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第十一屆中原智庫論壇綜述

《河南日報》(2020年08月17日 09版)  河南省社科院課題組2020-08-17

  由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和蘭(lan) 考縣委、縣政府聯合舉(ju) 辦的第十一屆中原智庫論壇在蘭(lan) 考焦裕祿幹部學院閉幕。參會(hui) 的縣(市)領導幹部和省內(nei) 外專(zhuan) 家學者圍繞貫徹落實縣域治理“三起來”重大要求、加快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展開係統深入探討,形成了一係列富有前瞻性、創新性和建設性的觀點和政策建議。
  1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

  縣域穩則大局穩,縣域活則全盤活,縣域強則省域強。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紛紛表示,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河南縣域經濟發展邁入了新的曆史階段。大家一致認為(wei) ,麵對當前嚴(yan) 峻複雜的國內(nei) 外疫情防控和經濟形勢,搶抓機遇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激活內(nei) 需大市場、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構建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新格局的關(guan) 鍵步驟和重要基石,意義(yi) 重大、正當其時。
  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li) 篇章的重要基石。河南一直高度重視縣域經濟發展。本次到會(hui) 交流的“傳(chuan) 承三股勁、踐行三起來”的蘭(lan) 考實踐、美學引領縣域高質量發展的修武探索、以小溝域闖出縣域發展新天地的孟津模式、以“兩(liang) 山”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欒川經驗、以綠色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淅川路徑、縣域經濟特色差異化發展的睢縣模式等,均是河南勇於(yu) 探索富有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子的生動寫(xie) 照。大家一致認為(wei) ,縣域經濟在發展全局中始終是強力支撐、堅實底盤。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縣域治理“三起來”的重大要求為(wei) 根本遵循,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you) 勢,探索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是各縣(市)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難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與(yu) 效益的核心路徑選擇,是夯實縣域這個(ge) 全省發展的重要基石的根本要求,必將為(wei) 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築牢堅實基礎。
  解決(jue) 新時代新矛盾新需求的重要抓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破解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我國縣域麵積占近90%、人口占70%、經濟總量超過半壁江山。河南是全國縣(市)數量最多的省份之一,強省之基在於(yu) 強縣。可以說,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縣域、短板在縣域、潛力也在縣域,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是破解新時代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應有之義(yi) 。
  塑造區域城鄉(xiang) 協調發展新格局的現實需要。縣域既是承接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重要拓展區,也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落地的主要載體(ti) ,是實現城鄉(xiang) 統籌發展的關(guan) 鍵區域。當前正處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落地的關(guan) 鍵時期,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深入實施,中原城市群、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國家戰略落地河南,鄭州都市圈、洛陽都市圈建設成為(wei) 省委省政府重大決(jue) 策部署,縣域作為(wei) 連接城市群、都市圈和鄉(xiang) 村之間的重要區域,其高質量發展對打通城市群、國家中心城市、都市圈發展戰略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之間的連接通道,形成戰略舉(ju) 措疊加合力,塑造協調均衡可持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yi) 。
