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呼喚“二七精神”

鄭州日報  葉光林2021-06-07

  人因精神而立,城因精神而興(xing) ,國因精神而強。作為(wei) 京漢鐵路大罷工的策源地之一,鄭州孕育出了中國工人鬥爭(zheng) 史上寶貴的“二七精神”。“二七精神”不僅(jin) 成為(wei) 一代又一代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也提升了鄭州的城市氣質和厚重感,更形成了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精神譜係。

  “二七事件”與(yu) “二七精神”

  鬥轉星移,歲月滄桑,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各站工人在鄭州普樂(le) 園(今二七紀念堂)舉(ju) 行京漢鐵路總工會(hui) 成立大會(hui) 。由於(yu) 遭到封建軍(jun) 閥的阻撓和破壞,大會(hui) 決(jue) 定在2月4日舉(ju) 行全線總罷工。2月7日軍(jun) 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yi) 的指使下,對以鄭州京漢鐵路總工會(hui) 為(wei) 中心、北起長辛店、南至漢口的罷工工人進行了殘酷鎮壓。全線工人同仇敵愾,不怕犧牲,同反動派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zheng) 。在這場鬥爭(zheng) 中,共產(chan) 黨(dang) 員、工人領袖林祥謙、施洋等52人被殺,300多人負傷(shang) ,被捕和被迫流亡的有1000多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事件”。這次大罷工,在中國革命史和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寫(xie) 下了光輝的一頁。1951年,在原“長春橋”舊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廣場,後來又在這裏修建了“二七紀念塔”,用來銘記曆史、緬懷先烈和培育弘揚“二七精神”。

  革命先烈用熱血鑄就的精彩而悲壯的“二七精神”在鄭州不斷演進。“全國勞動模範”江學銅用實際行動詮釋“拚搏、奉獻、進取”的“二七精神”;戰鬥英雄張利修自覺做革命傳(chuan) 統教育,演繹著“擔當奉獻”的“二七精神”;二七區隴海大院40餘(yu) 年愛心接力幫助高新海的感人故事,訴說著“團結、奉獻”的“二七精神”。另外,“大愛仁醫”胡佩蘭(lan) 、“全國最美家庭”馬昕……從(cong) 戰鬥英雄到普通民眾(zhong) ,“二七精神”已經成為(wei) 鄭州的獨特名片。

  新時代呼喚“二七精神”

  偉(wei) 大時代呼喚偉(wei) 大精神,崇高事業(ye) 需要偉(wei) 大精神。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中國,一路走來,攻堅克難,篳路藍縷,始終把“二七精神”視作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e) 的強大力量源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但是,曾幾何時,不少人在經濟建設大潮中迷失了方向,喪(sang) 失了信仰,追逐物質享受,忽視精神修煉,精神滑坡成為(wei) 一個(ge) 令人憂心的社會(hui) 現象,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要求。麵對這些新問題、新要求,迫切需要堅定信仰、忠誠為(wei) 民、敢於(yu) 鬥爭(zheng) 、勇於(yu) 擔當的新時代“二七精神”,隻有這樣,才能築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才能凝聚起億(yi) 萬(wan) 人民共同奮鬥的磅礴偉(wei) 力,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新征程中創造新的偉(wei) 業(ye) 。

  “二七精神”回應時代要求

  要把“二七精神”與(yu) 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及時回應時代要求,為(wei) 新時代新目標新征程提供豐(feng) 厚滋養(yang) 。

  從(cong) “二七精神”中汲取黨(dang) 史教育營養(yang) 。二七大罷工是黨(dang) 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二七精神”是紅色精神譜係的主要內(nei) 容。為(wei) 實現黨(dang) 對工人運動的領導,京漢鐵路為(wei) 數不多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在“二七”抗爭(zheng) 中,發揮了極為(wei) 卓越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wei) 罷工鬥爭(zheng) 中的核心骨幹力量,彰顯了堅定的革命性、堅強的戰鬥力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今年是建黨(dang) 一百周年,要把“二七精神”與(yu) 正在開展的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結合起來,從(cong) “二七精神”中汲取黨(dang) 史教育營養(yang) ,引導教育廣大黨(dang) 員幹部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進一步增強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信。

  從(cong) “二七精神”中汲取為(wei) 民情懷。“二七”大罷工是一場為(wei) 民的運動,“二七精神”是一種為(wei) 民的精神。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京漢鐵路總工會(hui) 號召下,全路工人所爭(zheng) 取的不僅(jin) 僅(jin) 是本階級的人權、自由和政治權利,更是天下勞苦大眾(zhong) 的人權、自由和政治權利,彰顯了高度的革命自覺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新征程中,要把“二七精神”與(yu) 為(wei) 民情懷結合起來,從(cong) “二七精神”中汲取為(wei) 民之情,以人民為(wei) 中心,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把人民安居樂(le) 業(ye) 、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人民關(guan) 心的就業(ye) 、教育、社保、醫療、住房、養(yang) 老、食品安全、社會(hui) 治安等實際問題,真正做到一切為(wei) 了人民。

  從(cong) “二七精神”中汲取民族複興(xing) 力量。“二七”大罷工是民族複興(xing) 的重要節點,“二七精神”是民族複興(xing) 的恒久動力。為(wei) 實現民族複興(xing) ,共產(chan) 黨(dang) 員林祥謙、施洋等“二七”英雄們(men) 麵對敵人屠刀,大義(yi) 凜然、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和崇高品德,彰顯了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共產(chan) 主義(yi) 精神,將為(wei) 後世所敬仰。當前,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曆史交匯點,要把“二七精神”與(yu) 民族複興(xing) 結合起來,從(cong) “二七精神”中汲取民族複興(xing) 力量,用“二七精神”滋養(yang) 初心、淬煉靈魂,從(cong) 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dang) 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鼓舞和激勵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乘風破浪、開拓進取,朝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