuan) 承好、發展好,堅持古為(wei) 今用,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yang) 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yu) 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務於(yu) 人民健康”。

  二、深刻認識河南在研究傳(chuan) 承弘揚中醫藥文化上的顯著優(you) 勢

  河南是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和黃河文明中心,也是中醫藥學主要發祥地和中醫藥文化大省,獨特鮮明的地域文化,底蘊深厚、稟賦富足的中醫藥文化資源與(yu) 中藥材資源,奠定了河南發展中醫藥事業(ye) 和研究傳(chuan) 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的顯著優(you) 勢。

  一是中醫藥文化源起中原,具有厚重的曆史基礎。千百年來,河南孕育了底蘊豐(feng) 厚、極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上古時期,就有如伏羲“製九針”,神農(nong) “嚐百草製醫藥”、“以療民疾”,黃帝和岐伯、雷公等討論醫藥等醫藥起源的傳(chuan) 說,而且留存至今。

  夏商周時期,“伊尹創製湯液”豐(feng) 富了治療方法。自春秋戰國至三國時期,先後形成了《黃帝內(nei) 經》、《傷(shang) 寒雜病論》和《神農(nong) 本草經》等醫學巨著。唐代藥王孫思邈長期在中原行醫,寫(xie) 下《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集方劑之大成。宋金元時期,開封設有“翰林醫官院”“太醫局”等專(zhuan) 職機構,醫政設施進一步完善。

  如今,河南中醫藥名勝遍布,如南陽醫聖祠、洛陽龍門藥方洞、藥王廟、十三幫會(hui) 館、神農(nong) 澗、開封“針灸銅人”等都見證了中原醫學文化的源遠流長與(yu) 博大精深。

  二是道地藥材盛產(chan) 中原,具有堅實的產(chan) 業(ye) 基礎。河南中草藥資源十分豐(feng) 富,盛產(chan) 2780多種中藥材。焦作的“四大懷藥”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栽培曆史,自周代開始,“四大懷藥”都被列為(wei) 皇封貢品。明清以後,懷藥貿易日趨昌盛,在全國各地開辟藥莊,建立商號,舉(ju) 辦懷藥大會(hui) ,“懷慶會(hui) 館”遍布多個(ge) 省區。

  河南還是中藥材重要集散地。曆史上有禹州、百泉兩(liang) 大全國性中藥材交易會(hui) 。在1911年的“萬(wan) 國醫藥博覽會(hui) 上”,禹州的“九蒸熟地”引起轟動,享有業(ye) 內(nei) “藥不過禹不香”的盛讚。

  現在,河南的中醫藥產(chan) 業(ye) 依舊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僅(jin) 南陽一市,就占據全國艾產(chan) 業(ye) 70%的市場份額,擁有以宛西製藥為(wei) 代表的現代中藥企業(ye) 55家,中醫藥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突破300億(yi) 元。

  這些堅實的產(chan) 業(ye) 基礎,必將對研究傳(chuan) 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產(chan) 生積極推動作用。

  三是中醫藥大師名家匯聚中原,具有顯著的人才優(you) 勢。根據曆代各類史誌典籍記載,全國5000多位名醫中,河南籍達1900餘(yu) 人。最著名的是東(dong) 漢時期的張仲景,他開辨證論治之先河,被後世尊為(wei) “醫聖”。

  宋代醫家王惟一,發明並鑄造了針灸銅人,為(wei) 針灸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張從(cong) 正創立攻下學說,成為(wei) 金元四大家之一。此外,還有一大批醫學大家,如神醫扁鵲、外科鼻祖華佗、針灸家皇甫謐、藥王孫思邈等,都曾在河南行醫采藥,著書(shu) 立說。

  如今,河南始終將統籌培養(yang) 和引進,打造高層次中醫藥人才隊伍作為(wei) 重點工作,目前已擁有國醫大師4名,全國名中醫7名,為(wei) 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研究傳(chuan) 承弘揚中醫藥文化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障。

  三、彰顯研究傳(chuan) 承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大省擔當

  河南在傳(chuan) 承弘揚中醫藥文化上不僅(jin) 具有顯著優(you) 勢,更應具有責任擔當。近年來,河南深入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全麵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力爭(zheng) 成為(wei) 全國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為(wei) “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河南智慧與(yu) 力量。

  一是要深入開展中醫藥學研究,推進中醫藥學的學理化學術化表達。中醫藥是科學、哲學、文化三維同構、相互交融的理論形態,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雙重屬性,體(ti) 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精華。

  我們(men) 要以《黃帝內(nei) 經》為(wei) 核心,以張仲景文化、大宋中醫藥文化、懷藥文化、禹州和百泉中藥材文化為(wei) 重點,梳理河南中醫藥文化發展沿革、體(ti) 係框架、基本內(nei) 容和價(jia) 值理念,實現中醫藥學的學科化、學術化、學問化、學派化表達。

  二是要以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為(wei) 牽引,發展壯大中醫藥文化產(chan) 業(ye) 。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為(wei) 中醫藥產(chan) 業(ye) 發展帶來希望和生機。中醫藥學凝聚著中國古代的哲學智慧、健康養(yang) 生的理念方法,符合當下大眾(zhong) 需求和消費潮流。

  要發展中醫藥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以綠色健康理念為(wei) 引領,進行跨界融合,大力發展“中醫藥+美食”“中醫藥+旅遊”“中醫藥+影視”“中醫藥+養(yang) 老”等新模式、新業(ye) 態。要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中醫藥文化體(ti) 驗園、中醫藥研學基地,讓中醫藥可親(qin) 、可愛、可感。

  三是要打造“中醫之源”文化名片,積極推動河南中醫藥文化走出去。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文化的代表元素,是一張亮麗(li) 的中華文化名片。

  要在“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下,結合網絡技術優(you) 勢,推進中醫藥文化傳(chuan) 承創新,培塑“中醫之源”河南文化新名片。要加強與(yu) 外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海外知名文化傳(chuan) 播機構的交流與(yu) 合作,建立立體(ti) 的中醫藥文化國際傳(chuan) 播體(ti) 係,豐(feng) 富中醫藥海外傳(chuan) 播內(nei) 容,提高中醫藥文化國際影響力。

  來源:頂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