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劉嘉堯,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概論》教研室副主任、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研究方向: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馬克思主義(yi) 民族理論與(yu) 政策、生態文明建設等。2018年,在第四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獲得全國總決(jue) 賽思政組二等獎。
很高興(xing) 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青年工作的一係列要求,共同探討一個(ge) 話題——與(yu) 祖國共成長。
讓愛國成為(wei) 成長的底色
有一個(ge) 著名的科學家叫做錢偉(wei) 長。錢偉(wei) 長當年高考的時候,曆史和國文是接近滿分的,最後考入清華大學。在入學的第三天,他在收音機裏聽到了爆發“九一八”事變的消息,立刻拍案而起,說他不讀曆史係了,要去學造飛機、造大炮。後來他轉學物理,去振興(xing) 中國的軍(jun) 力。他棄文從(cong) 理轉到物理係的時候嚴(yan) 重偏科,物理隻考了15分。但是他發奮苦讀,從(cong) 物理係的差生變成了尖子生,為(wei) 中國機械工業(ye) 、土木建築、航空航天以及軍(jun) 工事業(ye) 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所以我們(men) 把他稱為(wei) 中國近代的“力學之父”和“應用數學之父”。錢偉(wei) 長為(wei) 國而學,背後是什麽(me) ?背後是他對祖國深沉的感情,祖國和人民不會(hui) 忘記他。愛國是人世間最深沉最持久的感情,是一個(ge) 人的立德之源和成功之本,所以我們(men) 要努力做到2018年五四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與(yu) 北大師生座談時提出的“要時時想到國家,處處想到人民,做到‘利於(yu) 國者愛之,害於(yu) 國者惡之’”。
用信念提純成才的成色
在抗日戰爭(zheng) 爆發之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被迫遷徙昆明,更名為(wei)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當時的校舍,教室是夯土牆,鐵皮屋頂,窗戶上糊的是紙,師生吃的是糙米、陳米。有一些老校友回憶說,很多同學和老師不得不到校外兼職教書(shu) 、賣報甚至抄寫(xie) ,用自己的勞動力應付各種差事,同時還要躲避日本飛機的頻繁轟炸。雖然校舍簡陋、生活艱苦,但是我們(men) 看到西南聯大人才薈萃,聞一多、朱自清、沈從(cong) 文、錢穆、錢鍾書(shu) 、楊武之、華羅庚、馮(feng) 友蘭(lan) ,大師如雲(yun) 、燦若辰星。西南聯大在昆明辦學8年多,師生滿懷科學救國的理想,秉承剛毅卓絕的精神,堅持敬畏學問的態度,培養(yang) 了8000多名學生。在這8000多人中,走出了兩(liang) 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liang) 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0多位兩(liang) 院院士,還有一大批享譽世界的棟梁之材。
講到這兒(er) ,我不由得想起抗日戰爭(zheng) 時期我們(men) 的河南大學。當時的河南大學輾轉遷徙至嵩縣潭頭,在那裏度過了讓所有河南大學人都難以忘記的崢嶸歲月。我們(men) 的校歌裏有對河大精神的表述——四郊多壘,國仇難忘。在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河大師生沒有放棄祖國對我們(men) 的希望,沒有放棄年輕人的擔當,堅持敵前辦學,依仁蹈義(yi) 、結茅立舍、弦歌不輟,以獨特的方式擔起了時代發展的重任。這讓我想起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複旦大學《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展示館黨(dang) 員誌願者服務隊全體(ti) 隊員回信中強調的八個(ge) 字: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用擔當擦亮成功的亮色
在今年五四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寄語廣大青年,新時代中國青年要繼承發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建國偉(wei) 業(ye) 。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前進姿態,同億(yi) 萬(wan) 人民一道,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搏擊。我們(men) 當代青年既要有對祖國發展的時代擔當,又要以實幹的態度實現自己的錚錚誓言。
在大國重器的製造中有這麽(me) 一組數字令人振奮:華為(wei) 5G研發團隊的平均年齡隻有28歲,長征係列運載火箭主研發團隊的平均年齡不到35歲,中國標準動車組“複興(xing) 號”研發團隊的平均年齡不到38歲。今年6月23日上午9時43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枚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拔地而起,意味著北鬥3號導航係統的30顆衛星全部發射成功,實現了全球組網。在這一刻我們(men) 見證了祖國的強大。這支北鬥導航衛星研製團隊的平均年齡隻有31歲,其中60%是80後,23%是90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過,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堅信,不管未來我們(men) 遭遇多大的艱難險阻,隻要每個(ge) 人把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wei) 大夢想之中,腳踏實地、埋頭苦幹,與(yu) 時代共命運、與(yu) 祖國共成長,就一定能夠書(shu) 寫(xie) 絢麗(li) 的人生華章。
與祖國共成長
《河南日報》(2020年08月26日 09版) 20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