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上午,2023年(第十二屆)河南社會(hui) 科學學術年會(hui) 分會(hui) 場十二“擔當新的文化使命 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理論研討會(hui) 在洛陽師範學院成功舉(ju) 辦。河南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出席會(hui) 議並作主旨發言,洛陽師範學院副校長趙邦屯作會(hui) 議致辭。洛陽師範學院科研管理處處長劉恒主持大會(hui) 開幕式。來自省內(nei) 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單位的專(zhuan) 家學者、師生代表200餘(yu) 人參加會(hui) 議。
洛陽師範學院副校長趙邦屯在致辭中指出,本次研討會(hui) 旨在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是建設具有中原特色的社會(hui) 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必將進一步促進黃河文化的弘揚和傳(chuan) 播。下一步,學校將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基於(yu) 中國式現代化最新發展成果和人民群眾(zhong) 審美旨趣需求,順應世界文化傳(chuan) 播新形勢,積極推進“數字+人文”等跨學科研究,深入闡發黃河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實現立體(ti) 化、多樣化傳(chuan) 播效果,譜寫(xie) 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新篇章,為(wei) 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河南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以《書(shu) 寫(xie) 一部從(cong) 黃河出發的新全球文明史——黃河文化與(yu)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wei) 題作主旨發言。他認為(wei) ,黃河文化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了五大價(jia) 值,即天人合一、共同體(ti) 本位、道德至上、民本思想、以理服人。他指出,黃河文化對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貢獻,與(yu) 黃河文化在世界大河文明中的特殊地位和價(jia) 值緊密相連。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未曾斷流的載體(ti) 和表現,推動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鑒,具有創造海陸文明協同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潛質。他強調,新時代,我們(men) 要深挖黃河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弘揚黃河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重塑黃河文化的引領力和未來力,推進黃河文明與(yu) 世界文明的大交流、大融合,書(shu) 寫(xie) 一部從(cong) 黃河出發的新全球文明史。
河南大學原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河南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院長、洛陽師範學院特聘教授張寶明,河南省社科院曆史與(yu) 考古研究所原所長、黃河文化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張新斌,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田誌光,圍繞“黃河、中原與(yu) 河洛:關(guan) 乎“文化”概念的試讀”“古代都城與(yu) 東(dong) 方的‘兩(liang) 河文明’”“傳(chuan) 承黃河文明,弘揚中華文化”等主題分別作了主旨發言。
在研討交流階段,陝西師範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院長兼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許加彪,鄭州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院長張淑華,洛陽師範學院文學院院長王建國,洛陽師範學院信息技術學院院長張永新,洛陽師範學院河洛文化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陽光,洛陽師範學院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副教授閆文君,分別以《紅黃相間:講好黃河流域中的紅色故事》《“苦難中開花”:黃河文化形象的媒介記憶及其再生產(chan) 》《論河洛文化在黃河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河南省石窟寺數字化保護現狀與(yu) 對策研究》《再論洛陽學的構建及路徑》《數字時代傳(chuan) 統文化符號的形象重塑》為(wei) 題作研討交流。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田誌光作學術評議,洛陽師範學院科研管理處處長劉恒作會(hui) 議總結。
按照本屆學術年會(hui) 的安排,10月底前省社科聯還將聯合有關(guan) 高校、省級學會(hui) 、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以“譜寫(xie) 哲學社會(hui) 科學新篇章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為(wei) 主題,聚焦新型工業(ye) 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ti) 係等方向,持續舉(ju) 辦4場分會(hui) 場學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