  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路徑。縣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單元,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複雜嚴(yan) 峻形勢,隻有在縣域層麵堅定不移地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紮實做好“六保”“六穩”工作,才能確保在市域、省域及全國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的雙勝利,全力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大局,確保實現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2
  特色突出、競相發展的創新探索新格局

  本次論壇上,來自蘭(lan) 考、修武、孟津、欒川、淅川、睢縣等的縣域治理一線指揮們(men) ,結合縣域特色和實踐探索,交流了縣域治理、美學經濟、溝域經濟、生態經濟、綠色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等六類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做法和經驗,為(wei) 全省縣域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子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參考。
  A.蘭(lan) 考:縣域治理模式
  蘭(lan) 考縣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縣域治理“三起來”重要指示精神為(wei) 根本遵循,堅定貫徹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抓好高質量發展在縣一級的貫徹和落實,形成了具有蘭(lan) 考特色的脫貧攻堅和縣域治理體(ti) 係、模式、路子,“蘭(lan) 考之問”有了出彩答卷。
  圍繞強縣和富民的統一,做強做優(you) 蘭(lan) 考特色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一是立足泡桐資源優(you) 勢,與(yu) 恒大集團合作,將其供應鏈企業(ye) 集中到蘭(lan) 考建廠,發展品牌家居;發揮龍頭企業(ye) 帶動作用,推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以雞鴨牛魚作為(wei) 主導方向發展綠色畜牧;堅持垃圾資源化利用,推動家電拆解產(chan) 業(ye) 企業(ye) 集聚,打造縣域循環經濟產(chan) 業(ye) 鏈,構築特色產(chan) 業(ye) 格局夯實強縣根基;二是引進富士康發展智能製造,提供13000人的穩定就業(ye) ,提高了全縣產(chan) 業(ye) 工人和企業(ye) 的管理水平。成立三農(nong) 學院,與(yu) 焦裕祿幹部學院形成匹配,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人才振興(xing) 來培訓實用人才,推進就業(ye) 創業(ye) 實現富民增收。圍繞城鎮和鄉(xiang) 村的貫通,推動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一是推動規劃向鄉(xiang) 村覆蓋,促進城區彰顯蘭(lan) 考樸素美,農(nong) 村實現水清樹綠、幹淨有序;二是提高城鄉(xiang) 貫通建設標準,確保幹一件成一件,長期積累推動城鄉(xiang) 麵貌發生質的變化;三是推出三星文明戶評選等一係列工作抓手和方法措施,提升城鄉(xiang) 管理軟實力,把城市和鄉(xiang) 村貫通起來。圍繞改革和發展的結合,激發發展動力和活力。一是堅持以改革和創新來解決(jue) 縣域發展的難題,增強幹部爭(zheng) 取項目抓機遇的意識和擔當;二是提出一套服務發展、服務基層和服務群眾(zhong) 的改革主線,有效解決(jue) 體(ti) 製機製、營商環境、行政效率等問題及群眾(zhong) 身邊的煩心事、揪心事,提高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B.修武:美學經濟模式
  修武縣將美學經濟作為(wei) 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堅持科技創新和美學經濟雙輪驅動,利用美學設計將美學資源轉化為(wei) 美學經濟,打造縣域新的產(chan) 業(ye) 增長點,推動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縣域更富更美的目標。
  以美學視角喚醒縣域沉睡資源。修武縣遵循美學理念,深度挖掘縣域內(nei) 傳(chuan) 統村落、曆史文化傳(chuan) 說、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等沉睡的鄉(xiang) 土資源,設計打造了天空之院、驛站茶亭、永不落幕的漢服文化節等特色美學項目,形成了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打造美學小建築。修武縣充分利用美學資源,邀請國內(nei) 外知名設計師打造雲(yun) 台古鎮扶貧小建築、美學公社、玫瑰禮堂等美學小建築,為(wei) 年輕遊客提供遊玩、冥想、靜休等場所,成功塑造了旅遊的核心吸引物,解決(jue) 了吸引年輕遊客到縣域消費的難題。開發多元美學產(chan) 品。鼓勵村落發展戲曲表演,在村民獲得經濟收益的同時還推動了鄉(xiang) 村文化的複興(xing) ;邀請全國排名第一的燈光團隊,打造吸引年輕人前來的夜間打卡地;推出雲(yun) 豆豆等網紅級別作品,提煉美學IP,吸引遊客駐足、觀賞和消費。打通美學產(chan) 品銷售的最後一公裏。運用數字化手段驅動鄉(xiang) 村旅遊發展,基於(yu) 大數據分析為(wei) 主流遊客群體(ti) 定點設計文創產(chan) 品和民宿;通過發展微店對村莊進行整村電商營銷,促進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推廣和銷售,助力脫貧攻堅引領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
  C.孟津:溝域經濟模式
