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7”重要講話發表6周年之際,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要以中國為(wei) 觀照、以時代為(wei) 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jue) 中國問題,不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真正屹立於(yu) 世界學術之林。”
當今世界正經曆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既是戰略機遇期,也是曆史動蕩變革期,各種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多,人類文明站在了一個(ge) 新的十字路口。哲學社會(hui) 科學是人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曆史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必須高度重視哲學社會(hui) 科學。回顧人類曆史,社會(hui) 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大發展的時代。人類社會(hui) 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新形勢下,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地位更加重要、任務更加繁重、使命更加艱巨。
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真正屹立於(yu) 世界學術之林,必須聆聽時代聲音,回應時代呼喚,從(cong) 曆史與(yu) 現實、理論與(yu) 實踐、中國與(yu) 世界相貫通的角度深入闡釋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科學研究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努力做新時代的真學問、大學問、暖學問,以“中國特色”“中國方案”“中國風範”“中國氣派”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創造性貢獻。
一、立足中國、觀照時代,以“中國特色”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
讓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真正屹立於(yu) 世界學術之林,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必須做到方向明、主義(yi) 真、學問高、德行正,要積極研究解決(jue) 事關(guan) 黨(dang) 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guan) 鍵性的重大問題,以中國學術的大視野、大格局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理、中國之治。
以“中國”和“時代”為(wei) 聚焦點。我國有獨特的曆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jue) 定了我們(men) 必須走符合我國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必須以中國為(wei) 觀照、以時代為(wei) 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jue) 中國問題,這是我們(men) 最根本的立足點。
著力增強“主體(ti) 性”、“原創性”。當代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yi) 進入我國為(wei) 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men) 黨(dang) 執政麵臨(lin) 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當代中國的偉(wei) 大社會(hui) 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必須以中國傳(chuan) 統、中國實踐、中國問題作為(wei) 學術話語建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我們(men) 正在做的事情為(wei) 中心,以新時代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為(wei) 主攻方向,著力增強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主體(ti) 性、原創性。
堅持“兩(liang) 個(ge) 相結合”、“兩(liang) 創”。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深入探究中國實踐、中國成就、中國現象、中國奇跡背後的邏輯和規律;加強對黨(dang) 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研究闡釋,圍繞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對馬克思主義(yi) 發展的原創性貢獻等重大課題深入研究;要不斷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從(cong) 我國改革發展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充分展現中國道路的正確性、中國價(jia) 值的世界性、中國治理的優(you) 越性。
二、放眼世界、胸懷大局,以“中國方案”研究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
讓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真正屹立於(yu) 世界學術之林,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必須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主動研究回答好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持續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感召力。
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yi) 的鮮明特點。世界上偉(wei) 大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jue) 人與(yu) 社會(hui) 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的變化而發展,尤其要在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曆史進程中,不斷推動理論創新。
回答“四問”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核心命題。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大量亟待解決(jue) 的新問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麽(me) 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首先,回答“中國之問”,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研究原點。當代中國正在經曆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其次,回答“世界之問”,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使命所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變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和平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文明赤字,麵對這些嚴(yan) 峻的全球性挑戰和世界性難題,我們(men) 是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是整個(ge) 世界都在思考的問題。再次,回答“人民之問”,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動力源泉。隨著時代和實踐的不斷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升級,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hui) 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ou) 美的環境、更豐(feng)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論和實踐課題。最後,回答“時代之問”,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實踐沃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關(guan) 鍵時期。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麽(me) 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一批重大時代課題擺在了我們(men) 麵前,需要哲學社會(hui) 科學不斷去探索、去作答。
