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自己的事情”的科學內涵與理論意蘊

《河南日報》(2025年07月25日第14版)  臧豪傑 周倩2025-07-25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關(guan) 鍵時期。身處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曆史交織點,麵對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要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要走得通、走得順、走得好,關(guan) 鍵是時刻秉承“辦好自己的事情”的理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多個(ge) 場合強調“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當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深入把握“辦好自己的事情”的科學內(nei) 涵,既具有理論迫切性,又具有實踐現實性。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本質要求

  “辦好自己的事情”要求不斷深化對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的認識。從(cong) 曆史的維度看,在不同的曆史時期,由於(yu) 對“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有著不同的認識,使得對“什麽(me) 是需要辦好的事情”“怎麽(me) 做才能辦好事情”“辦好事情的標準是什麽(me) ”產(chan) 生了不同的認識。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對“什麽(me) 是社會(hui) 主義(yi) ”進行了艱辛探索並作出了科學表述。“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feng) 富和發展了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係統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中形成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代表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識進入了新境界,對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提出了新任務、作出了新謀劃。《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指出,到二〇三五年,要為(wei) 本世紀中葉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jue) 定提出的改革任務。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既要不斷回答要辦好什麽(me) 事情、怎麽(me) 辦好事情,又要為(wei) 評判事情辦得好不好提供科學依據和標準。

  隻有“辦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不斷彰顯社會(hui) 主義(yi) 生命力。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由理想到現實的飛躍,一種嶄新的社會(hui) 形態和社會(hui) 製度登上曆史舞台。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沒有經驗、模板,是一個(ge) 摸索的過程。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下,中國的麵貌、中華民族的麵貌、中國人民的麵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國內(nei) 國際形勢紛繁複雜,新一輪科技革命加速推進,產(chan) 業(ye) 變革孕育興(xing) 起,人民期待日漸多元化。社會(hui) 主義(yi) 能否有力回應新形勢、新變化、新期待,繼續彰顯生命力,成為(wei) 時代問題。隻要堅持從(cong) 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原則出發謀事、辦事、成事,隻要立足中國實際,回答時代問題,把“辦好自己的事情”落到實處,社會(hui) 主義(yi) 就有了抵禦風險、迎接挑戰、緊抓機遇、勇往直前的底氣。

  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民立場

  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才能“辦好自己的事情”。“辦好自己的事情”就是要去辦好“中國”的事情,辦好事關(guan) 國家全局、人民福祉的“大事情”。在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群眾(zhong) 是國家的主人。辦好事關(guan) 國家全局、人民福祉的大事就要時刻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不斷培植人民主體(ti) 意識、提升人民主體(ti) 活力、積聚人民主體(ti) 智慧、匯聚人民主體(ti) 力量、拓寬人民創造渠道,真正把人民當家作主落到實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原則,從(cong) 思想上認識到這是一項全體(ti) 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ye) ,有待於(yu) 人民齊心協力來完成;要從(cong) 製度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ti) 化、現實化,落實到國家政治和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要從(cong) 行動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把人民群眾(zhong) 的智慧和力量激發出來,戰勝前行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隻有“辦好自己的事情”才是真正地對人民負責。國家富強、民族振興(xing) 、人民幸福是近代以來中國人孜孜以求的目標。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經成立,就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寫(xie) 在了旗幟上。曆史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論是革命戰爭(zheng) 時期,還是建設、改革開放時期,中國人民都堅定跟黨(dang) 走,這不但是因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有著崇高的信仰、堅定的信念,而且是因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實際出發,想群眾(zhong) 之所想、急群眾(zhong) 之所急,攻難關(guan) 、做實事、出實績,讓人民群眾(zhong) 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內(nei) 涵和外延都發生了變化,人民群眾(zhong) 的“物質文化需要”已經轉變為(wei) “美好生活需要”。能否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擺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麵前最迫切的時代問題。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並聚焦收入分配、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醫藥衛生體(ti) 製、人口發展等幾個(ge) 方麵,回應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現實關(guan) 切。曆史證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沒有辜負人民的重托與(yu) 期望。今天,辦好中國的事情,關(guan) 鍵在黨(da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隻要能牢記初心和使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時刻依靠人民、為(wei) 了人民、紮根人民,就一定能承擔起曆史、民族、人民賦予的使命。

  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認識論

  “實事求是”是“辦好自己的事情”的思想前提、根據。“辦好自己的事情”是“實事求是”哲學理念的常識化表達。麵對近代哲學“認識論轉向”之後的“思維客觀性”問題,馬克思通過構建科學的實踐觀揭示了“思維與(yu) 存在的關(guan) 係問題”的本質,建立了科學的認識論。“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yi) 科學認識論的中國化表述。毛澤東(dong) 在《改造我們(men) 的學習(xi) 》中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nei) 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men) 去研究。“實事求是”不但是一種認識論,而且是一種世界觀、方法論,其本質是要求“理論與(yu) 實際相結合”。對於(yu) 新時代的中國來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提是準確把握所處的曆史方位和坐標。這就要求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置於(yu) 馬克思主義(yi) 認識論的基礎之上來認識,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yi) 與(yu) 中國價(jia) 值、曆史傳(chuan) 統與(yu) 現代道路、理論與(yu) 實踐的辯證統一。

  “辦好自己的事情”要站在曆史的角度理解中國。曆史之河川流不息,“當代中國是曆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人類在追求自己目的的活動中創造著曆史,但又不能隨心所欲地在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曆史,隻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cong) 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曆史。“辦好自己的事情”的關(guan) 鍵是正確認識“自己”。“自己”不但是一種空間的存在,而且是一種時間的存在;既是曆史的產(chan) 物,又在不斷創造著曆史。“自己”是社會(hui) 曆史客觀規律與(yu) 人類主觀能動性的矛盾統一體(ti) ,這種矛盾性提出了“自己”需要解決(jue) 的“曆史任務”,即“自己的事情”。對於(yu) 新時代中國來說,它既是“曆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又是不斷走向“未來中國”的條件和基礎。正是“曆史中國”“當代中國”“未來中國”三者的矛盾關(guan) 係提出了“當代中國”需要回答的曆史問題,即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應對阻礙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的各種風險挑戰,為(wei) 實現民族複興(xing) 、人民幸福創造條件。

  (作者分別係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鄭州師範學院副校長,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河南日報》(2025年07月25日第14版)

統籌:吳鵬

審核:張柏林

責編:楊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