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較研究中彰顯中國製度優勢​

《人民日報》( 2020年08月31日 第 09版)  寧騷2020-08-31

  比較政治學是政治學領域的重要學科,它對不同政治製度進行比較研究。自改革開放之初政治學學科恢複以來,我國的比較政治學研究取得了長足進步,為(wei) 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自身的學術貢獻。新時代,我們(men) 更加需要下大力氣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比較政治學,在政治製度的比較研究中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理論認識。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決(jue) 定》聚焦堅持和完善支撐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全麵回答了在我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麽(me) 、完善和發展什麽(me) ”這個(ge) 重大政治問題。當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在脫貧攻堅、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實踐中表現出的巨大優(you) 越性,為(wei) 我們(men) 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比較政治學,進一步深化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研究提供了有利發展機遇、豐(feng) 富研究材料和良好研究環境。
  進行比較政治學研究,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立場和方法。一些西方學者在研究中標榜“價(jia) 值中立”。但稍加分析就可以發現,這些學者實際上將西方中心主義(yi) 觀念滲透到了比較政治學研究的方方麵麵。如果不注意分辨,就容易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西方觀念的搬運工。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需要堅定“四個(ge) 自信”,以更加開闊的視野審視比較政治學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從(cong) 中國和世界的實際出發,堅持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拓展自己的理論範式和分析路徑,提出獨到見解,努力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
  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必須堅持走自己的學術創新之路,紮根中國實際,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製度進程中,深入分析考察政治製度和政治運行現象,進而得出自己的結論。
  比較政治學是一門實證科學,不能脫離實際。這就要求在理論研究中注重經驗研究和實證分析,始終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要從(cong) 客觀存在的事實和經驗出發,進行經驗研究或實證分析,從(cong) 中引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規律性。通過描述、解釋、預測來認識政治現象,是進行政治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學者通過對中國政治、國別和地區政治、國際關(guan) 係和全球治理的實踐經驗進行比較研究,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需要將這些成果進行係統梳理、概括和提升,進而推動形成比較政治學的中國概念、命題、模型、理論,讓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煥發光彩。
  比較研究不是為(wei) 了比較而比較,而是要在比較中更好認識自己、發展自己。製度比較是比較政治學的重要內(nei) 容。在製度比較中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勢,是我國比較政治學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必須有清醒的問題意識,努力在比較研究中解釋和說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所展現出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ou) 越性,揭示這一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you) 越性得以產(chan) 生的深刻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特別是研究闡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主政治製度為(wei) 什麽(me) 行之有效,為(wei) 什麽(me) 能成功調動起億(yi) 萬(wan) 人民的積極性、增強黨(dang) 和國家的發展活力,從(cong) 而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自信。
  (作者為(wei) 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