努力做新時代的真學問、大學問、暖學問。問題是時代的呼聲,也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創新的動力源。“四問”集中反映了當前中國和世界發展麵臨(lin) 的一係列挑戰和考驗,也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繁榮發展提供了廣闊舞台和空間。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下,世界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強,而處於(yu) 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曆史性跨越關(guan) 口的中國,以鮮明的“中國之治”應對時代之變、引領世界潮流,日益彰顯出獨特的優(you) 勢和魅力。在兩(liang) 個(ge) 大局交織激蕩中,世界越來越期待中國的智慧和答案。中國在數千年發展的漫漫曆史長河中,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其中蘊含著豐(feng) 富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思想和治國理政智慧,是引領中國乃至世界創新發展的思想寶藏。我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理論自覺和充分的理論自信,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研究導向,將理論創新的思維和視野深深紮根於(yu) 中國大地,在中國與(yu) 世界互動中研究時代問題,努力拓展理論研究的高度、深度、厚度和溫度,做新時代的真學問、大學問、暖學問。特別要深入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ti) “三交”(交往交流交融)問題和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交流互鑒共存”問題,將中國經驗上升為(wei) 中國理論,為(wei) 人類知識體(ti) 係提供新思想、新理論、新範式;要不斷深化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努力為(wei) 黨(dang) 和人民貢獻高見、遠見和真知灼見;要緊緊圍繞我國和世界發展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ti) 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jia) 值的理念、主張、方案,不僅(jin) 致力於(yu) 解決(jue) 中國問題,更為(wei) 解決(jue) 人類共同挑戰提供中國樣本、中國方案。
三、麵向未來、踔厲奮發,以“中國風範”“中國氣派”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
讓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真正屹立於(yu) 世界學術之林,需要發揮哲學社會(hui) 科學在融通中外文化、增進文明交流中的獨特作用,研究中華文明,研究人類文明興(xing) 衰問題,研究人類文明新形態問題,以“中國風範”、“中國氣派”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積極貢獻。
麵向新的趕考之路,麵向未來百年,要重視研究好“兩(liang) 長”問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建黨(dang) 以來,始終堅持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既借鑒國際經驗,又堅持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開辟了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康莊大道。建黨(dang) 100年、執政70多年,應該說,我們(men) 黨(dang) 還是一個(ge) 很年輕的馬克思主義(yi) 執政黨(dang) 。立誌千秋偉(wei) 業(ye)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曆史上,夏代有400多年的曆史,商代有600多年的曆史,周代有800多年的曆史。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重任,麵向新的趕考之路,我們(men) 黨(dang) 要再一次出發,迫切需要解決(jue) “兩(liang) 長”問題,即國家如何長治久安、黨(dang) 如何長期執政的問題。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著眼於(yu) “兩(liang) 長”研究,為(wei)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和學理支撐。
立足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要重視研究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複興(xing) 三大時代課題。綿延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成長發展的深厚基礎。我們(men) 要在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與(yu) 500多年資本主義(yi) 發展史的對比中,做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研究;在500多年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與(yu) 近200年中國近代史的對比中,做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研究;在近200年中國近代史與(yu) 100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奮鬥史的對比中,做好民族複興(xing) 問題研究。
順應曆史發展潮流,要重視研究好文明興(xing) 衰中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問題。人類文明進步是不可抗拒的大趨勢,這是由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追求和共同努力決(jue) 定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ge) 創舉(ju) ,它既堅持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原則,又植根於(yu) 中華文化沃土、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並結合中國實際不斷完善和發展;既致力於(yu) 解決(jue) 中國問題,又為(wei) 解決(jue) 人類共同挑戰提供了中國智慧與(yu) 中國方案。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同向性,或者說,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本身已經成為(wei) 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
新征程上,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續寫(xie)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就必須準確把握時代大勢,勇於(yu) 站在人類發展前沿,勇於(yu) 結合新的時代特點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要超越“華夏文明中心論”、“西方文明中心論”,深刻解析“普世價(jia) 值論”、“文明衝(chong) 突論”、“曆史終結論”,深入挖掘提煉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jia) 值的文化精神,挖掘提煉具有中國特色、世界影響的標識性學術概念,推動各國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為(wei) 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