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壯大縣域經濟,為鄉村振興提供載體和依托——河南省社科界“壯大縣域經濟”理論研討會觀點綜述

河南日報  2019-06-24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屆九次全會(hui) 精神,6月5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聯組織舉(ju) 辦“壯大縣域經濟”理論研討會(hui) 。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河南牧業(ye) 經濟學院院長羅士喜、省社科院原院長張占倉(cang) 等10多位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會(hui) ,就推動我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yi) 、戰略舉(ju) 措、方向要求、實施路徑以及如何強化縣域經濟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載體(ti) 依托作用等進行深入研討。現將會(hui) 議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正確把握縣域經濟發展的方向和推進路徑。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指出,研究新時代河南縣域經濟發展,要放在中部地區崛起、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縣域經濟“三起來”、鄉(xiang) 鎮治理“三結合”的大背景下來考慮。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三起來”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帶動提升農(nong) 村發展水平的現實要求和關(guan) 鍵路徑。作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人口大省,“三農(nong) ”工作曆來是我省的工作重心。河南要如期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目標,必須著眼於(yu) 縣域廣、鄉(xiang) 村麵積大、農(nong) 村人口多的省情及階段性特征,從(cong) 城鄉(xiang) 工農(nong) 和區域大循環的視角,多維度把握目前所具備的條件和麵臨(lin) 的約束,選擇適宜的發展路徑。重點要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的關(guan) 係、以基層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關(guan) 係、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傳(chuan) 統文化的關(guan) 係、農(nong) 業(ye) 發展和大市場的對接四大關(guan) 係。要堅持新發展理念,以產(chan) 業(ye) 帶動為(wei) 第一要務,積極運用互聯網+、智能+等發展模式,著力占領新的發展製高點;要堅持綠色發展,實施發展示範引領工程,實現有計劃、有目的、可持續的發展;要堅持統籌推進,全麵推進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機統一。

  堅持產(chan) 業(ye) 帶動,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本手段和依靠是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而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關(guan) 鍵,是加快工業(ye) 化步伐。切忌忽視發展縣域工業(ye) ,甚至將其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對立起來。從(cong) 農(nong) 業(ye) 及其後加工產(chan) 業(ye) 來看,“農(nong) 業(ye) —食品—輕紡”已構成河南第一大產(chan) 業(ye) 。各地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確定符合自身實際的主導產(chan) 業(ye) ,製作“一圖一譜”(即本地優(you) 勢資源圖、產(chan) 業(ye) 鏈圖譜),一以貫之,做精做細,打造集群,集聚優(you) 勢。要把推動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供應鏈“三鏈同構”作為(wei) 著力點,充分挖掘和釋放縣域經濟的潛力和優(you) 勢。專(zhuan) 家指出,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已成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支撐力量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產(chan) 業(ye) ,我省要注重整合現有科技資源,以科技創新引領農(nong) 牧業(ye) 轉型升級。建議適當整合省農(nong) 科院、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河南牧業(ye) 經濟學院、河南工業(ye) 大學等具有一定行業(ye) 基礎單位的農(nong) 牧業(ye) 科研資源,針對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關(guan) 鍵環節、核心問題、重大應用技術進行聯合攻關(guan) 、定點突破,有效提升我省農(nong) 牧業(ye) 技術水平。

  促進城鄉(xiang) 貫通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在縣域治理“三起來”中,富民強縣是縣域經濟的發展目標,改革發展是措施手段,城鄉(xiang) 貫通是實現路徑。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是要重塑城鄉(xiang) 關(guan) 係,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讓城鄉(xiang) 之間共生共存、互促並進。要發揮好縣域經濟的集聚輻射作用,推進產(chan) 業(ye) 、資本、技術、服務等先進資源要素向鄉(xiang) 村轉移、輻射、擴散,切實改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基礎差、投入少、發展慢的狀況。要積極推動一二三產(chan) 業(ye) 有機融合,形成“產(chan) 品互推、資源共享、平台共建”的融合發展格局。專(zhuan) 家認為(wei) ,縣城是城之尾鄉(xiang) 之首,是城鄉(xiang) 要素有序流動的主要載體(ti) 平台和戰略樞紐。推進縣域發展,要堅持縣城優(you) 先。

  全麵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生動力和市場活力。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生動力和市場活力,是縣域經濟實現突破的關(guan) 鍵點。對於(yu) 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缺錢、缺地、缺人以及生態整治壓力大、重點項目推進不快、資源配置不優(you) 等積累性問題,要堅持用發展的眼光、全麵深化改革的辦法來破解。要主動把握“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本質要義(yi) ,加快實施一批製約縣域振興(xing) 的農(nong) 村土地、農(nong) 業(ye) 金融、集體(ti) 資產(chan) 管理等關(guan) 鍵領域改革,最大限度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內(nei) 生動力和市場活力。特別要高度重視建設用地資源整合與(yu) 管理創新,借鑒長垣縣、新鄭市等經驗,激活土地資源的內(nei) 在價(jia) 值,釋放土地資源“財富之母”的經濟學效應。

  強化縣域經濟發展的綜合保障。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縣域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亟須強化人才保障。縣級城市要結合自身實際,勇於(yu) 參與(yu) “人才爭(zheng) 奪戰”,既要呼喚更多老鄉(xiang) 回鄉(xiang) ,聚集一批本土能人返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更要吸引更多人才,鼓勵引導優(you) 秀人才往縣城聚集。要探索營造親(qin) 商重商的優(you) 良環境,增強縣域綜合實力和對企業(ye) 的吸引力、凝聚力。要努力破除城鄉(xiang) 二元化政策法規體(ti) 係下所設置的各種門檻,讓資本、技術、人才以及各種市場要素,在市場的驅使和利誘下,扛起支撐我國鄉(xiang) 村現代化的重擔。     (執筆:牛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