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將擔負好中華文明核心區的重要使命,加大遺址發掘力度,推進夏文化關(guan) 鍵區域考古調查和遺址勘探,打造殷墟甲骨文中華文化新地標
◇河南將堅持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加強文化遺產(chan) 的活態化展示、具象化傳(chuan) 播、創新性表達,打造內(nei) 涵豐(feng) 富、內(nei) 容飽滿的文旅消費新場景、新生態
◇河南將堅持把“道”貫通於(yu) 話語之中、敘事之中,策劃實施一批更具有國際色、中國範、河南味的外宣項目,建好用好河南國際傳(chuan) 播中心
◇河南聚焦“今、古、人、事、物、書(shu) ”六個(ge) 主題,謀劃實施興(xing) 文化工程,聚焦曆史文化、曆史名人、曆史事件、文化遺存、文獻典籍、當代發展等專(zhuan) 題開展研究和闡釋
文 | 河南省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 王戰營
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黨(dang) 的宣傳(chuan) 思想文化事業(ye) 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對於(yu) 做好新時代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具有集大成而開新局的重大意義(yi)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守護好、賡續好、弘揚好、傳(chuan) 承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上擔負著重要使命。
我們(men) 將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堅定文化自信,擔負文化使命,突出思想武裝、突出求實求效、突出結果導向、突出統籌謀劃、突出長效機製,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為(wei)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貢獻河南力量。
堅持保護第一,賡續中華文明主根主脈
曆史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為(wei) 構築中華民族精神大廈提供了堅實基石、豐(feng) 厚滋養(yang)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you) 秀文明資源”“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讓曆史文脈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guan) 係”“保留城市曆史文化記憶,讓人民記得住曆史、記得住鄉(xiang) 愁”。
這些重要論述彰顯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堅定的文化自信、深沉的文化情懷、深邃的文明思考,明確了各級領導幹部敬畏曆史、敬畏文化、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工作的政治責任。
近年來,河南牢固樹立保護第一的理念,扛穩保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守護文明主根主脈的責任,統籌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本體(ti) 保護和周邊保護、單點保護和集群保護,首創“先考古、後出讓”製度,出台《洛陽市二裏頭遺址保護條例》《河南省安陽殷墟保護條例》等23部地方性文物保護法規,實施大遺址保護工程191項,高標準建設鄭州、洛陽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利用片區,嚴(yan) 格保護文物本體(ti) 以及與(yu) 文物相伴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生態,維護曆史文化遺產(chan) 的真實性、完整性、延續性。
新時代新征程,河南將貫徹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落實《河南省實施文物保護法辦法》《河南省革命文物保護條例》《河南省曆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數智賦能計劃,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係統保護工程,打造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商丘黃河文化大遺址走廊,精心守護好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chan) 。
深化文明探源,揭示中原地區文明進程
河南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誕生地,是經過考古實證的“中華文化形成的核心區”和“中華文明總進程的核心與(yu) 引領者”。我國百萬(wan) 年的人類史、一萬(wan) 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這裏實證,“多元一體(ti) ”的文化格局在這裏匯聚,“致中和、求大同”的民族基因在這裏奠定,“家國同構”的民族特質在這裏成型,從(cong) 未斷流的文化脈絡在這裏傳(chuan) 承,14項考古項目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雙槐樹遺址等53個(ge) 考古項目入選曆年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數量均居全國首位。距今70萬(wan) ~60萬(wan) 年前的“南召人”“欒川人”,距今10萬(wan) ~8萬(wan) 年前的靈井“許昌人”,實證了這裏是東(dong) 方現代人類的故鄉(xiang) 。距今10500~8600年的新密李家溝遺址是萬(wan) 年文化史的重要源頭;距今8700年賈湖遺址發現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7聲音節可演奏樂(le) 器;距今7000~5000年的西水坡遺址、北陽平遺址、雙槐樹遺址,展示早期中國的文明基礎;距今5000~4000年的王城崗遺址等龍山時代遺址遺存,與(yu) 文獻記載的堯、舜、禹時期對應;距今3800~3500年的二裏頭遺址形成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王朝氣象”,自此中華文明進入“宅茲(zi) 中國、禮樂(le) 相成”的夏商周時代。我們(men) 深刻認識到,文化資源優(you) 勢也是文化發展責任,河南在揭示文明進程、賡續中華文脈上擔負著重要責任。
近年來,河南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深化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二裏頭、殷墟、雙槐樹、鄧州宋金古街等遺址考古發掘取得重要進展。
新時代新征程,河南將擔負好中華文明核心區的重要使命,聚焦揭示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實施文明探源工程,健全“一遺址一專(zhuan) 班”工作機製,加大賈湖遺址、裴李崗遺址、雙槐樹遺址、二裏頭遺址、殷墟遺址、鄧州宋金古街遺址等發掘力度,推進禹州瓦店、新密新砦、登封王城崗、鞏義(yi) 稍柴等夏文化關(guan) 鍵區域考古調查和遺址勘探,打造殷墟甲骨文中華文化新地標,為(wei)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貢獻河南力量。