  孟津縣搶抓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兩(liang) 大國家戰略機遇,立足實際發展溝域經濟,形成了“溝流金、穀滿銀、灣聚財、川招寶”的喜人態勢,開辟了農(nong) 業(ye) 增效、農(nong) 民增收、農(nong) 村發展的新天地,為(wei) 縣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堅持高位推動,把準溝域發展“方向盤”。一是成立溝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部門聯動、政策集成、資金聚焦、資源整合”工作機製;二是按照“一鎮一溝域、一溝一特色”“生態引領、產(chan) 業(ye) 基礎、農(nong) 旅融合、產(chan) 村融合”的思路,推動經濟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落實;三是出台文件明確向溝域建設傾(qing) 斜的政策要求,支撐溝域經濟穩步發展。堅持生態引領,描繪溝域生態“新畫卷”。一是紮實推進重點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工程,切實抓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河道治理、生態涵養(yang) 等工作;二是大力實施國土綠化提速提質行動,不斷提高孟津“綠色濃度”;三是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聚焦生態振興(xing) ,大力開展垃圾清零、廁所革命、拆違治亂(luan) 等工作,實現溝域“顏值”“氣質”和生態環境雙提升。堅持產(chan) 業(ye) 為(wei) 基,點燃溝域經濟的“強引擎”。一是探索集生態治理、種植養(yang) 殖、民俗旅遊、觀光休閑等於(yu) 一體(ti) 的溝域經濟特色發展新路子;二是實施質量興(xing) 農(nong) 、品牌富農(no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三是深化農(nong) 旅、文旅融合發展,建成55個(ge) 溝域休閑農(nong) 業(ye) 生態園區,形成“春賞花養(yang) 生、夏避炎暑休閑、秋品果香美味”的溝域農(nong) 業(ye) 休閑度假旅遊新局麵。堅持惠民為(wei) 本,站穩溝域經濟發展“出發點”。建立健全參與(yu) 機製、利益聯結機製和就業(ye) 創業(ye) 支持機製,讓溝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chan) 品變商品、勞動變運動、農(nong) 房變客房,讓資源變資產(chan) 、資金變股金、農(nong) 民變股民,讓群眾(zhong) 分享更多發展紅利。
  D.欒川:生態經濟模式
  欒川縣深入踐行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寶貴的生態資源優(you) 勢,優(you) 先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加快建立健全以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為(wei) 主體(ti) 的生態經濟之路,努力實現以生態為(wei) 引領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確立“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實現產(chan) 業(ye) 生態化發展。一是實施最嚴(yan) 格的自然資源開發保護製度,強力推進資源整合和礦業(ye) 秩序整頓;二是開展涉重金屬行業(ye) 專(zhuan) 項整治、涉氟酸企業(ye) 專(zhuan) 項治理、涉氣企業(ye) 提標治理等一係列工業(ye) 綠色化改造措施,拉長產(chan) 業(ye) 鏈條,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廢氣汙染問題;三是實施產(chan) 業(ye) 準入負麵清單製度,強化準入管理和底線約束,推動工業(ye) 經濟綠色化發展。樹牢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進生態產(chan) 業(ye) 化。一是推動老君山、重渡溝、抱犢寨等工礦業(ye) 向生態旅遊業(ye) 成功轉型,發展特色旅遊專(zhuan) 業(ye) 村53個(ge) ,用綠水青山激活“避暑經濟”;二是打造“欒川印象”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開發高山雜糧、食用菌等6大係列107款產(chan) 品。加大對優(you) 良中藥材品種的選育和地道藥材種植,逐步叫響君山製藥品牌;三是圍繞“伊水欒山養(yang) 生城”目標,以5A景區的標準打造宜居優(you) 雅、生態靈秀、特色突出的旅遊縣城。健全體(ti) 製機製,為(wei) 生態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是探索生態環保體(ti) 製機製和環境監管模式創新,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落地生根;二是嚴(yan) 格落實“三線一單”約束,為(wei) 欒川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製度保障;三是持續開展生態文明普及教育,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教育基地,積極倡導綠色消費。
  E.淅川:綠色發展模式
  淅川縣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與(yu) 堅定,站位全省、放眼全國、立足自身,大力實施“四大戰略”,探索走好“六條路子”,奮力譜寫(xie) 新時代淅川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篇章。
