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年大學生思想狀況分析及對策

《中原智庫》(2024)  18luck官方課題組2025-02-13

  一、青年大學生思想現狀

  為(wei) 深入了解河南省青年大學生思想現狀及發展趨勢,進一步提升思政課的育人效果,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課題組先後組織鄭州輕工業(ye) 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鄭州師範學院、黃河科技學院、許昌學院、周口師範學院、南陽師範學院等多所高等院校思政課專(zhuan) 職教師、輔導員和學生代表,圍繞大學生思想狀況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座談交流,查閱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調查的數據及研究分析。

  從(cong) 大家的發言和相關(guan) 統計分析可以看到,當前大學生的思想整體(ti) 上是積極向上的,政治觀點、政治傾(qing) 向明確而理性,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未來充滿信心;更加關(guan) 注社會(hui) 熱點大事,分析更加客觀、理性,能夠有效參與(yu) 輿論引導;積極學習(xi) 各項領域的新鮮知識、樂(le) 於(yu) 從(cong) 事大量的實踐活動,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政治態度和政治行為(wei) 方麵

  大學生普遍愛國情感強烈,擁護黨(dang) 的領導,擁護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認知較強,對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充滿信心。“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這句鏗鏘有力的青春誓言飽含著青少年的拳拳愛黨(dang) 心和滿滿正能量。政治參與(yu) 意願高,政治態度端正,政治立場堅定,關(guan) 心國家和民族發展,對於(yu) 政府和國家充滿信心,對於(yu) 中國的政治發展前景有非常強的信心,對於(yu) 目前網上的一些政治觀點、政治態度,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辨別能力,對國際形勢觀察和分析更趨於(yu) 客觀與(yu) 冷靜。大學生對於(yu) 主流意識形態的認知和認同都在增強,尤其是對馬克思主義(yi) 的態度比較理性客觀,持一種非常肯定的態度,有比較堅定的共產(chan) 主義(yi) 信仰,接觸黨(dang) 組織、入黨(dang) 動機更端正。

  (二)價(jia) 值觀念和道德修養(yang) 方麵

  大多數大學生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具有較強的社會(hui) 責任感,在對人生價(jia) 值的認知和追求中保持較理性的思想狀態,有著正確的價(jia) 值判斷和價(jia) 值選擇,能夠樹立正確的價(jia) 值觀念,高度認同並願意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普遍認為(wei) 做好自己當下的事情,學業(ye) 有成,是能夠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實實在在貢獻力量的一個(ge) 途徑。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ye) 生選擇畢業(ye) 後到基層去,為(wei) 建設美麗(li) 家鄉(xiang) 默默堅守和奉獻著。2022年周口師範學院問卷調查顯示:3663%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發展已有明確的規劃,5367%的大學生對發展規劃有一些了解但尚不明確;85%以上的大學生在大學中係統獲得專(zhuan) 業(ye) 知識和職業(ye) 素養(yang) 、思維方式和學習(xi) 能力、人際關(guan) 係和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

  (三)學習(xi) 生活態度方麵

  大多數學生都能秉持端正的學習(xi) 態度和積極樂(le) 觀的生活態度,自主學習(xi) 意識和競爭(zheng) 意識強烈,能夠正確處理學習(xi) 與(yu) 其他活動的關(guan) 係,對自我要求較高,為(wei) 了將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更多的學生選擇珍惜大學生活、努力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積極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學習(xi) 更多技能,提升自身能力和綜合素質。2022年周口師範學院問卷調查顯示:581%的大學生因“自己感興(xing) 趣”選擇所學專(zhuan) 業(ye) ;每節課都很認真地聽講和大部分課可以認真聽講的占比分別為(wei) 2318%和678%;85%的大學生認為(wei) 大學是半個(ge) 社會(hui) ,不僅(jin) 要學會(hui) 專(zhuan) 業(ye) 知識,還要學會(hui) 如何交際、理財等,全方麵發展自己。

