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中,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文旅文創融合,把“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打造成為(wei) 高識別度、高傳(chuan) 播度、高美譽度的國際知名文旅品牌,力爭(zheng) 遊客接待量突破10億(yi) 人次、綜合收入突破1萬(wan) 億(yi) 元。
坐擁豐(feng) 厚文旅資源家底的河南,如何打好文旅融合“組合拳”?怎樣持續打造常態化“破圈”?
1月29日,頂端新聞記者專(zhuan) 訪了河南省政協委員,河南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深度分析文化河南頻頻“出圈”背後的河南文旅發展態勢,解讀中原曆史文化、地域文化何以賦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
頂端新聞:近年來,依托對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挖掘,文化河南頻頻“出圈”。您認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意表達對河南文旅發展有何助力?
李庚香:河南文旅的“破圈出彩”與(yu) “創意”“創新”是分不開的。從(cong) 考古盲盒到唐宮夜宴,從(cong) 龍門石窟到洛陽漢服,包括最近的洛陽“金甲武士”到高鐵站“接駕”,河南文旅出圈的背後,都有傳(chuan) 統文化的支撐。可以說,傳(chuan) 統文化資源是河南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依托,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意轉化與(yu) 創新表達是河南文旅“破圈”的關(guan) 鍵和秘訣。具體(ti) 來說,我認為(wei) ,主要表現在三個(ge) 方麵:
創新表達方式,讓文旅“活”了起來。通過創意與(yu) 科技,打破時間與(yu) 空間的限製,將文物、景觀背後的故事呈現給大家,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變成看得見、摸得著、可體(ti) 驗的產(chan) 品,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讓靜默的博物館“動”起來,為(wei) 受眾(zhong) 營造更具沉浸感、代入感和親(qin) 切感的多元場景,增強了全景式、情境式、沉浸式體(ti) 驗。比如,通過“虛實相生”技術再現龍門石窟的全景,借助超清投影還原應天門建設場景,通過3D裸眼技術領略開封“城摞城”奇觀,等等。
賦予時代內(nei) 涵,讓文旅“潮”了起來。通過創意轉化與(yu) 創新表達,把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厚重感與(yu) 現代科技的靈動感巧妙結合起來,這樣就把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生活、與(yu) 時尚元素連接了起來。比如,以日曆、U盤、手機殼等呈現方式,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讓厚重的中華文化“潮”起來。這也更容易喚醒年輕一代內(nei) 心深處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讓他們(men) 通過文化旅遊、文化產(chan) 品觸摸曆、感知文化。
提升旅遊體(ti) 驗,讓文旅“火”了起來。近年來,年輕化客群已經成為(wei) 文旅市場的新動力,而作為(wei) 主力軍(jun) 的Z世代年輕,人具有追求個(ge) 性、重視體(ti) 驗、樂(le) 於(yu) 擁抱數字產(chan) 品的顯著特點。傳(chuan) 統文化的創意轉化與(yu) 創新表達,契合了年輕人追求時尚、新潮、個(ge) 性化的興(xing) 趣需求,滿足了他們(men) 更注重融合文化、藝術、娛樂(le) 、科技等多種元素的旅遊方式,吸引著他們(men) “特種兵式旅遊”。同時,Z世代年輕人樂(le) 於(yu) 並善於(yu) 分享傳(chuan) 播,有效帶動了旅遊景點的“火爆出圈”。
頂端新聞:您認為(wei) 河南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目前呈現怎樣的特點?
李庚香:省第十一次黨(dang) 代會(hui) 以來,我們(men) 將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作為(wei) “十大戰略”之一,不斷創新文旅產(chan) 品供給,打造沉浸式體(ti) 驗,推動文化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文化發展勝勢,在實踐中湧現出一係列新業(ye) 態。我體(ti) 會(hui) ,當前河南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呈現以下三個(ge) 特點:
一是文化體(ti) 驗成為(wei) 重要主題。現在,人們(men) 已不再把遊覽名山大川作為(wei) 出遊的唯一目的。對異地文化的體(ti) 驗、對人間煙火的感受,對民族風情的向往,都成為(wei) 人們(men) 外出遊玩的追求。透過河南博物院、洛陽博物館等熱門景點的“一票難求”,我們(men) 要看到遊客對深度文化體(ti) 驗的迫切需求。少林寺、龍門石窟、清明上河園、殷墟等,正以獨特的曆史文化印記吸引著各地遊客,鄭州、洛陽、開封、安陽也是因為(wei) 自身的曆史深度和文化豐(feng) 富性,成為(wei) 了旅遊市場的“熱點”。
二是創意和科技賦能作用凸顯。堅持創意驅動、科技賦能,讓設計、藝術充分融入文旅發展鏈條,發展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chuan) 播、沉浸式體(ti) 驗,是河南文旅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文旅融合邊界不斷拓展。當前,文旅產(chan) 業(ye) 正在進行發展升級和消費模式轉變,呈現出“旅遊場景化”“旅遊生活化”等新趨勢。“美食遊”“音樂(le) 遊”“City Walk”等不斷湧現。這些新文旅消費場景將文化、娛樂(le) 和旅遊在不同場景中進行深度融合,打破傳(chuan) 統文旅邊界,實現“處處是文旅”的大消費場景,為(wei) 人們(men) 帶來更加多元化、個(ge) 性化的旅遊體(ti) 驗,成為(wei) 文旅市場新的增長點。
頂端新聞:您主編的《中原學概論》獲評2023頂端年度好書(shu) ,您認為(wei) 地域文化如何賦能河南文旅發展?