  發展航標“樹起來”。以水質保護、綠色發展為(wei) 主線,大力實施生態立縣、旅遊興(xing) 縣、工業(ye) 強縣、創新活縣四大戰略,做好水源區水清民富縣強的綠色發展之路。工業(ye) 脊梁“挺起來”。做優(you) 做大做強汽車零部件加工產(chan) 業(ye) ,高位謀劃發展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健康產(chan) 業(ye) 園,打造百億(yi) 產(chan) 業(ye) 集群。設立專(zhuan) 項資金,鼓勵企業(ye) 科技創新。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工業(ye) 項目,為(wei) 工業(ye)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一湖碧水“清起來”。堅持每年以10萬(wan) 畝(mu) 以上的規模推進植樹造林,在全境建設“四網絡兩(liang) 平台”保水監控網絡,成立庫區水上綜合執法大隊等,大力開展點源和麵源汙染治理。農(nong) 民老鄉(xiang) “富起來”。探索短線抓食用菌、中藥材等當年見效的短平快項目,中線抓林果產(chan) 業(ye) ,長線抓鄉(xiang) 村旅遊的綠色發展模式。加快易地搬遷改善環境,同步抓好產(chan) 業(ye) 配套、技能培訓和就業(ye) 創業(ye) 。因地製宜地發展軟籽石榴、杏李等生態高效產(chan) 業(ye) ,集中打造“淅有山川”公用品牌。城市鄉(xiang) 村“美起來”。按照“濱湖水城、生態綠城、宜居山城、旅遊新城”的發展定位,建設魅力縣城。打造形成貫通城鄉(xiang) 、打通對外出口的大交通格局,構建環丹江大旅遊圈,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脫貧攻堅、水質保護、產(chan) 業(ye) 發展、旅遊開發有機結合。縣域黨(dang) 建“強起來”。開展“三清理一公開”“三亮三比三評”“兩(liang) 弘揚一爭(zheng) 做”等活動,推進平安建設高質量,打造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現代縣域社會(hui) 治理新體(ti) 係。
  F.睢縣:特色產(chan) 業(ye) 模式
  睢縣搶抓產(chan) 業(ye) 轉移機遇,以打造中原鞋都為(wei) 突破,培育壯大製鞋主導產(chan) 業(ye) ,探索出一條傳(chuan) 統農(nong) 區以三化協調四化同步推動縣域科學發展的新路子,為(wei) 縣域經濟差異化特色發展樹立了新樣板、新標杆。
  站位發展全局,選準主導產(chan) 業(ye) 。實施錯位發展,出台《中原鞋都發展綱要》,提出“一年打基礎,三年上規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創鞋都”的發展目標,把製鞋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精心培育。搶抓發展機遇,持續招大引強。搶抓閩粵製鞋產(chan) 業(ye) 西移、溫州台州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雄安新區建設三次重大機遇,通過打親(qin) 情牌、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育好製鞋產(chan) 業(ye) 。加強平台建設,提升承載能力。堅持規劃引領,完善產(chan) 業(ye) 集聚區基礎設施配套,建立河南省的鞋類產(chan) 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公共服務中心、研發中心、培訓中心,為(wei) 製鞋產(chan) 業(ye) 發展奠定基礎。突出創新驅動,著力轉型升級。建成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1家,國家和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ye) 40家,成功創建省可持續發展試驗區、省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積極推行產(chan) 業(ye) 集聚區管委會(hui) +公司的模式改革,促進產(chan) 業(ye) 集聚區集中精力為(wei) 企業(ye) 提供更好的服務。強化要素保障,優(you) 化營商環境。實行“一線工作法”和“五個(ge) 一”的工作推進機製。設身處地為(wei) 企業(ye) 著想,關(guan) 心關(guan) 愛企業(ye) 家,幫助企業(ye) 積極破解資金、人力、土地等方麵的瓶頸製約。
  3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須破解的重點問題

  當前,河南縣域經濟正處在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重要關(guan) 口。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河南縣域經濟發展的動力不足、特色不顯、協調性不強、開放度不高等問題依舊突出,明確問題導向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的關(guan) 鍵所在。
  發展動力不足有待激活。動力機製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機製。專(zhuan) 家認為(wei) ,當前,河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尚未實現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動能轉換,“換擋提質”任重道遠;與(yu) 發達省份相比,河南縣域在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創新平台建設、創新環境營造等方麵均存在很大差距,創新還沒有成為(wei) 河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如何以新模式、新業(ye) 態、新技術、新產(chan) 品加速動能轉換,是新形勢下破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不足問題的難點所在。