  (四)就業(ye) 與(yu) 擇業(ye) 方麵

  就業(ye) 與(yu) 擇業(ye) 已成為(wei) 大學生最關(guan) 注也最苦惱的問題,隨著社會(hui) 的發展,大學生的就業(ye) 觀念也發生很大的變化,學生們(men) 基本能夠正視就業(ye) 形勢嚴(yan) 峻的現狀,保持良好的就業(ye) 觀念和就業(ye) 心態,在就業(ye) 的選擇上,他們(men) 肯定個(ge) 人能力是決(jue) 定性因素,就業(ye) 方向比較明確,目標選擇比較成熟,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增強,在選擇工作崗位時關(guan) 注工作環境、成長空間及自身發展等因素。2021年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問卷調查顯示:在對未來就業(ye) 的態度方麵,648%的大一、大二學生和637%的大三、大四學生認為(wei) 隻要自己努力應該不會(hui) 太難;對大學生創業(ye) 的認識,512%的大一、大二學生和455%的大三、大四學生認為(wei) 是合理定位自我,審時度勢,勇敢挑戰自我;對職業(ye) 規劃的認識,853%的大一、大二學生和80%的大三、大四學生認為(wei) 提前謀劃可以幫助大學生避免盲目就業(ye) ;關(guan) 於(yu) 就業(ye) 困難的主要原因,70%的學生認為(wei) 是沒有工作經驗、知識能力儲(chu) 備不夠。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men) 可以發現,當前青年大學生思想主流總體(ti) 來說是健康向上、樂(le) 觀積極的,但在一定範圍內(nei) 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不夠堅定。表現在對馬列主義(yi) 經典作品了解不多,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的認知廣度、深度不夠,政治理論的學習(xi) 停留在膚淺的認知水平,對黨(dang) 的方針政策理解掌握不深入,理性思考不足,對黨(dang) 的方針政策解讀存在認知偏差。

  二是部分大學生價(jia) 值觀模糊。表現在部分大學生受到享樂(le) 主義(yi) 和利己主義(yi) 思想的影響,越來越看重個(ge) 人的利益,功利化傾(qing) 向、利己思想凸顯,缺乏遠大的理想抱負,對自己的大學和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對和自己切身利益無關(guan) 的事情,采取一種旁觀者的態度,在思維方式上主要表現為(wei) “三多三少”:用利益標準多,用道德標準少;用批判標準多,用建設標準少;用感性標準多,用理性標準少。

  三是部分大學生道德觀不成熟。表現在思想道德認知與(yu) 實踐存在知行背離,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弘揚和踐行方麵有所欠缺,觀念和行為(wei) 相互脫節,理論上認同的價(jia) 值規範,無法轉化成實在的行動力。部分大學生麵對紛繁複雜、急劇變化的社會(hui) 生活,容易受到社會(hui) 負麵信息影響,在道德上陷入困惑和迷茫、道德觀念模糊的誤區,在道德評價(jia) 理論認知方麵存在不一致性,道德行為(wei) 滯後於(yu) 道德認識,對人對己在道德評判上采用雙重標準。

  四是部分大學生存在心理隱患。具體(ti) 表現為(wei) :容易感覺到疲憊、孤獨,情緒不穩定,覺得學習(xi) 和生活沒有什麽(me) 意義(yi) ,生活迷茫,對未來沒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仿佛身心被掏空,也就是學生所謂的“心累”;懼怕在公開場合發言,也拒絕與(yu) 人交往,習(xi) 慣一個(ge) 人獨來獨往,既不參與(yu) 集體(ti) 活動,也不與(yu) 同學交流,將自己的內(nei) 心封閉起來,形成一個(ge) 孤島。

  五是部分大學生“網絡免疫力”較低。具體(ti) 表現為(wei) ,部分大學生以“人機交流”取代傳(chuan) 統的“人際交流”,以虛擬代替現實,寧願用網絡平台進行交往,也不願意麵對麵直麵交流,使得現實生活中的溝通交流出現問題。部分學生麵對網絡信息傳(chuan) 播的虛擬化、碎片化、多樣化導致的複雜格局,不能甄別有用信息,存在“不知全貌卻予以評價(jia) ”的主觀主義(yi) 片麵思維,在網絡空間隨波逐流,受到網絡負麵新聞和低俗媚俗不良媒體(ti) 的影響。存在“遇見不滿就訴諸網絡”的行為(wei) 傾(qing) 向,比如,在生活和學習(xi) 方麵,遇到不滿就選擇到微博超話、QQ空間、微信朋友圈去發泄和吐槽,甚至在和別人產(chan) 生糾紛時,采取網暴方式對待人際矛盾。部分大學生對網絡過度迷戀和依賴,長期受網絡消極因素的影響,危害自己的身體(ti) 健康。

  (二)原因分析

  致使青年大學生思想產(chan) 生困惑與(yu) 偏差的原因有很多,從(cong) 大學生的生活、學習(xi) 和環境各角度來看,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

