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為法治建設注入新動力

《人民日報》(2020年09月21日 第09版)  馮(feng) 軍(jun) 2020-09-21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我國即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正處於(yu) 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之時,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對於(yu) 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更好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具有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men) ,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離不開法治,改革開放越深入越要強調法治。”人類法治文明發展的規律表明,民法越發達,在一國法律體(ti) 係中的地位和作用越突出,這個(ge) 國家市場經濟成熟程度和法治發展水平就越高。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也充分說明,民事法律製度每向前一步,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和法治建設就會(hui) 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民法典是我國民事法律製度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進全麵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的重要標誌。我國曾於(yu) 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啟動製定和編纂民法典相關(guan) 工作,但由於(yu) 條件所限沒有完成。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經過5年多的努力,民法典終於(yu) 頒布實施,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民法典頒布實施有著深刻的曆史必然性。它適應了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不斷走深走實的客觀需要,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堅強決(jue) 心,是新時代厲行法治的權威宣言。
  民法典調整平等民事主體(ti) 之間的人身關(guan) 係和財產(chan) 關(guan) 係,確定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則,妥善處理民法典個(ge) 性與(yu) 共性、繼承與(yu) 創新、中國特色與(yu) 國際視野之間的關(guan) 係,加強對生命健康、財產(chan) 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yan) 等各方麵權利的平等保護,對於(yu)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全麵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yi) 。
  民法典第一條即開宗明義(yi) 地規定:“為(wei) 了保護民事主體(ti) 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guan) 係,維護社會(hui) 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要求,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根據憲法,製定本法。”這充分表明,民法典體(ti) 現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性質、符合人民利益與(yu) 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民法典的編纂是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全麵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生動實踐,體(ti) 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wan) 多字,是我國法律體(ti) 係中條文最多、體(ti) 量最大、編章結構最複雜的一部法律。編纂民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的先河,在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曆史進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yi) ,有利於(yu) 推動我國立法更加係統集成,促進製度體(ti) 係更加科學嚴(yan) 密、更有效率活力。
  為(wei) 適應民事立法麵臨(lin) 的新形勢新挑戰,民法典在編纂時保持一定前瞻性和開放性。比如,為(wei) 滿足人民對優(you) 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將綠色原則確立為(wei) 民法基本原則;為(wei) 建設創新型國家,對知識產(chan) 權作出概括性規定,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chan) 作出可依照其他立法進行保護的援引性規定;增加“居住權”這一新型用益物權;人格權單獨成編;強化對隱私權和個(ge) 人信息的保護;增加規定生態環境損害的懲罰性賠償(chang) 、完善網絡侵權責任製度等。這些製度創新無疑將進一步增強我國堅持全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和人民權利的顯著優(you) 勢。
  此外,民法典也對公權力行使進行了更加嚴(yan) 密的規範。各級黨(dang) 和國家機關(guan) 開展工作時,不能侵犯人民群眾(zhong) 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這些規範對促進公權力依法履行職能、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對法治政府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民法典是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權利保護法,必將更好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增進人民福祉。
  (作者為(wei)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社會(hui) 建設委員會(hui)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