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發展高層論壇第69次會議暨河南省第二屆“消費者權益保護”高層論壇舉行

企業(ye) 家日報  2016-05-09

  3月15日,由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工信廳、中國名優(you) 精品專(zhuan) 業(ye) 指導委員會(hui) 品牌發展促進中心等聯合主辦,河南省品牌發展促進中心、河南財政金融學院等單位承辦的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第69次會(hui) 議暨河南省第二屆“消費者權益保護”高層論壇,在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教學辦公樓隆重舉(ju) 行。

  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工信廳、河南省貿促會(hui) 、省消協、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研究中心、中央電視台《中國好產(chan) 品》欄目、河南電視台、新浪河南、企業(ye) 家日報河南運營中心等單位相關(guan) 負責同誌、部分專(zhuan) 家學者及其有關(guan) 企業(ye) 家代表30多人參加了本次會(hui) 議,會(hui) 議由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工商管理係主任陳愛國教授主持。

  河南省社科聯李明處長介紹了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的相關(guan) 情況。河南省政府參事、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肖繼業(ye) ,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張立功等參加了會(hui) 議。

  參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企業(ye) 家踴躍發言,針對《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的中國品牌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題發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見。

  大家一致認為(wei) ,品牌和消費者是企業(ye) 乃至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綜合體(ti) 現,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麵對必須快速轉型發展的巨大壓力下,品牌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具有現實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打造知名的民族品牌,是緩解壓力和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對強勢品牌的形成乃至市場經濟全球發展有重大影響,與(yu) 會(hui) 人員針對當前我國民族品牌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此次會(hui) 議的順利舉(ju) 辦,為(wei) 河南省企業(ye) 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品牌建設與(yu) 相關(guan) 科研院所和媒體(ti) 搭建了有益的合作平台。

  肖繼業(ye) :實施品牌戰略是加快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

  河南省政府參事、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肖繼業(ye) 在發言時指出,從(cong) 危機中尋找商機——大力實施品牌建設戰略是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具體(ti) 體(ti) 現,這次活動緊扣當前我國疲弱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我們(men) 會(hui) 議主題,非常好、非常及時。當前品牌戰略、品牌建設太重要了,但被業(ye) 界和學術界所忽略忽視,是一個(ge) 遺忘的角落。盡管過去倡導過實施品牌戰略,但僅(jin) 僅(jin) 具有倡導意義(yi) ,真正品牌創造的價(jia) 值在我國GDP在國民經濟上的位置和GDP份額依然處於(yu) 較低水平。

  就河南省而言,品牌建設無論數量還是質量與(yu) 發達國家甚至我國發達省市存在很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問題:1、品牌數量少;2、品牌價(jia) 值小;3、發展速度慢。造成這種落後狀況可以歸結為(wei) 以下幾個(ge) 方麵:觀念滯後、粗放經營、創新不足和假冒偽(wei) 劣屢禁不止。我省地處內(nei) 陸,品牌意識比較淡薄,隻重視銷量的積累,而忽視質的提升。企業(ye) 市場觀念落後,對於(yu) 品牌產(chan) 品帶來的豐(feng) 厚利潤和廣闊市場空間估計不足,而且企業(ye) 自身科技投入低,缺乏創新基礎。一些地方對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侵權違法行為(wei) 打擊不力,假冒偽(wei) 劣無處不在,擠占了名牌企業(ye) 、名牌產(chan) 品的生存空間。

  關(guan) 於(yu) 品牌建設的政策和建議,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1、鞏固和壯大現有品牌,加快新品牌的培育步伐,盡快製定鼓勵企業(ye) 創建品牌的優(you) 惠政策,不斷壯大我省的品牌隊伍;2、企業(ye) 要轉變觀念,爭(zheng) 創名牌,把爭(zheng) 創名牌作為(wei) 一項戰略任務常抓不懈,不斷創新,發展名牌;3、全社會(hui) 要共同參與(yu) 、支持,為(wei) 企業(ye) 爭(zheng) 創名牌提供良好環境;4、新聞輿論部門真正發揮輿論宣傳(chuan) 的作用,為(wei) 名牌戰略的實施開辟道路。

  肖繼業(ye) 認為(wei) ,實施品牌戰略是加快全省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手段。

  張立功:應該加強品牌建設規律的研究

  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張立功在發言時說,今天是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我們(men) 召開這麽(me) 一個(ge) 會(hui) 議恰逢其時,我是搞民營經濟學研究的,與(yu) 民營企業(ye) 打交道有二、三十年了,對於(yu) 民營企業(ye) 的酸甜苦辣大體(ti) 上清楚的。

