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推進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

《河南日報》(2020年08月19日 09版)  唐金培2020-08-19

  2020年1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上強調,要實施黃河文化遺產(chan) 係統保護工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開展黃河文化宣傳(chuan) ,大力弘揚黃河文化。對標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相關(guan) 要求,隻有從(cong) 頂層設計、資源整合、機製完善、業(ye) 態培育、品牌打造等方麵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才能將黃河流域真正打造成為(wei)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帶。
  優(you) 化頂層設計,提升黃河文化旅遊規劃引領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和布局。要站在省級層麵乃至整個(ge) 黃河流域的高度,將黃河上下遊、左右岸作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進行科學規劃和全麵布局。製定國家、省、市、縣(區)等各級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規劃以及文物保護利用規劃、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利用規劃、文化旅遊融合及高質量發展規劃、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規劃等。同時,要以鄭州、洛陽、開封、新鄉(xiang) 、焦作、濟源等核心區規劃建設一批黃河文明博物館、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區和黃河文化旅遊示範區。此外,規劃建設一批黃河文化旅遊重大項目,扶植一批黃河文化旅遊龍頭企業(ye) ,打造一批黃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使黃河上下遊、左右岸在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和推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進程中真正做到統籌協調,整體(ti) 推進。將河南建設成為(wei) 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的示範區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充分彰顯河南在整個(ge) 黃河文化旅遊帶中的核心地位和龍頭作用。
  整合優(you) 質資源,激發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內(nei) 生動力。以鄭州、洛陽、開封為(wei) 中心的黃河沿線地區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是黃河文化旅遊資源密集的核心區域。要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為(wei) 契機,整合三門峽仰韶村遺址、澠池廟底溝遺址、新鄭裴李崗遺址、鄭州大河村遺址、偃師二裏頭遺址、鞏義(yi) 雙槐樹遺址、鄭州商城遺址等大型考古遺址,打造沿黃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廊。整合新鄭黃帝故裏、靈寶黃帝鑄鼎原、內(nei) 黃顓頊帝嚳陵、輝縣共工故裏、登封大禹故裏等人文始祖文化資源,進一步突出河南在中華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整合河南段黃河沿線水利工程建築遺存、水利科技文化遺存等文化資源,建設黃河文化主題博物館群。組織開展黃河文化遺產(chan) 和文化旅遊資源普查,建設黃河文化旅遊資源數據庫,進一步提升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的數字化水平,讓黃河文化資源真正活起來,使之成為(wei) 激發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的內(nei) 生動力。
  完善保障體(ti) 係,夯實黃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支撐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離不開完善的文旅融合體(ti) 製機製及其保障體(ti) 係。針對沿黃省、市、縣(區)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麵臨(lin) 的困難和問題,要建立定期聯席會(hui) 議製度,明確文化遺產(chan) 和文化旅遊資源保護責任清單和問題清單,對接相關(guan) 規劃及項目的實施和推進。匯聚沿黃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合力,為(wei) 黃河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組織保障。堅持以政府為(wei) 主導,創新市場化運作模式,設立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專(zhuan) 項基金。建立健全國家、省、市、縣(區)政府等國有資本引導聯動、各類社會(hui) 資本廣泛參與(yu) 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投融資體(ti) 係,為(wei) 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組織實施黃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各類人才招聘及培養(yang) 計劃,定期舉(ju) 辦與(yu) 黃河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相關(guan) 的各類人才培訓班,在提高文化旅遊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同時,鼓勵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高校畢業(ye) 生到黃河沿線地區工作,為(wei) 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創新產(chan) 業(ye) 業(ye) 態,賦能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競爭(zheng) 力。創新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業(ye) 態是提升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競爭(zheng) 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的內(nei) 在要求。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科學技術,建設一批以黃河文化旅遊為(wei) 主題的創意產(chan) 業(ye) 園區,生產(chan) 更多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旅遊產(chan) 品,將豐(feng) 厚的文化旅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新的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和產(chan) 品優(you) 勢,使黃河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真正成為(wei) 最具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支柱產(chan) 業(ye) 。依托大禹治水傳(chuan) 說、曆代治理黃河故事等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資源,推出一批特色鮮明、底蘊深厚、情操高雅的文藝作品和演藝項目,充分展示黃河文化和黃河精神的無窮魅力。在繼續擴大嵩山論壇、道德經誦讀等文化活動影響力的同時,建設一批分別以經典誦讀、詩詞歌賦賞析、傳(chuan) 統農(nong) 耕技術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水利技術傳(chuan) 習(xi) 、傳(chuan) 統工藝製作等為(wei) 內(nei) 容的研學基地,通過文化旅遊休閑體(ti) 驗方式創新,將河南建設成為(wei) 國內(nei) 乃至國際知名的黃河文化研學區和水利技術體(ti) 驗區。
  創意營銷傳(chuan) 播,擴大黃河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科學合理的品牌定位和富有創意的傳(chuan) 播手段,是擴大文化旅遊品牌影響力的前提條件。針對當前黃河文化旅遊品牌散而小的現狀,要緊緊圍繞“中華源·黃河魂”的文化旅遊品牌定位進行整體(ti) 形象設計,積極探索黃河文化旅遊品牌在網絡和新媒體(ti) 環境下的傳(chuan) 播載體(ti) 和手段。充分利用新鄭黃帝拜祖大典、鄭州少林國際武術節、洛陽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節,以及開封菊花節、三門峽黃河文化旅遊節、濟源愚公文化節等文化旅遊節會(hui) ,集中展示展銷黃河文化旅遊產(chan) 品,並通過產(chan) 品推介會(hui) 、新聞發布會(hui) 等形式進一步擴大黃河文化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ti) 拓展黃河文化旅遊品牌傳(chuan) 播渠道,通過製作短視頻、開設知識專(zhuan) 欄等形式多樣的宣傳(chuan) 方式,增進人們(men) 對黃河文化和黃河文化旅遊品牌的認識和了解。通過“互聯網+黃河文化”以及智能化傳(chuan) 播和精準營銷等方式,助力黃河文化IP活化,形成一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品牌形象標識,讓古老而厚重的黃河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
  (作者係省社科院曆史與(yu) 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