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供給側改革 創新驅動 高校轉型發展——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第71次專題研討會會議綜述

《中原智庫》(2017)  省社科聯課題組2019-11-26

  2016年11月26日,省社科聯、省經濟學學會(hui) 圍繞“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與(yu) 區域產(chan) 業(ye) 發展”“校地合作與(yu) 高校轉型”“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ang) ”等議題,在商丘師範學院組織召開了河南發展高層論壇專(zhuan) 題研討會(hui) 。來自全省高校的百餘(yu) 名經濟學、管理學學院(係)院長、係主任進行了交流研討。

  一、深層認知當前形勢下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要在再生產(chan) 的環節中進行理解。供給是支配分配、交換和消費的核心要素,供給的曆史狀況決(jue) 定了當前的生產(chan) 能力、經濟結構與(yu) 發展方式。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與(yu) 適應新常態、轉變發展方式的宏觀經濟政策互為(wei) 表裏,一脈相承,是當前的重大國策。在當前基礎創新乏力的形勢下,無論是河南還是全國,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補短板”,尋找技術進步、技術提升、技術支撐路徑,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當前的事情”,保持一個(ge) 經濟穩增長的良好態勢。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指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也不同於(yu) 西方的供給學派,一是我國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首先是對過剩產(chan) 能的調整;二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涉及政府與(yu) 市場關(guan) 係的調整;三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作為(wei) 深化改革的步驟還將會(hui) 涉及各方利益的再調整;四是供給側(ce) 結構改革必將摒棄西方新自由主義(yi) 政策,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政策。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主要解決(jue) 的是勞動力生產(chan) 效率不高的問題。當前我國並不存在所謂“劉易斯拐點”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如果能夠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率,必將繼續釋放出更多的農(nong) 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工業(ye) 部門,繼續釋放“人口紅利”。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要繼續優(you) 化經濟資源配置,優(you) 化流通渠道以降低流通成本,同時要防止網絡營銷野蠻式成長對假冒偽(wei) 劣商品的縱容;要調控房地產(chan) 價(jia) 格以降低綜合成本,同時給微觀經濟個(ge) 體(ti) 以創新活力;要借鑒西方成功的產(chan) 業(ye) 政策,矯正對“互聯網+”的濫用。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應堅持自由競爭(zheng) 、政府幹預和經濟精神“三套車”體(ti) 製機製聯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運行也要堅持自由競爭(zheng) ,自由競爭(zheng) 是市場的精髓和創新的源泉。政府與(yu) 市場的關(guan) 係及其調處是全麵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的核心內(nei) 容。在當前形勢下,要特別關(guan) 注和理順市場與(yu) 政府的關(guan) 係,政府的宏觀調控與(yu) 產(chan) 業(ye) 政策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推手。經濟精神也是影響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視。可以以西方“一手拿算盤、一種拿聖經”的諺語來解讀經濟精神,“聖經會(hui) 抑製算盤,但是單憑算盤永遠帶動不了商業(ye) ”,在市場功利主義(yi) 背景下,精神的問題就顯得特別重要。經濟精神不僅(jin) 需要企業(ye) 家的理性和眼光,也需要各群體(ti) 、各階層人們(men) 社會(hui) 道德倫(lun) 理的慎獨。如何從(cong) 經濟精神上獲得經濟社會(hui) 的紅利,一是要充分發揮企業(ye) 和個(ge) 人的主動性、創造性,並把求利意識上升為(wei) 社會(hui) 成就和責任感;二是把流通意識上升為(wei) 工業(ye) 精神和實業(ye) 精神,培育實業(ye) 經濟發展的社會(hui) 氛圍;三是把競爭(zheng) 意識上升為(wei) 正義(yi) 精神,上升為(wei) 超越追求生活享受的更高精神境界。

  二、創新驅動,為(wei) 建設經濟強省貢獻智慧和力量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創新驅動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第一推動力。河南應從(cong) 高層設計到謀劃運作,將創新驅動納入社會(hui) 經濟的係統內(nei) 部進行整體(ti) 考慮,讓技術創新與(yu) 體(ti) 製創新共同發力。為(wei) 此,應發揮政府與(yu) 市場“兩(liang) 隻手”作用,積極引領實體(ti) 經濟麵向科技高端前沿、麵向市場經濟法則、麵向國家重大需求,構建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創新發展優(you) 勢,強化原始創新,增強源頭供給,優(you) 化區域創新、打造區域增長極,壯大創新主體(ti) 、推動創新發展,實現“六個(ge) 轉變”,即一是發展方式由粗放向可持續轉變,二是發展要素由傳(chuan) 統向創新轉變,三是分工地位由低端向高端轉變,四是創新能力由跟蹤向領跑轉變,五是資源配置由研發環節向創新鏈轉變,六是創新群體(ti) 由精英向大眾(zhong) 轉變。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指出,河南經濟的基礎發展能力薄弱,是劣勢,但隻要敢於(yu) 創新,也可以後來者居上轉變為(wei) 優(you) 勢。河南經濟這兩(liang) 年年均GDP增長高於(yu) 全國1個(ge) 百分點,說明河南應從(cong) “十三五”起,利用“五大國家戰略”實施的機遇期,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促進供需兩(liang) 端發力、兼顧遠近目標,把河南經濟與(yu) 新經濟連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方式轉變,特別是要契合於(yu) 河南自貿區建設,繼續發掘、放大樞紐經濟、物流經濟能量,構築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的商業(ye) 模式,打造新時期的河南經濟升級版,實現從(cong) 經濟大省轉向經濟強省的跨越。

  三、促進人才供求結構調整與(yu) 高校轉型發展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指出,創新驅動是人的創新驅動,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以人為(wei) 主體(ti) 、意識觀念和實踐作為(wei) 的改革,創新驅動與(yu)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最大動力是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及其程度。高校一定要融入和順應創新驅動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大潮,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全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we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目標,培養(yang) 輸出更多更優(you) 秀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當前高校在轉型發展中首先要理順轉型發展目標、人才培養(yang) 模式、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的關(guan) 係。一是高校的發展定位要準確。在當前就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一切工作都要針對社會(hui) 經濟對人才的需求來展開,不要認為(wei) “創新”“就業(ye) ”與(yu) 己無關(guan) 。二是高校建設應將出發點從(cong) 辦什麽(me) 樣的大學轉向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才。當前許多高校熱衷於(yu) 申報學科專(zhuan) 業(ye) ,謀求提高辦學層次,不能說不對,但對培養(yang) 什麽(me) 樣的人才缺乏足夠的思考研討和路徑措施,不能不引起注意。三是在大學職能中找準發力點。大學職能包括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服務社會(hui) 和文化傳(chuan) 承等方麵,地方大學一定要立足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以應用性研究成果和有針對性的谘詢建議服務地方為(wei) 己任,凸顯地方辦學的邊際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