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鄭州大學

  2016-06-13


  鄭州大學(簡稱鄭大,英文簡稱:ZZU)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計劃”入選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與(yu) 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總占地麵積5700餘(yu) 畝(mu) ,校本部四個(ge) 校區分別是:主校區(鄭州市科學大道100號)、南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75號)、北校區(鄭州市文化路97號)和東(dong) 校區(鄭州市大學北路40號)。學校麵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製普通本科生5.6萬(wan) 人、各類在校研究生1.5萬(wan) 人,以及來自6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1600餘(yu) 人。

  鄭州大學醫科教育源於(yu) 1928年的國立第五中山大學(1942年國立河南大學的前身),1952年該校遷人鄭州成立河南醫學院(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權學校),她開啟了河南醫學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鄭州大學創建於(yu) 1956年,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1996年被列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鄭州工業(ye) 大學成立於(yu) 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屬的重點院校。教育家、曆史學家、哲學家稽文甫教授,物理學家霍秉權教授,化學家侯德榜教授,耐火材料專(zhuan) 家鍾香崇院士,土木工程專(zhuan) 家孫國梁教授,耳鼻咽喉科專(zhuan) 家董民聲教授,食管細胞學創始人沈瓊教授,人體(ti) 寄生蟲學專(zhuan) 家蘇壽低教授等一大批知名專(zhuan) 家學者,都曾在此執鞭任教。千禧之際,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ye) 大學和河南醫科大學三校合並組建新鄭州大學。

  悠久曆史鑄就鄭大特色文化。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穩厚重,形成鄭大人包容寬厚、奮發進取的優(you) 良品質;匯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學生來自全國30個(ge) 省市自治區、世界60餘(yu) 個(ge) 國家和地區,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圍;融匯多學科的知識對流與(yu) 文化碰撞,文、理、工、醫等12個(ge) 學科門類均衡發展,形成多學科交叉、相融互補的育人氛圍;傳(chuan) 承和弘揚源遠流長的特色文化,三個(ge) 校區的特色文化長期積澱與(yu) 升華,形成“篤信仁厚、慎思勤勉”,體(ti) 現時代特征的鄭大校風。在強化自身文化建設的同時,學校注重發揮文化引領的社會(hui) 職責,努力為(wei) 推動地方經濟社會(hui) 展做貢獻。

  合校十五年發展,完成綜合性大學布局。學校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nong) 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2大學科門類,各學科門類均衡發展;有凝聚態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國古代史、有機化學、化學工藝、病理學與(yu) 病理生理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ge) ;化學、臨(lin) 床醫學、材料科學、工程4個(ge) 學科(領域)ESI排名進人全球前1%。學校有21個(ge) 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ge) 獨立設置的二級學科博士點、55個(ge) 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ge) 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21個(ge) 碩士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24個(ge)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霍裕平、吳養(yang) 潔、申長雨、馬蒂(外籍)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劉炯天、楊勝利、王複明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中國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擔任河南省資源與(yu) 材料工業(ye) 技術研究院院長,英國醫學科學院尼克·萊蒙院士擔任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院長,南振中先生、張海先生、二月河先生等執教我校。

  堅持立德樹人,形成完備的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學校校本部設有108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主校區麵向全國招收一本學生;南校區國際學院在一本招生,北校區軟件與(yu) 應用科技學院在二本招生。學校先後被列人國家級卓越工程師、卓越法律人才、卓越醫生教育培養(yang) 計劃高校;河南省委宣傳(chuan) 部與(yu) 鄭州大學共建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培養(yang) 卓越新聞人才。學校有國家級特色專(zhuan) 業(ye) 14個(ge)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ge) 、國家級本科專(zhuan) 業(ye) 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ge) 、全國專(zhuan) 業(ye) 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類別3個(ge) 、國家級人才培養(yang) 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ge)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學中心7個(ge) 、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yang) 基地1個(ge)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ge) 、國家級精品課程14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4門、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ge) 、國家級教學名師5人;先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學校滋蘭(lan) 樹蕙,桃李芬芳,50萬(wan) 名校友為(wei) 國家建設和社會(hui) 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堅持科技創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學校擁有橡塑模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鈣鎂磷複合肥國家技術研究推廣中心、重大基礎設施檢測修複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藥物安全性評價(jia) 研究中心、國家領土主權與(yu) 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鄭州大學);擁有2個(ge) 國家藥品臨(lin) 床研究基地、1個(ge) 國家知識產(chan) 權培訓基地、6個(ge)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擁有資源材料等7個(ge) 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學校設有鄭州大學醫學科學院、鄭州大學藥物研究院、河南省資源與(yu) 材料工業(ye) 技術研究院、鄭州大學產(chan) 業(ye) 技術研究院、鄭州大學測試與(yu) 計算中心等校級科研機構。近年來,學校先後承擔國家重大專(zhuan) 項、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100餘(yu)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hui) 科學基金項目共計1600餘(yu) 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在《Science》和《Nature》發表論文7篇。2015年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5項(含1項重大項目、5項重點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4項(含2項重點項目)。

  堅持開放辦學,國際交流與(yu) 產(chan) 學研合作廣泛。擁有微納成型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細胞與(yu) 基因治療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與(yu) 美國、英國等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80餘(yu) 所知名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關(guan) 係,其中,與(yu) 澳大利亞(ya) 莫納什大學、伍倫(lun) 貢大學及波蘭(lan) 華沙大學、羅茲(zi) 大學等國外高校合作辦學,與(yu) 美國波特蘭(lan) 州立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美國南伊利諾伊大學、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等國外高校建立學生互派交流機製。學校每年接待國(境)外來訪1000餘(yu) 人次、數百名師生出國(境)訪問交流,在印度設孔子學院,每年有1300餘(yu) 名推免生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就讀。學校發起創建了河南省國家大學科技園,與(yu) 200餘(yu) 家知名企業(ye) 和地方政府建立校企、校市合作關(guan) 係。9家附屬醫院開放床位數達2萬(wan) 餘(yu) 張,年總門診量達1000餘(yu) 萬(wan) 人次。鄭州新開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於(yu) 2011年上市,業(ye) 績位居本行業(ye) 全國前兩(liang) 名。鄭州大學綜合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年產(chan) 值達2. 4億(yi) 元,成為(wei) 河南民用建築設計行業(ye) 的領先企業(ye) ,形成鄭大服務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