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5.17講話”立意深遠、思想深刻,富有時代性、戰略性、前瞻性,為(wei)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指明“著力點”。
著力點一: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強化曆史使命,切實做到“方向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的光榮曆史使命。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強化曆史使命,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自覺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切實做到“方向明”。
著力點二: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切實做到“主義(yi) 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區別於(yu) 其他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根本標誌。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yi) ,注重問題導向,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大眾(zhong) 化,切實做到“主義(yi) 真”。
著力點三: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以精品奉獻人民,切實做到“學問高”。為(wei) 誰著書(shu) 、為(wei) 誰立說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以精品奉獻人民,心係人民、謳歌人民,為(wei) 人民著書(shu) 、為(wei) 人民立說,以深厚的學識贏得尊重,切實做到“學問高”。
著力點四: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用明德引領社會(hui) 風尚,切實做到“德行正”。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是社會(hui) 道德風氣的重要度量衡。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用明德引領社會(hui) 風尚,把社會(hui) 責任放在首位,發揚馬克思主義(yi) 實事求是學風,自覺遵守學術規範,樹立良好學術道德,杜絕一切學術腐敗,切實做到“德行正”。