  一是社會(hui) 因素。當前正處於(yu)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之間博弈日趨激烈,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yu) 信息革命的時代潮流發生曆史性交匯,社會(hui) 轉型之快、影響範圍之廣前所未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改變了中國發展的外部條件和環境,也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了戰略空間和戰略機遇,在不同方麵以不同方式時刻影響著在校大學生。尤其是隨著網絡時代的飛速發展,各種信息撲麵而來,大學生群體(ti) 獲得各種信息的速度加快,信息量更大,時效性更強,但他們(men) 的理論知識水平和社會(hui) 實踐經驗暫未成熟,他們(men) 對信息的判斷容易受到動搖,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滲透,受到多元文化和多元價(jia) 值觀念的不良影響,價(jia) 值導向多元化、政治觀念淡化、道德意識弱化。如曆史虛無主義(yi) 、新自由主義(yi) 、功利主義(yi) 、消費主義(yi) 等一些不良思潮,通過網絡、影視劇、圖片、視頻等大眾(zhong) 化、平民化的傳(chuan) 播方式吸引高校大學生關(guan) 注,影響大學生正確道德觀的塑造和正確價(jia) 值觀的形成。

  二是學校因素。大學生正處在思想觀念、道德養(yang) 成的關(guan) 鍵時期,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是大學生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勇作“立大誌、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時代新人的首要條件,其間學校教育不可或缺,是影響大學生思想狀況的關(guan) 鍵因素。高校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場所,思想政治理論課、心理課程、就業(ye) 指導課程都是影響大學生思想意識的主要課程,要針對大學生的特點,采用案例式、探究式、體(ti) 驗式、互動式、專(zhuan) 題式、分眾(zhong) 式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用貼合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xi) 方式展開引導性教育,鞏固和擴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但在實踐中,各高校在這方麵還存在許多不足,如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教師的授課水平能力參差不齊,心理谘詢教師力量不足,心理谘詢室利用率不高,專(zhuan) 業(ye) 化的就業(ye) 指導隊伍缺乏,等等;甚至個(ge) 別教師因受到西方價(jia) 值滲透和多元文化等影響,個(ge) 人價(jia) 值觀導向出現偏頗,使得預期的積極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從(cong) 而導致大學生在思想上可能出現偏差。

  三是家庭因素。家庭是社會(hui) 組成最基本的細胞,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影響也是全方位的,在個(ge) 體(ti) 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家庭因素、父母教育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的影響是最為(wei) 基礎、最為(wei) 重要的方麵,並將深深影響他們(men) 一生的處事和行為(wei) ,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促進孩子健康的心理發育,使孩子獨立能力、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和適應社會(hui) 的能力得到較好發展。當前,很多在校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men) 成長環境較優(you) 越,自主意識強,若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到位,如父母隻看重學習(xi) 成績而不重視道德教育,不時向子女傳(chuan) 遞社會(hui) 負麵情緒,離異家庭氛圍壓抑及長期不和諧關(guan) 係等,就會(hui) 導致子女生活獨立性差、紀律觀念不強、不願意吃苦等,甚至在情感、心理健康、生活觀念等方麵出現問題。

  三、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議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men) 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men) 培養(yang) 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於(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確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興(xing) 旺發達、後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yi) 。高校作為(wei) 國家輸出人才的主要陣地,承擔著立德樹人、促進大學生全麵發展的任務,要切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理論成果與(yu) 青年思想的黏性,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不斷武裝青年大學生頭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成長為(wei) 新時代合格的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

  (一)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國無德不興(xing) ,人無德不立。如果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沒有共同的核心價(jia) 值觀,莫衷一是,行無依歸,那這個(ge) 民族、這個(ge) 國家就無法前進。”這說明無論是一個(ge) 民族、國家還是個(ge) 人都需要道德來規範,需要精神力量來支撐。針對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觀念多元化、多樣性、趨利性的特點,要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指導地位重要性的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專(zhuan) 題講座、海報宣傳(chuan) 、報告宣講、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加強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yi) 基本立場、觀點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辯證認識、理性分析現實問題,讓大學生正確認識到馬克思主義(yi) 的當代價(jia) 值,並將馬克思主義(yi) 內(nei) 化為(wei) 自己的行動指南,牢固樹立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信心,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自覺做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二)發揮文化育人功能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根與(yu) 魂,蘊藏著中華民族世代傳(chuan) 承的思想精髓,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的重要體(ti) 現,傳(chuan) 承下來的很多思想和理念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發展,至今仍是我們(men) 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區別於(yu) 其他國家的優(you) 勢。如“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剛健有為(wei)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愛之心等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可以轉化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巨大精神力量。充分發揮文化育人功能,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汲取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的精髓,用靈活多樣、生動形象的方式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行解讀,讓大學生受到傳(chuan) 統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引領大學生培育民族精神、厚植文化自信、滋養(yang) 內(nei) 在品格、激發內(nei) 生動力。

  (三)培育壯大思政教育人才隊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hui) 上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guan) 鍵在教師”。辦好思政課,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ye) 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加強隊伍建設、建設一支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是高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思政課專(zhuan) 職教師、輔導員、黨(dang) 團工作人員都是高校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幹力量,他們(men) 的言行舉(ju) 止、思想動態對大學生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jia) 值觀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ang) ,對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的塑造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要加強對他們(men) 的教育培訓,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來武裝頭腦,提高馬克思主義(yi) 的學識和素養(yang)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更好擔負起學生成長發展道路上的引路人職責。尤其是要重視高校輔導員群體(ti) ,他們(men) 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與(yu) 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所以還應具備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方麵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礎上,要努力成為(wei) 學生政治上的教育者、思想上的引導者以及心理健康的調適者。