  發展特色不顯有待突出。縣域經濟本質是特色經濟。不同縣域資源稟賦、生態環境、產(chan) 業(ye) 基礎等存在的客觀差異,很大程度上決(jue) 定著縣域經濟的發展模式。專(zhuan) 家認為(wei) ,雖然河南縣域經濟呈現出一定的發展特色,也形成了一些可行的發展模式,但總體(ti) 上,全省縣域仍然沒有完全將比較優(you) 勢轉變成現實生產(chan) 力和發展競爭(zheng) 力,存在特色主導產(chan) 業(ye) 不優(you) 不強、集群效應不顯著的突出問題。究其根本,河南在探索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模式上麵臨(lin) 著短期難以解決(jue) 的困惑。
  發展協調性不強有待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涉及產(chan) 業(ye) 、產(chan) 城、城鄉(xiang) 等方麵的協調融合。專(zhuan) 家認為(wei) ,目前縣域產(chan) 業(ye) 融合上存在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布局不均衡、主導產(chan) 業(ye) 不突出、產(chan) 業(ye) 協作配套能力不強、產(chan) 業(ye) 鏈低端鎖定等問題;產(chan) 城融合上存在“產(chan) ”“城”同步發展水平不高,新城開發與(yu) 舊城提質統籌不足等問題;城鄉(xiang) 融合上存在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主體(ti) 單一、總量不足、質量不高、配置不均衡等問題;生產(chan) 、生活、生態融合上存在縣域經濟轉型升級不到位,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高等問題。
  發展開放度不高有待增強。縣域經濟要想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就必須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專(zhuan) 家認為(wei) ,河南不少縣域遇到發展瓶頸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打破“一畝(mu) 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充分融入區域經濟大格局中借勢發展,沒有緊密對接“一帶一路”倡議、中部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實現與(yu) 縣域外的資源共享、市場互通、優(you) 勢互補、聯動發展。因此,如何提高發展的對外開放度,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上拓展發展新空間是河南大多數縣域要解決(jue) 的重點問題。
  4
  加快推動河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新發展理念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指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首先解決(jue) “理念”的問題,要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決(jue) 不能再回到簡單以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把創新發展作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把開放發展作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之源,突出綠色發展,培育壯大綠色經濟,堅持協調發展,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與(yu) 全供應鏈、全地域謀劃布局縣域經濟,把實現共享發展作為(wei)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縣域治理“三起來”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要以強縣富民為(wei) 主線,以改革發展為(wei) 動力,以城鄉(xiang) 貫通為(wei) 途徑,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打造縣域經濟競相出彩的生動局麵。要堅定不移地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實現強縣和富民的統一;要堅定不移地把基層基礎作為(wei) 改革發展穩定的突破口,實現改革和發展的結合;要堅定不移地把生態作為(wei) 城鄉(xiang) 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實現城鎮和鄉(xiang) 村的貫通。
  厚植特色優(you) 勢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所在。縣域經濟競爭(zheng) 力的高低,關(guan) 鍵在於(yu) 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由於(yu) 全省縣域資源稟賦和產(chan) 業(ye) 基礎不同,有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縣、礦產(chan) 資源縣、工業(ye) 強縣和文化旅遊強縣等類型。專(zhuan) 家指出,麵對當前複雜形勢,不同類型的縣域要發揮特色比較優(you) 勢來推動高質量發展,如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大縣要以保障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為(wei) 目標,穩定糧食生產(chan) 能力,發展畜牧、蔬菜、果品等特色種養(yang) 業(ye) ,積極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礦產(chan) 資源縣要科學開發和利用現有資源,注重產(chan) 業(ye) 多元化和產(chan) 業(ye) 鏈延伸,實現綠色轉型發展;工業(ye) 強縣需要重點在節儉(jian) 式混合創新、特色化差異發展、集群化鏈式延伸、輕量化智能提升等方麵探索新路徑;文化旅遊強縣要著眼城鄉(xiang) 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和多元化需求,促進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優(you) 勢,加快建設全域旅遊示範縣。
