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在用腳步丈量信仰高地。上海一大會(hui) 址、嘉興(xing) 南湖、江西井岡(gang) 山、福建古田、貴州遵義(yi) 、陝西延安、安徽金寨、甘肅高台、河南新縣等紅色文化資源集中的地方,處處銘刻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紅色足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不同場合多次號召我們(men) 傳(chuan) 承革命精神,“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傳(chuan) 承和弘揚大別山精神,對培育擔當時代大任的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yi) 。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發揮學校思政課主渠道作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ui) 上強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為(wei) 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新時代傳(chuan) 承好、利用好、發揚好以大別山精神為(wei) 代表的革命文化,將這一紅色基因融入大學、中學和小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培養(yang) 擔當時代使命和職責的時代新人,是全省所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的職責和使命。
講好故事,深度挖掘大別山精神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大別山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feng) 富深刻的內(nei) 涵。將大別山精神融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關(guan) 鍵是要講好大別山的故事,對大別山精神的形成過程、核心內(nei) 涵、新時代價(jia) 值進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為(wei) 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鮮活的素材。
融入課堂,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大別山精神是向各階段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實的第一手素材,是向他們(men) 進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激勵學生繼承先輩遺誌,獻身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動力。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教育、思想教育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新時代要鞏固好這個(ge) 主陣地、發揮好這個(ge) 主渠道,就必須融入大別山精神,為(wei) 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新的素材。
深入實踐,在現實情境中領悟大別山精神的核心價(jia) 值。推動大別山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教學同課堂教學同等重要。舉(ju) 辦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河南紅色文化尋訪研學營活動,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紅色築夢行,帶領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深入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鄂豫皖首府博物館、鄂豫皖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文化現場,觀看大別山革命遺跡,聆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以真情實感領會(hui) 愛國真諦、以親(qin) 身見聞增強愛國意識,增加對大別山精神核心價(jia) 值的領悟,堅定對國家忠誠、為(wei) 人民獻身的革命理想與(yu) 奉獻精神。
弘揚大別山精神,為(wei) 中原崛起培育時代新人
堅持繼承與(yu) 創新相結合,豐(feng) 富大別山精神的內(nei) 涵。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我們(men) 麵臨(lin) 的內(nei) 外環境挑戰和風險不確定性、複雜性增加,全麵深化改革任務更加艱巨。我們(men) 必須堅守大別山革命精神的核心要義(yi) ,同時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將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等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內(nei) 容與(yu) 大別山精神融會(hui) 貫通,使之成為(wei) 我們(men) 戰勝各種困難險阻、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精神力量。
堅持宣傳(chuan) 和教育相結合,加強大別山精神的應用。弘揚大別山精神重在教育,貴在宣傳(chuan) 。將大別山精神作為(wei) 養(yang) 成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cong) 小抓起,把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引入學校課堂教育教學內(nei) 容,使學生從(cong) 小便接受大別山紅色文化熏陶,自覺樹立學習(xi) 革命先輩們(men) 優(you) 秀精神品質意識。此外,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利用電視、電影、網絡等媒體(ti) 加大正麵革命題材影視劇播放量,定期出版具有紅色文化教育性質的報紙雜誌,舉(ju) 辦革命知識競賽、講座等,著力營造弘揚革命精神的濃厚氛圍。
堅持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相結合,推進大別山精神的綻放。傳(chuan) 統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設和現代網絡形態的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相結合,能夠更大限度地發揮紅色文化育人功效。在保護好大別山傳(chuan) 統的革命英雄紀念館、革命發源地、重大戰役發生地等革命曆史遺跡的同時,創新使用現代網絡技術發展多平台載體(ti) ,推動建立網上革命英雄紀念館、拍攝紅色曆史影視片、建立大別山精神微博微信等APP平台,既能夠原汁原味地呈現大別山精神的內(nei) 容,又能夠積極有效地擴展其影響力,確保大別山精神在傳(chuan) 播中不走樣,同時提高傳(chuan) 播內(nei) 容的針對性、親(qin) 和力和有效性。
大別山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重要的精神豐(feng) 碑、強大的思想武器,擁有強大的道德力量。新時代呼喚新使命,在全省上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奮力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重要時刻,教育工作者要牢記踐行立德樹人的神聖使命,把以大別山精神為(wei) 代表的革命文化切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為(wei) 中原更加出彩培育勇擔使命的時代新人。
(作者係鄭州大學大別山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