  (四)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對於(yu) 引領大學生思想發展、價(jia) 值塑造、理想信念培育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其作用的發揮事關(guan) 學生成長成才,事關(guan)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後繼有人。高校思政課要改進傳(chuan) 統的教學方式方法,探析新教法,將新媒體(ti) 、新技術運用於(yu) 教學工作,將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傳(chuan) 統教法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轉換以往慣用的教學場景和模式,對教學和輔導的方式方法進行有效的創新,根據青年一代的思想特點和愛好喜好,以青年們(men) 喜聞樂(le) 見的形式,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與(yu) 時代感,在同頻共振中凝心聚力,在潤物細無聲過程中實現精準的引導,讓學生學習(xi) 和吸收有意義(yi) 的思想政治知識。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與(yu) 時俱進,不斷創新形式、豐(feng) 富內(nei) 容,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寓價(jia) 值觀引導於(yu) 知識傳(chuan) 授之中,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給學生深刻的學習(xi) 體(ti) 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爭(zheng) 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wei) 、有品質、有修養(yang) 的新時代大學生。如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開展四課聯動實踐教學,即在“思想道德修養(yang) 和法律基礎”教學中開展演講大賽、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中開展曆史情景劇比賽、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教學中開展辯論賽、在“毛澤東(dong) 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概論”教學中開展微視頻大賽,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趣味性、吸引力和親(qin) 和力。

  (五)加大思政實踐教學力度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思政教育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在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講清楚、講透徹的同時,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hui) 大課堂結合起來,發揮學生主體(ti) 性作用,引導學生走出“象牙塔”,走進生活的“試驗田”,采取實地研學、實例教學、情景展示、研討辯論等教學方式,通過實踐教學,把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在日常學習(xi) 和生活中加以運用,引導學生“學而思”“學而悟”,在實踐中親(qin) 身體(ti) 驗、主動探究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並運用理論去研究、分析和解決(jue) 問題,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領悟和理解,加深對科學理論的理解把握,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堅守理想信念,不斷完善自我的品德和思想覺悟。高校要在思政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wei) 中心,結合大學生的認知規律、接受特點和實際生活,在灌輸黨(dang) 的理論、方針政策的同時,增加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課程,打造“移動”課堂和“生活”課堂,在實踐教學中築牢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引導大學生立鴻鵠誌、做奮鬥者。如定期組織大學生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深入社會(hui) 體(ti) 驗生活,使大學生在社會(hui) 實踐中接受教育;充分利用革命史跡、紅色文化場館、先進人物事跡對學生進行革命傳(chuan) 統教育和愛國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鼓勵大學生多參加“三下鄉(xiang) ”、誌願服務、實地考察、社會(hui) 調查等社會(hui) 實踐和公益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心靈得到淨化、思想得到熏陶、認識得到升華、覺悟得到提高。

  (六)加強網絡思政教育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ti) 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chuan) 統優(you) 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當代大學生作為(wei) 伴隨互聯網而生的一代人,對互聯網依賴性較強,熱衷於(yu) 從(cong) 新媒體(ti) 平台獲取信息和發聲。新媒體(ti) 既是傳(chuan) 播各種信息的主要載體(ti) ,也是傳(chuan) 導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對於(yu) 大學生的思想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必然舉(ju) 措。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抓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將思政理論書(shu) 籍、經典影視評鑒、紅色歌曲欣賞等充實到新媒體(ti) 平台,利用網絡來傳(chuan) 播各類積極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打破枯燥刻板的思政課堂傳(chuan) 統,打造出引起學生興(xing) 趣、具有持續影響力的網絡精品思想政治教育內(nei) 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xi) 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和幫助學生接受正確的主流思想。一方麵,思政課專(zhuan) 職教師、輔導員等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積極進駐學生覆蓋麵比較廣的網絡平台,準確發布能夠迎合當代大學生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ei) 容,弘揚主旋律,傳(chuan) 播正能量。另一方麵,要搭建網絡思政教育平台,發揮網絡育人陣地功能,如組織網絡優(you) 秀思政微課、微視頻征集活動和“最美微課”展播活動,為(wei) 思政教育工作者開展網絡思政教育提供平台,提高了在校大學生參與(yu) 思政課學習(xi) 的熱情。

  (課題組主持人:苗樹群,課題組成員:張紅朝、劉紹才、陳晶、舒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