李庚香:構建中原學是河南省社科聯在2016年正式提出的一個(ge) 學術命題,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和發展,中原學研究在河南社科界形成了廣泛共識,在省內(nei) 外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2022年被列入《河南省“十四五”時期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規劃》和河南興(xing) 文化工程文化研究專(zhuan) 項。
《中原學概論》獲評2023頂端年度好書(shu) ,這是對中原文化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是對地域文化地位與(yu) 價(jia) 值的尊重和認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中原地區,尤其是河南省,擁有豐(feng) 富、厚重的中原文化、黃河文化、河洛文化和難以計數的曆史遺產(chan) ,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中原文化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主根主脈和主軸,其影響力廣泛而深遠,對於(yu) 賦能河南文旅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為(wei) 河南文旅融合提供了豐(feng) 富的資源和獨特的視角,對於(yu) 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產(chan) 品、增強遊客體(ti) 驗的沉浸感和參與(yu) 度意義(yi) 重大。比如,以《唐宮夜宴》和“中國節日”係列節目為(wei) 代表的文化創意產(chan) 品,不僅(jin) 讓河南的文化元素走上熒屏,受到廣泛讚譽,同時也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往河南實地體(ti) 驗。
二是地域文化有助於(yu) 促進地方經濟的多元化發展。通過文旅融合,可以將文化資源轉化為(wei) 經濟效益,比如開封、洛陽等地的漢服產(chan) 業(ye) ,不僅(jin) 增加了旅遊產(chan) 品的多樣性,也帶動了當地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
三是地域文化的傳(chuan) 播與(yu) 交流有助於(yu) 提升河南乃至中國的國際形象。通過舉(ju) 辦各種國內(nei) 外文化交流活動,如在喀什舉(ju) 辦的河洛春雨潤邊疆非遺展示和交流活動,不僅(jin) 傳(chuan) 播了中原文化,也加深了與(yu) 其他地區文化的交流互鑒,為(wei) 河南文旅事業(ye) 、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頂端新聞:河南是文化大省,您認為(wei) 現階段,要如何結合中原曆史文化資源特色,進一步深入落實文旅文創融合戰略?
李庚香: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liang) 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曆史文化資源深沉厚重。中原文化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傑出代表,是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ti) 。推進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要發揮我省文化資源特色和優(you) 勢,加強對中原文化的挖掘闡釋、保護利用傳(chuan) 承,積極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文旅文創融合新範式。
加強對中原文化的挖掘利用。一是繪製中華文明脈絡。要係統研究梳理河南曆史文脈,提煉文化元素價(jia) 值,描繪河南文化圖譜。大力實施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等重大工程,加強對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研究闡釋宣傳(chuan) 。二是講好中華曆史故事。要講好上古炎黃、春秋戰國、東(dong) 漢、魏晉、南北朝、唐宋等時期民族大融合和中華姓氏根親(qin) 故事,闡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格局。講好農(nong) 耕、絲(si) 綢、青銅、漢字、詩詞、二十四節氣等文化符號故事,彰顯曆史同時期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
準確把握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新趨勢。一是國際化。要樹立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充分利用河南獨特的文化資源優(you) 勢,推動河南文化從(cong) 中原、中國走向世界。二是創意化。要將創意作為(wei) 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催化劑,貫穿到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各個(ge) 環節,堅持以創意生成內(nei) 容,營造創意要素全麵集聚、創新活力充分迸發的一流生態。三是數字化。要增強現實、虛擬現實、混合現實、擴展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文化旅遊領域充分應用,加快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在文化旅遊領域的轉化應用,加快布局文化旅遊新基建,加快推動文化旅遊數字化轉型。
大力推動“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建設,打造文化超級IP。要聚焦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全力打造四大全球著名文化IP,做好國際化闡釋和表達。依托古城、古鎮等文化遺存,伏牛山、太行山、大別山等自然景觀,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民族精神,中國節日、中原美食、中原手作等生活方式,提升河南文化的國內(nei) 外標識度。要建設“讀懂中國”世界級文旅目的地。打造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平均用力肯定不行,關(guan) 鍵是要相對集中資源。鄭汴洛一線三城,同在黃河南岸,同在嵩山腳下。“三座城三百裏三千年”是黃河流域文化的集成和展示。要聚焦鄭汴洛這一核心地帶,推進鄭汴洛世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讓世界更全麵了解中華文明,感觸更生動的中國。
來源:頂端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