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理論創新

《人民日報》(2020年08月31日 09 版)  鄒吉忠2020-08-31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於(yu) 不斷創新。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hui) 發展和變革的先導,是引領一個(ge) 國家和民族不斷前進的燈塔。一般來說,可以將理論創新分為(wei) 四種類型,即應用創新、增量創新、集成創新、範式創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麵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我們(men) 需要植根中國大地,持續推進理論創新,更好滿足實踐需求。
  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新時代偉(wei) 大實踐,推進理論應用創新。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價(jia) 值在於(yu) 指導實踐,其真理力量隻有在實際應用中才能充分彰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不斷發展,我們(men) 會(hui) 麵臨(lin) 各種各樣的新情況新問題,麵臨(lin) 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要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作為(wei) 適應新形勢、認識新事物、完成新任務的根本思想武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探尋攻堅克難、應對風險、突破難題的路徑和方法。在應用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解決(jue) 實際問題、推進具體(ti) 實踐的過程中,可以不斷豐(feng) 富理論內(nei) 涵、拓展理論視野,形成解決(jue) 問題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從(cong) 而推進理論創新。
  堅持個(ge) 案研究和歸納分析,推進理論增量創新。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是馬克思主義(yi) 在分析解決(jue) 現實問題時秉持的重要方法論原則,也是推進理論創新的重要路徑。新時代,我們(men) 麵臨(lin) 大量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在分析解決(jue) 這些新情況新問題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一方麵,通過紮實的個(ge) 案研究,尋找解決(jue) 問題的突破點,提出解決(jue) 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知識增量;另一方麵,可以通過歸納分析,梳理、總結、提煉人民群眾(zhong) 的成功經驗和實踐智慧,並上升到理論高度,形成經驗增量。在個(ge) 案研究和歸納分析不斷循環往複的過程中,推進理論實現新知識積累、增量創新。
  堅持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研究,推進理論集成創新。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解決(jue) 問題、形成新的知識增量並逐漸積累到一定水平時,就需要對鮮活豐(feng) 富但比較分散的增量知識進行係統梳理、整體(ti) 分析、協同整合,使增量知識條理化、係統化、規範化,形成由個(ge) 別到一般、由局部到整體(ti) 、由要素到係統的綜合集成和有機融合,從(cong) 而推動理論實現集成創新。
  堅持推動知識體(ti) 係變革,推進理論範式創新。當理論的增量創新提升到集成創新並持續推進到標識性概念、重要判斷、內(nei) 在邏輯層麵時,就會(hui) 觸及理論範式的變革,實現理論的創新性發展。實現理論範式創新,需要從(cong) 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三個(ge) 層麵協同推進。建立和完善學科體(ti) 係,發揮學科體(ti) 係基礎性作用;立足本土、紮根民族、放眼世界,用中國話語總結實踐經驗,創設概念和範疇體(ti) 係, 形成自己的研究範式,構建當代中國的學術體(ti) 係;協調和貫通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日常生活話語等不同話語,提升理論話語的融通力,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的中國”。
  (作者為(wei) 中央民族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