  品牌戰略現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的層麵,但我認為(wei) 我們(men) 對品牌建設的規律研究很多,至於(yu) 怎麽(me) 在企業(ye) 微觀層次上建設品牌的相關(guan) 研究不多見,我認為(wei) ,我們(men) 應該加強品牌建設規律的研究。當前政府政策已經意識到品牌建設的重要性,加強資金方麵的投入,加強技術方麵的投入,加強保障手段的投入,品牌還有文化建設方麵的投入。我認為(wei) 這方麵研究不夠,還有企業(ye) 家意識方麵比較欠缺。

  當前,我們(men) 河南省還沒有一個(ge) 世界名牌,我們(men) 在研究品牌建設的同時,實質上是與(yu) 企業(ye) 發展規律的研究結合在一起的,民營企業(ye) 壽命短,沒有進行品牌建設的時間,企業(ye) 壽命絕大部分平均僅(jin) 3年多,更不要說起品牌的時間了。

  因此,品牌建設應該從(cong) 企業(ye) 發展更深層次去研究。企業(ye) 本身如果存在天然基因缺陷,無法長久,品牌就更不要說了。品牌建設需要好幾代人嘔心瀝血,需要大量各方麵的投入,但毀壞很快,比如三鹿品牌。

  所以,張立功建議相關(guan) 的科研院所將這個(ge) 作為(wei) 很大的研究課題,深入研究品牌建設規律,品牌建設很大程度涉及方方麵麵,是一個(ge) 社會(hui) 問題、文化問題、財政和稅收政策問題,相關(guan) 研究大多居於(yu) 表麵,背景方麵、文化方麵、實施方麵研究較少,比如民營企業(ye) 為(wei) 了保護品牌要投入多少、投入哪些方麵、怎麽(me) 投入。

  陳愛國:就加強品牌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提出三點建議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工商管理係主任陳愛國教授在主持會(hui) 議時指出,河南省高層發展論壇自首次舉(ju) 辦以來,就受到了社會(hui) 各界高度關(guan) 注。

  黨(dang) 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別強調了“三個(ge) 轉變”,其中“中國產(chan) 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就是其中之一,這成為(wei) 當前及未來進一步加強中國品牌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中國製造2025》在戰略任務和重點中,特別明確提出“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和“鼓勵企業(ye) 追求卓越品質,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品牌產(chan) 品,不斷提升企業(ye) 品牌價(jia) 值和中國製造整體(ti) 形象”等關(guan) 於(yu) 加強質量品牌建設的論述,這為(wei) 企業(ye) 和消費者提供了品牌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最佳機遇期。

  從(cong) 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已有經驗來看,各個(ge) 產(chan) 業(ye) 的微觀經濟個(ge) 體(ti) -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和競爭(zheng) 優(you) 勢在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企業(ye) 品牌的競爭(zheng) 。強勢品牌的建立是企業(ye) 自身品牌建設和消費者選擇評價(jia) 的結果。尤其需要強調的是,在當前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消費者對企業(ye) 強勢品牌的形成和建設有很大影響,反過來,強勢品牌對於(yu) 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也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成為(wei) 無可爭(zheng) 議的製造業(ye) 大國,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品牌建設明顯不足。發達國家的GDP中,品牌所創造的價(jia) 值超過66%,而我國的GDP中,品牌創造的價(jia) 值不到18%,使得中國沒有與(yu) 經濟總量相匹配的品牌競爭(zheng) 力。我國經濟發展麵對必須快速轉型發展的巨大壓力,打造知名品牌,使中國製造的產(chan) 品受到廣大消費者的歡迎,是緩解壓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為(wei) 了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陳愛國教授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將企業(ye) 品牌建設,特別強勢品牌建設與(yu) 消費者權益保護相結合,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應在法律和政府層麵加強對企業(ye) 品牌,特別是民族著名品牌的保護。強勢或知名品牌的培育和建設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投入,但強勢或知名品牌的消亡又極其容易,因此政府應當為(wei) 企業(ye) 品牌建設和進一步發展壯大提供必要的行政和司法保障。

  二、要準確認定企業(ye) 與(yu) 消費者之間產(chan) 品爭(zheng) 議的各自的法律責任,避免企業(ye) 的品牌受到過大的損失。

  三、新聞媒體(ti) ,特別是本地區的電視、網絡媒體(ti) 對本地區的企業(ye) 品牌宣傳(chuan) 給予更多優(you) 惠,降低企業(ye) 品牌初創時期的資金投入,加大宣傳(chuan) 力度,同時在消費者與(yu) 企業(ye) 之間合理分配舉(ju) 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