  全麵改革創新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改革創新是激活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把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紮實抓好鄉(xiang) 鎮機構改革、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縣域投融資體(ti) 製改革等,不斷激發縣域經濟發展動力活力。要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快培育引進創新人才,積極培育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加大創新平台建設力度,加快打造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wei) 創新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厚植根基、提供支撐。
  營造優(you) 良環境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優(you) 化“硬環境”和“軟環境”。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硬環境”上,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縣城公共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全麵提升,構建多元化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供給主體(ti) 。“軟環境”上,要優(you) 化包括法治化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司法環境在內(nei) 的營商環境;以深化縣域政府治理職能改革為(wei) 著力點,構建多係統治理資源相協調的治理機製、多中心治理主體(ti) 相協調的治理機製、多維度交互結構平衡的治理機製。
  強化發展支撐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專(zhuan) 家認為(wei) ,一要強化資金支撐,加大縣級財源建設力度,落實激勵性財政政策,引導和撬動更多社會(hui) 資本;二要強化土地支撐,積極穩妥推進農(nong) 村“三塊地”改革,盤活低效閑置存量建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質量和效益;三要強化人才支撐,根據縣域實際,打破身份界限幹部交流的堵點,全麵激發幹事創業(ye) 的活力;四要強化機製保障,樹立“一盤棋”思想,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推進機製,形成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合力。
  5
  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牢記智庫使命勇於(yu) 擔當作為(wei)

  把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作為(wei) 新型智庫發展的價(jia) 值內(nei) 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要內(nei) 容。新型智庫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wei) 奮鬥目標和價(jia) 值導向。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更要做接地氣的研究,在為(wei) 民利民中學立場、學觀點、學方法,找題目、找思路、找答案,大力弘揚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作風,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曆史檢驗的智庫成果。
  把服務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為(wei) 新型智庫資政的主攻方向。要準確把握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的決(jue) 策需求,緊緊圍繞實際工作中亟待解決(jue) 的重大現實問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開展專(zhuan) 題研究。特別是聚焦夯實產(chan) 業(ye) 支撐、推動體(ti) 製機製創新、營造良好環境、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難點領域,提出一批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為(wei)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獻計出力。
  把創新體(ti) 製機製作為(wei) 新型智庫建設的內(nei) 生動力。建立開放多元的智庫合作機製,促進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健全智庫人事和科研管理機製,全麵激發智庫動力活力。建立成果推介和發布的多渠道機製,不斷提升智庫成果的影響力。充分發揮智庫引導社會(hui) 輿論的功能作用,及時回應和專(zhuan) 業(ye) 解讀公眾(zhong) 關(guan) 心的熱點焦點問題。
  (執筆:王元亮趙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