深入研究闡釋,展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要把中華文明起源研究同中華文明特質和形態等重大問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發展路向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演進格局,研究闡釋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和發展形態,闡明中國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蘊”。
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中華文明有源、有流、有根、有脈,是認識中國的一把金鑰匙,為(wei) 把握文明發展規律、創造新的文明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河南融通古今的曆史遺跡、多元匯流的文化進程、燦若星河的文明成果,蘊含著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近年來,河南聚焦“今、古、人、事、物、書(shu) ”六個(ge) 主題,謀劃實施興(xing) 文化工程,聚焦曆史文化、曆史名人、曆史事件、文化遺存、文獻典籍、當代發展等專(zhuan) 題開展研究和闡釋。設立文化研究專(zhuan) 項605項,出版圖書(shu) 專(zhuan) 著35部、發表文章230篇,為(wei) 研究闡釋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作出了積極貢獻。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將全麵實施河南興(xing) 文化工程,統籌推進文化研究計劃、出版傳(chuan) 播計劃、宣傳(chuan) 推介計劃,分專(zhuan) 題開展黃帝時期、夏代時期、商代時期、春秋時期軸心文化研究,加強口述曆史研究、典籍文獻研究、曆史遺跡研究、文物物證研究、科技考古研究,揭示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基本圖景,提升中華文化感召力、影響力、說服力。
推動轉化活化,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讓文物說話,讓曆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要營造傳(chuan) 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hui) 氛圍”“教育引導群眾(zhong) 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
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yi) 和實踐要求,為(wei) 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提供了科學指引。
近年來,河南植根文化沃土實施“文化+”戰略,堅持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科技賦能,實施文藝文化精品打造工程,一體(ti) 推進“新時代新征程”係列主題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性主題實踐活動、群眾(zhong) 文化活動,策劃推出以《唐宮夜宴》為(wei) 代表的“中國節日”係列節目,全網點擊量突破900億(yi) 次,加快推動文化資源優(you) 勢向文化發展優(you) 勢轉變;建立賡續傳(chuan) 承中華文明宣傳(chuan) 報道機製,中央主要媒體(ti) 推出《加強文物保護傳(chuan) 承中華文明》《閃耀吧中華文明》等綜述文章、紀錄片,河南日報、河南廣播電視台策劃推出專(zhuan) 題報道1.5萬(wan) 餘(yu) 篇(條),全網閱讀量達58億(yi) 人次。
新時代新征程,河南將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加強文化遺產(chan) 的活態化展示、具象化傳(chuan) 播、創新性表達,打造內(nei) 涵豐(feng) 富、內(nei) 容飽滿的文旅消費新場景、新生態,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施多品牌中華文化節目集群建設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記錄工程、豫劇振興(xing) 工程,深入挖掘中國節日、中國節氣、中國家宴、中國神話、中國功夫、中國發明等傳(chuan) 統文化元素蘊含的思想內(nei) 涵、道理哲理、當代價(jia) 值,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優(you) 化文化服務和產(chan) 品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明互鑒,助力構建中國話語體(ti) 係
文明交流具有天然的親(qin) 和力、感染力,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ti) 和抓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把握人類文明發展規律,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為(wei)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應對全球挑戰提供了戰略指引。
我們(men) 深刻認識到,燦爛悠久的中華文明是構建中國話語體(ti) 係的最大優(you) 勢和最大底氣,發源於(yu) 、創立於(yu) 、完善於(yu) 河南的儒、釋、道以及墨、法等諸子百家思想,為(wei) 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提供了生動素材。比如《詩經》提倡的人與(yu) 人、人與(yu) 社會(hui) 、人與(yu) 自然之間的和諧與(yu) 平衡,《道德經》主張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都是講好中國故事、開展國際傳(chuan) 播的寶貴資源。
近年來,河南主動融入國家對外宣傳(chuan) 工作大局,積極承辦“感知中國”“文化中國”等國家級文化交流項目,加強影視、戲劇、新聞出版等領域對外交流合作,舉(ju) 辦黃帝故裏拜祖大典、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世界古都論壇等文化活動,推動更多承載中華文明、中國精神的價(jia) 值符號和文化產(chan) 品對外傳(chuan) 播,展示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新時代新征程,河南將堅持以文載道、以文傳(chuan) 聲、以文化人,把“道”貫通於(yu) 話語之中、敘事之中,策劃實施一批更具有國際色、中國範、河南味的外宣項目,建好用好河南國際傳(chuan) 播中心,舉(ju) 辦“豫見中華文明”“老外奇豫記”等係列活動,大力推介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文化IP,構建道家文化、書(shu) 院文化、陶瓷文化等交流展示平台,讓人們(men) 在這裏觸摸曆史、感知文明、滋養(yang) 精神、讀懂中國。
(《瞭望》2024年第01期)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